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霄宗专利>正文

控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65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控制流体多向流动的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一个第二控流元件和一个外壳,该第二控流元件适于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并被容纳在该外壳形成的第一容纳室内,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该第二控流元件以使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的各通道选择性地与该第二控流元件的通道相连通,从而控制不同水流的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和性能可靠等优点。

Current controll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fluid flow more flow control device, wherein the flow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flow control element, a second flow control element and a shell, the second flow control element is adapted and arranged on the first flow control element and is holding the first holding chamber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user can be communicate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for selectively rotating the second flow control element so that the flow control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flow control element of the channel, so as to control the different water flow.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convenient us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适用于控制多种流体的流动,以实现流体系统的流体处理功能,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相对其第一控流元件的运动来调节和控制水流在该流体处理系统不同方向上的流动。
技术介绍
流体控制和/或处理系统,如水处理系统,在工业生产和人们实际生活中均较为常见。常见的流体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一个控流器和一个处理单元,其中控流器适用于控制流体向处理单元的流动,处理单元适用于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在流体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时,如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时,用于控制流体向以实现流体处理目的的控流器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功能阀门和/或多功能阀门流体,用于对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的处理单元较为常见的有过滤装置,如滤膜、活性炭等和/或离子交换装置,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层析柱等。在实际应用中,用于流体处理系统的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往往需要经常更换或再生处理,以使其能够起到良好过滤或去除流体中离子作用。在使用者对流体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的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进行更换或再生处理时,往往需要中断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处理,给使用者带来大量的时间成本。很多使用现有控流器的水处理系统,无法通过单个该控流器,如单体阀,同时进行多种水流的控制,和实现水处理、正向冲洗和反向冲洗功能。也就是说,现有的实现复杂功能的水处理系统一般需要具有排布复杂的管道和多个阀门的联合作用。这提高了水处理系统的生产成本,加大了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的难度。另外,使用现有控流器的家庭用水处理系统,因为所用控流器的功能限制,该水处理系统无法在清洗排污过程中,为使用者提供待处理水,如自来水,或处理后水。但是,现在很多数家庭的厨房内仅有一个自来水管,当将家庭用水处理系统与该自来水管接在一起,但家庭用水处理系统又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处理后水和自来水时,就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申请号为CN20061002456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包括两个三通球阀、两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和两个排污管,该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净水桶,净水桶具有一个开口向上的上端开口和一个中心管,其中当进水管分别与净水桶的上端开口相连通;出水管分别与净水桶的中心管相连通时该水处理系统的两个净水桶均对待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当一个进水管与相应净水桶的上端开口相连通,且调节相应的三通阀以使另一个进水管与外部水源断开和与相应排污管相连通时,该水处理系统的两个净水桶一个处于水处理状态,一个处于反冲洗状态,从而使得该水处理系统可在其中一个净水桶处于再生处理时持续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和向使用者不间断提供处理后水。但是该水处理系统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该水处理系统必须使用两个以上阀门和排布多个水流管道,以实现不同水流的控制和实现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和清洗该水处理系统的功能。另外,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经常使用多功能控制阀来实现滤芯的过滤、反洗、正洗等功能。近年来,平面多功能控制阀日益成为多功能控制阀的主流阀种之一。首先,由于平面阀阀片及内部流道设计的复杂性和阀片面积的限制,使得大通道的平面阀很难设计;其次,在工程使用过程中需要不间断供水,也就是说在反洗、正洗的同时供应未经处理的原水,现有平面多功能控制阀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求。还有,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经常使用多功能控制阀来实现滤芯的过滤、反洗、正洗等功能。近年来,平面多功能控制阀日益成为多功能控制阀的主流阀种之一。首先,由于平面阀阀片及内部流道设计的复杂性和阀片面积的限制,使得大通道的平面阀很难设计;其次,在工程使用过程中需要不间断供水,也就是说在反洗、正洗的同时供应未经处理的原水,现有平面多功能控制阀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控制阀,以克服现有平面过滤阀技术中阀片流道小或者不能在冲洗时持续供应原水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盖子、阀杆、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动阀片和阀杆连接,控制阀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净水出口、排污接口、滤芯第一接口和滤芯第二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滤芯第一接口通道、滤芯第二接口通道、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控制阀内,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与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净水出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排污接口相连通;动阀片上设置有与原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进一步,滤芯第一接口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动阀片的进水通道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分别与原水进口相连通。进一步,滤芯第一接口通道、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内环上,第五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外环上。进一步,滤芯第一接口通道、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内环上,第五通孔设置在定阀片的内环和外环上。进一步,定阀片和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五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六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或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五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一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或滤芯第一接口通道和第五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进一步,定阀片和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五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六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或滤芯第二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一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五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或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五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进一步,定阀片和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进水通道连通,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或第三通孔与第二进水通道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第一通孔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或第一通孔与第二进水通道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进一步,定阀片和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五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第六通孔被动阀片封闭遮盖;或滤芯第二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第五通孔与原水进口连通,滤芯第一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或滤芯第一接口通道与进水通道连通,第五通孔与原水进口连通,滤芯第二接口通道和第六通孔与导通盲孔连通。(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加大了阀体内部流道,特别是加大了动阀片的进水通道的流道宽度,使有限的平面阀片的面积得到了有效应用,使得进入定阀片的流量变大,整个阀体的通水量变大;在反洗和正洗的同时可以供应未经处理的原水,来适应工程上的不间断供水的需求。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控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控流元件;和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种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七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导通开口;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和一个第四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15 CN 2012101509202;2012.05.15 CN 201210151.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控流元件;和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种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七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导通开口;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和一个第四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上方外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四工作位时,所述第七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九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四通道被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分别将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当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分别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当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分别将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当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被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将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内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所述第三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内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和向外延伸至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顶端部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顶端部的第一中心部具有一个第一中心点,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具有一个第二中心点,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具有一个外边缘,所述第三通道具有一个第三通道边缘,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点和所述第三通道边缘均在所述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中心点和所述外边缘均在所述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中心部的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三通道边缘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二中心部的第二中心点至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底端部的第二边缘部的外边缘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大于所述L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延伸部,所述第九通道具有一个第九通道边缘,其中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向外延伸并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九通道的所述第九通道边缘,并使得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能够将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上方外部空间相隔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相互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相互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和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其中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经过所述第一中心点的六条第一分区线顺时针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和一个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经过所述第二中心点的六条第二分区线顺时针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和一个第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的每相邻两条第一分区线形成的中心角α1大小相等;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的每相邻两条第二分区线形成的中心角α2大小相等,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自第一控流面的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四通道自第一控流面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向上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其中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经过所述第一中心点的六条第一分区线顺时针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和一个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经过所述第二中心点的六条第二分区线顺时针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和一个第六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的每相邻两条第一分区线形成的中心角α1大小相等;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的每相邻两条第二分区线形成的中心角α2大小相等,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自第一控流面的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四通道自第一控流面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向上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七通道的所述第一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和一个第七开口,其中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七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三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适于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七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七通道的所述第一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和一个第七开口,其中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和所述第七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三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适于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七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霄宗胡继宗涂泽红
申请(专利权)人:胡霄宗胡继宗涂泽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