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的精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170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漆特别是生漆的精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对薄膜状的漆液一边施加剪切力,一边进行脱O&水。(*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漆、特别是生漆的新的精制方法。天然漆液的成分,构成漆酚(油性)、胶质(多糖类-水可溶组分)、含氮组分(糖蛋白-水不溶组分)和虫漆酶(酶-水可溶组分)等的多成分体系。由于在从树木采取的阶段含有过量的水分,所以成为不透明的油包水型的乳液。可是,对这种生漆来说,不能作为有光泽的成品涂料。过去,是经过作为传统的精制方法的“调生漆”和“晒漆”二个工序,而进行脱水精制的。过去所谓的“调生漆”,是将放入到木制容器内的生漆,用木刮刀通常需要进行大约2小时的混炼的工序,这时不需要积极地加热,通过这一工序能够赋予涂漆膜以光泽和强的反差。此外,“晒漆”是将原料漆一边搅拌一边加热(通常大约需要4小时),从而除去生漆所具有的过量水分的工序。通过这一工序,脱水到适度的含水量之后,而使漆液变为透明状。通常是按照由“调生漆”到“晒漆”的顺序来进行精制的,然而也提出了先进行“晒漆”工序的精制方法。上述的“调生漆”工序,由于是用木刮刀混炼相当大量的热传导差的生漆的工序,因而无法避免所发生的摩擦热在局部的积蓄。所以在“调生漆”工序中即使进行冷却,酶虫漆酶,由于摩擦热也有失活-->的倾向,从而使涂漆膜的干燥性下降。此外,为了要赋予其光泽,就需要长时间地进行这道工序的操作,由于胶质和水分之间的作用而膨胀、使漆液增粘,结果使以后的“晒漆”工序的处理困难等,所以是不利的。在“晒漆”工序中,由于过热所造成的酶虫漆酶的失活和脱水过多,则也了最大的问题。在过去的方法中,由于仅仅用加热(一般通过辐射热进行加热),所以加热的调节很困难,因此,使得虫漆酶的失活无法避免。如上所述,在混炼操作的“调生漆”工序中,为了要脱水而进行加热,由于不能赋予其光泽,所以过去方法中的“调生漆”和“晒漆”不可能同时进行。无论如何,过去的生漆的精制方法,“调生漆”和“晒漆”的这两道工序必须分别进行,通常,合计需要6小时以上的时间。过去,“调生漆”和“晒漆”的各工序的改进,在特公昭38-16310号、特公昭47-24648号和特开昭50-155136号的各个公报上,都提出了改进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法,实质上也只不过是对过去的这两个工序的某些改进而已,因此改进不充分。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漆的精制方法,该方法同时进行“调生漆”和“晒漆”两道工序,并且与采用过去的方法中的“调生漆”和“晒漆”两道工序所精制的漆相比,有例如粘度低,由其获得的涂膜比油基漆的涂膜光泽好,及透明等的优良的物理性能。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涉及实质上是对薄膜状的漆液也施剪切力边进行脱水为特征的漆的精制方法。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地详述如下。-->作为处理对象所用的漆液,无论是生漆、或是用过去的方法被精制,而精制不充分的漆液、及发生了称之为“腐败”的腐败的漆液与“黑漆”等,任何需要精制的漆液都可以作为处理对象。在这里,所谓腐败漆,主要是指变质漆,该变质漆,例如,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保持150℃以上的高温硬化性,但是,由于腐败的原故,实质上,基本上未能发现其常温干燥性能。这种腐败漆,过去的利用方法是一旦发生腐败,则不能加以利用,而被原样地废弃,或者充其量在不影响硬化性能的范围内被少量地混合到通常的漆中而加以使用。可是,从对薄膜状的漆液施以剪切力的观点出发,是把在某种程度地除去了木片和垃圾等的夹杂物的漆液来作为精制对象的。用过滤器过滤,可以根据需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前后来进行。在本专利技术中,实际上是在薄膜状态下使漆液脱水。对薄膜的厚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为了使剪切力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为了除热,因此越薄越好。一般是3000μ以下,较好的是1000μ以下,最好是500μ以下的厚度,也可以是所谓分子状的厚度。为了脱水,也可以采用过去公知的无论哪种方法。例如,使漆液薄膜的周围的大气减压来进行脱水,或者,以某种程度的流速,利用在漆液的薄膜表面上流过干燥气体,例如空气等而进行脱水等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的较好的脱水操作,从处理速度快这一理由出发,是在真空下进行的方法。在这种场合下,真空度保持在150mmHg以下,较好的是保持在50mmHg以下,最好是保持在20mmHg以下,减压是用真空泵等适宜的手段来实现的。温度则以常温以上的温度为好,因为有因摩擦热而引起的发热现象,该摩擦热是由于施加剪切力而引起的,所以只是根据需要来略微的加热的程度,在加热的场-->合,应使漆膜的温度为50℃以下,较好的以30~50℃为宜。当然,根据所发生的摩擦热的程度,不仅丝毫不需要加热,甚至还需要通过适宜的手段,例如水冷却的方法来进行冷却。对于薄膜状的漆来说,在施加剪切力的同时,进行脱水是很重要的。剪切力需要积极地进行施加。所以,在仅仅依靠自重沿壁面而使漆液落下的场合,或者仅仅依靠离心力而形成薄膜的场合,施于薄膜的剪切力,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来说是不充分的。例如,也有利用离心力来使处理液成为薄膜状的方法,但是,仅用这个方法,其剪切力通常是不充分的,因此,在个别情况下,需要采用种种手段,对薄膜状的漆液加剪切力。在这里,如上述那样的天然漆液成为油包水型的乳液,例如,若用显微镜观察天然漆液,则在油状的漆酚中能观察到乳化了的胶质水球。向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的漆液的或膜施加剪切力时的剪切力的大小,以及其所需要的时间,以要使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上述的胶质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1μ以下,也就是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要使其至少观察不到胶质水球粒径大于1μ的大粒子,而只是呈现均质的超微粒子作为依据来施加剪切力。而对于采用过去传统的精制方法的场合,则无论怎样进行精制,观察所得到的漆液都是不均匀的,总是能观察到粒径为1μ以上的大粒子。作为有关具体方法的本专利技术的脱水装置的一个例子,为所谓滑动片式的薄膜真空脱水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在滑动片于壁面上通过液膜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来扫掠该壁面的构造。沿壁面落下的漆,通过滑动片的扫掠动作,而成为薄膜状,并且,此时就会受到剪切力。更为具体的是沿圆筒内壁面落下的漆,被挤压到设置在该圆筒内的内壁-->上,而且在通过回转的滑动片进行摩擦而成为薄膜状的同时,受剪切力的作用。此滑动片通过适宜的方法被压紧到内壁面上。因此,根据流下的漆液的粘度、旋转的滑动片的线速度、与滑动片有关连的挤压等的操作条件的不同,则所形成的液膜的厚度和施加于液膜中的剪切力等也就有所改变。但是,在采用像此形式的滑动片的场合,通常旋转滑动片用大于某种程度的挤压力,例如,用大于10克/厘米2的压力,挤压漆液流下的内壁面,如果按照大于0.1米/秒的线速度使滑动片进行旋转的话,则可以制得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相符合的膜厚与剪切力。滑动片的形状和材质,可以按照其机能而加以适当地选择。例如,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可以用金属,或者聚四氟乙烯等的合成树脂制作。最后,漆沿着壁面落下,并由圆筒的下部进行收集。当然,并不限于这样的装置,只要能够使漆液成为薄膜状,并能在薄膜上施加剪切力的构造的哪种装置都可以使用。在本专利技术中,如上所述,使漆液成为薄膜状而施加剪切力是很重要的。由于精制对象的漆是薄膜状的缘故,又因为其膜厚均匀一致,所以通过施加剪切力所产生的热量容易被除去,这就可以抑制局部有热量积蓄的现象。此外,由于对薄膜状的漆施加了剪切力,因此,可以均匀地进行混炼,例如,对于用过去的木制容器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漆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质上对薄膜状的漆液,一连施加剪切力,一边进行脱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89-10-21 1-274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濑喜助岩秀文兴亚永田昌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凯休普利默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