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19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中板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还设有滑轨,该滑轨包括底板和盖板,盖板长度小于底板长度,盖板设置在部分底板上且盖板与该部分底板间形成与第一柱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中板通过第一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通过中板滑出滑槽后以第一柱体为轴转动实现中板相对滑轨的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板翻转模具,脱模操作的空间宽敞、明亮、安全,不易烫伤;还可减少员工操作的强度和难度,大大提高脱模的效率。

Medium plate turnover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te turning mould comprises a die body, the mou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mutually on the shaped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the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first column; the mou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rail, the slide rail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cover plate. Length is less than the length of bottom plate, a cover plat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part of the bottom part is formed between the chute and the first column is matched; wherein the middle plate through the first column attached to the bottom and can slide along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 first column and sliding in the chute; the chute to slide plate the first column pivot relative slide plate turnover. The plate plate turnover di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pacious, bright and safe operation, easy scald, and can reduce the intensity and difficulty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ff,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板翻转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板翻转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模具中,如图1所示,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10’、中板20’和下板30’;成型开模后,上板10’、中板20’、下板30’分开,上板10’上升,下板30’不动,中板20’上升到上板10’和下板30’中间,产品在中板20’上。中板20’位置较低,操作者需要附身,一手将盛放产品的纸篓伸进模具本体内并置于中板20’下部,一手将中板20’上的产品一个个戳进纸篓,结束后移走纸篓并用气枪吹掉残留在模具本体上的毛边,完成脱模。此过程中,操作者容易烫伤,脱模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中板翻转模具,能够提高脱模效率,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中板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还设有滑轨,该滑轨包括底板和盖板,盖板长度小于底板长度,盖板设置在部分底板上且盖板与该部分底板间形成与第一柱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中板通过第一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通过中板滑出滑槽后以第一柱体为轴转动实现中板相对滑轨的翻转。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垂直于合模方向布置。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板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柱体,中板通过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两个,两个滑轨分别位于中板的两侧;所述中板的两侧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柱体,中板通过其两侧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装接在两个滑轨的底板上且可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第二柱体相配合以限制中板沿底板滑动之极限位置的限位件。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与盖板在中板滑动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中板在该方向上的长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让位槽。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让位缺口。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板上设有把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在远离中板的一侧较厚,在靠近中板的一侧较薄;所述中板通过其第一柱体搭接在滑轨底板较薄的一侧上。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中板翻转模具,脱模操作的空间宽敞、明亮、安全,不易烫伤;还可减少员工操作的强度和难度,大大提高脱模的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具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板翻转模具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中板与滑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板与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为成型过程中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中板与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为成型结束后,中板向前拉出至限位件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中板与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为中板向上翻转至斜靠在上板上的示意图(上板未示出)。附图标记:上板10;中板20,第一柱体21,第二柱体22,把手23;下板30;流道板40;滑轨50,底板51,限位件511,让位缺口512,让位槽513,盖板52,滑槽53。现有技术中:上板10’;中板20’;下板30’;流道板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查阅图2至图6,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上板10、中板20和下板30,还可设有流道板40,它们相互配合上下运动合模和开模以实现成型。其中,中板20两侧的侧面各自设有一个第一柱体21和一个第二柱体22,中板20每一侧的第二柱体22和第一柱体21相互平行地前后间隔布置;中板20的前侧设有把手23;模具本体上还包括两个垂直于合模方向即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滑轨50,该两个滑轨50对称地设置在中板20的两侧。滑轨50包括底板51和盖板52,底板51在远离中板20的一侧较厚,在靠近中板20的一侧较薄;盖板52长度小于底板51长度,盖板52设置在后半段的底板51上且盖板52与该后半段的底板51的较薄的一侧间形成与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相适配的滑槽53;中板20通过两侧的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搭接在两个滑轨50底板51较薄的一侧上,中板20可通过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在底板51较薄的一侧上滑动,且可滑动进入滑槽53在滑槽53内滑动。每个滑轨50的底板51上还设有用于与第二柱体22相配合以限制中板20沿底板51向前滑动之极限位置的限位件511,限位件511与盖板52前端的距离应不小于中板2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同时,每个滑轨50的底板51的较薄的一侧上都设有一个让位缺口512和两个让位槽513,中板20沿底板51向前滑动至第二柱体22抵接限位件511时即到达所述极限位置,此时该让位缺口512的位置与中板20后部两个边角所在位置相对应,该两个让位槽513的位置与中板20上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所在位置分别相对应。通过中板20向前滑出滑槽53至第二柱体22抵接限位件511即到达所述极限位置后,中板20以第一柱体21为轴转动,让位缺口512为中板20后部两个边角的旋转提供空间,让位槽513为中板20上第一柱体21的旋转提供空间并对第一柱体21进行限位防止滑动,以此实现中板20相对滑轨50的翻转。具体地,本技术的现场使用方式如下:1.成型后开模,下板30不动,上板10和流道板40上升到最上面,中板20上升到中间部分;产品位于中板20上,如图4(产品未示出);2.用气枪将上板10的毛边吹掉;3.操作者戴手套,抓住中板20把手23将中板20沿滑轨50向前拉出,直到中板20滑动至限位件511处停止(如图5),此时中板20完全位于底板51前半段并位于滑槽53之外;拉动把手23将中板20往上提起并向上翻转,此时中板20以第一柱体21为轴向上转动,直至斜靠在上板10上,此时中板20呈现接近竖直的状态(如图6);4.操作者戴手套,将盛放产品的纸篓置于中板20旁,一手快速将产品戳进纸篓里;5.结束后移走纸篓,用气枪吹扫中板20上的毛边;6.操作者戴手套抓住中板20把手23,拉动中板20向下翻转,中板20以第一柱体21为轴向下转动至搭接在底板51(如图5),然后将中板20推回原位(如图4),用气枪吹扫中板20和下板30的毛边;7.合模,合模过程中快速往模具本体喷洒适量脱模水,等待下次成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中板翻转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中板和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还设有滑轨,该滑轨包括底板和盖板,盖板长度小于底板长度,盖板设置在部分底板上且盖板与该部分底板间形成与第一柱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中板通过第一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通过中板滑出滑槽后以第一柱体为轴转动实现中板相对滑轨的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板翻转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本体上设有相互配合成型的上板、中板和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柱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还设有滑轨,该滑轨包括底板和盖板,盖板长度小于底板长度,盖板设置在部分底板上且盖板与该部分底板间形成与第一柱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中板通过第一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通过中板滑出滑槽后以第一柱体为轴转动实现中板相对滑轨的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翻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垂直于合模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翻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柱体,中板通过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装接在底板且可通过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底板滑动及在滑槽内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板翻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为两个,两个滑轨分别位于中板的两侧;所述中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加水钟伟沈淑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万新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