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12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1:32
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通过实现分步排气,避免因排气过快而导致的灌装瓶内产生泡沫溢出,从而提高灌装工作效率;而由于仅仅通过一个阀杆动作便实现了分步排气,因此,大幅简化了排气结构,结构更加简单,维护更加便利;另外,由于使用的密封件大幅减少,因此,可以避免细菌滋生,保障灌装质量。

Exhaust structure of filling machine

The exhaust structure of a filling machin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ep by step to avoid the exhaust, exhaust bubble overflow caused by fast filling bottles, so a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filling is realized step by step; exhaust, just by a movement of the valve rod thus greatly simplifying the exhaust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maintenance is more convenient;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use of seals is greatly reduced, so the bacteria can be avoide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f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的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进行含气液体灌装完成后,灌装瓶内的气体压力与缸内气体压力一致,此时,气阀、液阀关闭,保持灌装静置状态,如快速泄压,则会使灌装瓶内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容易溢出,降低灌装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灌装机上设置两组排气结构,通过机械导轨依次压下两组排气结构的阀杆,使气体依次通过不同口径的排气孔分别进入两组排气结构中,再经过与两组排气结构连通的出气口排出,然而,该种排气结构的结构复杂,密封件多,因此,在密封件处容易产生细菌滋生,影响灌装质量,而阀杆与阀座之间配合长度较长,阀杆在阀座中做往复运动,长此以往,阀杆与阀座配合面容易磨损,致使阀杆在阀座中往复运动不畅,进而损坏密封件,造成灌装系统漏气,含气灌装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灌装质量受影响、提高灌装工作效率的灌装机的排气结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包括连接在料缸下方的阀座,阀座上安装有阀杆套,所述阀杆套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与灌装头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对应端连通,可相对阀杆套移动的阀杆的一端由阀杆套上的第一通孔穿入,所述阀杆套上靠近第二通孔的第一通孔一端内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与阀杆套第一通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固定座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阀杆上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一端抵在环状凸起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固定座端面上,所述阀杆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阀杆套背离阀座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压簧在自然状态下,推动阀杆朝向阀杆套上的导向凸台移动,使阀杆上的第二密封圈与导向凸台的壁面相抵,所述阀杆背离固定座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分步排气的排气结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在不需要排气状态下,即在压簧处于自然状态下,阀杆上第二密封圈与阀杆套内的导向凸台的壁面相抵,同时,由于固定座与阀杆套第一通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因此,进一步实现有效密封;在需要进行排气时,通过机械导轨按压阀杆,从而阀杆朝向固定座方向移动,同时,压簧受力压缩,此时,随着阀杆的移动,使第二密封圈与阀杆套内的导向凸台的壁面脱离,由于阀杆背离固定座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分步排气的排气结构,因此,在第二密封圈脱离导向凸台侧壁后,则开始进行分步排气,通过实现分步排气,避免因排气过快而导致的灌装瓶内产生泡沫溢出,从而提高灌装工作效率;而由于仅仅通过一个阀杆动作便实现了分步排气,因此,大幅简化了排气结构,结构更加简单,维护更加便利;另外,由于使用的密封件大幅减少,因此,避免细菌滋生,保障灌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不需要排气状态)。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第一步排气状态)。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第二步排气状态)。图4为图3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连接在料缸1下方的阀座2,阀座2上安装有阀杆套3,所述阀杆套3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阀座2上设置有与灌装头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对应端连通,可相对阀杆套3移动的阀杆6的一端由阀杆套3上的第一通孔4穿入,所述阀杆套3上靠近第二通孔5的第一通孔4一端内安装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与阀杆套3第一通孔4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固定座7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4连通的第三通孔9,所述阀杆6上设置有环状凸起10,所述环状凸起10与固定座7之间设置有压簧11,压簧11的一端抵在环状凸起10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固定座7端面上,所述阀杆6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2,环形凹槽1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阀杆套3背离阀座2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14,压簧11在自然状态下,推动阀杆6朝向阀杆套3上的导向凸台14移动,使阀杆6上的第二密封圈13与导向凸台14的壁面相抵,所述阀杆6背离固定座7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分步排气的排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为设置在阀杆6背离固定座7一端的侧壁上的多个扁位15,多个扁位15的长度呈递减状态,多个扁位15分别与导向凸台14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压簧11受力压缩状态下,多个间隙与阀杆套3内腔连通;或者所述排气结构为设置在阀杆6背离固定座7一端的侧壁上的多个内凹槽,多个内凹槽的长度呈递减状态,压簧11受力压缩状态下,多个内凹槽与阀杆套3内腔连通。由于所述的多个扁位15或多个内凹槽的长度呈递减状态,因此,在压簧11受力压缩过程中,有些间隙先与阀杆套3内腔连通,有些间隙则后与阀杆套3内腔连通,实现分步排气,以控制排气泄压的速度。所述扁位15或内凹槽有两个,在保证有效排气泄压前提下,简化阀杆6的加工工艺。所述长度较短的扁位15与导向凸台14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长度较长的扁位15与导向凸台14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所述长度较短的内凹槽的深度大于长度较长的内凹槽的深度。通过上述设置,长度较长的扁位15与导向凸台14之间的间隙或者长度较长的内凹槽首先与阀杆套3内腔连通,由于其与导向凸台14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排气速度较慢,避免急速泄压而导致灌装瓶内生成泡沫,此为第一步排气;随后,当长度较短的扁位15与导向凸台14之间的间隙或者长度较短的内凹槽与阀杆套3内腔连通后,由于间隙增大,因此,进一步加大排气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内凹槽为尖角槽,所述扁位15为平面或者为由内至外逐渐倾斜的斜面。所述环状凸起10的外直径大于导向凸台14的孔径,从而避免在压簧11复位时阀杆6因弹力作用而脱离阀杆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包括连接在料缸(1)下方的阀座(2),阀座(2)上安装有阀杆套(3),所述阀杆套(3)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阀座(2)上设置有与灌装头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对应端连通,可相对阀杆套(3)移动的阀杆(6)的一端由阀杆套(3)上的第一通孔(4)穿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套(3)上靠近第二通孔(5)的第一通孔(4)一端内安装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与阀杆套(3)第一通孔(4)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固定座(7)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4)连通的第三通孔(9),所述阀杆(6)上设置有环状凸起(10),所述环状凸起(10)与固定座(7)之间设置有压簧(11),压簧(11)的一端抵在环状凸起(10)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固定座(7)端面上,所述阀杆(6)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2),环形凹槽(1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阀杆套(3)背离阀座(2)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14),压簧(11)在自然状态下,推动阀杆(6)朝向阀杆套(3)上的导向凸台(14)移动,使阀杆(6)上的第二密封圈(13)与导向凸台(14)的壁面相抵,所述阀杆(6)背离固定座(7)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分步排气的排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机的排气结构,包括连接在料缸(1)下方的阀座(2),阀座(2)上安装有阀杆套(3),所述阀杆套(3)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阀座(2)上设置有与灌装头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对应端连通,可相对阀杆套(3)移动的阀杆(6)的一端由阀杆套(3)上的第一通孔(4)穿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套(3)上靠近第二通孔(5)的第一通孔(4)一端内安装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与阀杆套(3)第一通孔(4)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固定座(7)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4)连通的第三通孔(9),所述阀杆(6)上设置有环状凸起(10),所述环状凸起(10)与固定座(7)之间设置有压簧(11),压簧(11)的一端抵在环状凸起(10)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固定座(7)端面上,所述阀杆(6)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2),环形凹槽(1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阀杆套(3)背离阀座(2)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14),压簧(11)在自然状态下,推动阀杆(6)朝向阀杆套(3)上的导向凸台(14)移动,使阀杆(6)上的第二密封圈(13)与导向凸台(14)的壁面相抵,所述阀杆(6)背离固定座(7)一端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恢光樊衡益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