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及其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23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及其制品,属于茶叶及茶叶加工领域,包括揉捏、自然发酵、拣选、焙干、和匀、退火、装罐等步骤,其中焙干与装罐步骤中均采用竹筒盛装茶叶低温长时间焙烘的方式来使茶叶与竹香味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步骤较为简单,利用焙干与装罐两大步骤令茶叶与竹香融合成为具有竹子清香的竹茶,其制品竹茶的竹香浓厚、口感甘醇,能够长时间保留并随着时间的增加更具独特的风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及其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及其制品。
技术介绍
竹在中国种植的历史悠久,素有君子的雅称,我国宋朝文豪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句充分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竹子喜爱以及其所象征的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等品格的深深向往。现今,由于竹子的象征意义以及其本身带有的独特的清香,竹制品或具有竹香味的制品也愈加增多。而茶叶同样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饮品,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是全民普及、广受欢迎的养生佳品,若能令茶叶与竹子相结合,不仅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将二者的碰撞与融合体现出来,还能够丰富茶叶的香味与口感、提升饮用茶叶的嗅觉和味觉享受。传统茶叶一般具有采摘、晒青、晾青、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红茶、黑茶等茶种还包括有发酵的步骤。在茶叶制作完成后将其密封于竹筒中能够使茶叶沾染一定的竹香,但所制得茶叶的茶香与竹香香味是分离的,并且竹香难以持久,很快便会散去。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其一在于提供一种竹茶制作工艺,能够解决茶香与竹香无法相融以及竹香无法持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茶制作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揉捏、将原材料茶叶人工进行揉捏;自然发酵、将茶叶置于透气的竹编容器中,并于自然温度下发酵使茶叶发酵度达到80~85%;拣选、将茶叶每颗都通过拣选分离出来,并放置于阴凉通风处8~10小时,至茶叶散出清香;焙干、将茶叶装入特制的竹筒中,再将竹筒放置于炭火上烘焙一定时间;和匀、将茶叶从容器中取出后人工将其抖散乱,并重复焙干与本步骤8~9次,每次间隔24小时;退火、将茶叶分拣使茶叶颗颗分离,放置于密封容器内4~5天进行退火;装罐、将茶叶装入特制的竹筒罐后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揉捏、将原材料茶叶人工进行揉捏;自然发酵、将茶叶置于透气的竹编容器中,并于自然温度下发酵使茶叶发酵度达到80~85%;拣选、将茶叶每颗都通过拣选分离出来,并放置于阴凉通风处8~10小时,至茶叶散出清香;焙干、将茶叶装入特制的竹筒中,再将竹筒放置于炭火上烘焙一定时间;和匀、将茶叶从容器中取出后人工将其抖散乱,并重复焙干与本步骤8~9次,每次间隔24小时;退火、将茶叶分拣使茶叶颗颗分离,放置于密封容器内4~5天进行退火;装罐、将茶叶装入特制的竹筒罐后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炭火烘焙、将茶叶均匀分散与竹箱笼中,再放置于专用设备上,以85~90℃的温度用炭火烘焙45~55分钟,使茶叶烘至7成干;晾凉、将茶叶用密封袋密封好放置在阴凉处24~48小时自然降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装罐步骤中在密封之前需将茶叶与特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李钢裘校忠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景鸿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