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的组培快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桉树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的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是桃金娘科(My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伞房属(Corymbia)3个属树种的统称。共有1039个种、亚种和变种,其中桉树属树种多达945种,地理分布跨度大,表现差异也大。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均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轮伐期短等优良性状。因其具有速生、丰产、抗性好、耐瘠薄、干形好和用途广泛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种植,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人工林树种之一。中国引种桉树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开展以后,开始大面积发展桉树人工林,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实施,是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七个国家,引进了174个桉树树种/种源,经过科学的引种栽培试验、测定、分析后,确定尾叶桉、巨桉、赤桉、园角桉、粗皮桉、大花序桉这6个树种适合中国华南地区生长。随后,对引种成功的尾叶桉、巨桉、赤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无性系原株,伐倒或环割促萌后,以萌芽条带潜伏芽的茎段作为外殖体,通过带芽茎段离体诱导无菌芽,经过对无菌芽的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生根苗移栽,获得再生植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无性系原株,伐倒或环割促萌后,以萌芽条带潜伏芽的茎段作为外殖体,通过带芽茎段离体诱导无菌芽,经过对无菌芽的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生根苗移栽,获得再生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桉树良种尾赤桉DH191-4无性系试验林中,选出优树原株;(2)将DH191-4优树原株在离地面10-15cm高度处伐倒或环割,促萌芽,当萌芽条长至10-15cm时,剪取萌芽条,用水浸泡基部,带回实验室备用;(3)萌芽条修剪去叶片,用自来水流水冲洗30min,再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洗涤10min,用纯净水清洗干净;(4)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萌芽条剪去嫩梢段和基部老化部分,切取长2-3cm,保留有1-2个潜伏芽的切段做表面灭活材料;(5)将待灭活材料置于高压灭菌处理过的无菌瓶中,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浸泡15-17s,无菌水清洗3-5次,洗去残留酒精,再用质量分数为0.1%HgCL2溶液浸泡,并适当搅拌,7-9min后倒去HgCL2溶液至专用收集罐中,用无菌水清洗材料5-6次,洗去残留在材料表面的HgCL2溶液;(6)用灭菌后的镊子夹取清洗好的茎段,放置在灭菌的接种碟上,用无菌滤纸吸干附着在材料表面水分后,切去叶柄和茎段的两端,接种到无菌芽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支外植体,全暗培养8-12d,温度26±2℃,腋芽开始萌动并不断生长,转入光照条件下培养15-20d,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温度26±2℃;(7)外殖体萌芽后,侧芽和不定芽大量生长,选取没有污染的无菌芽,切割后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18-23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8)选取芽苗长2-3cm,并有3-4个节的继代芽苗,切成长1.5-1.8cm的单芽,插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每瓶接种25株,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6-10天后,待切口冒出短根或根点,出根率达到60%时,移瓶至温度28-35℃,光照强度3000-5000lux的自然光下继续培养15-20天;待生根瓶苗高达3.0-4.5cm,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再生,李丽芳,张磊,王建忠,熊涛,邱炳发,陈德文,莫继有,兰俊,黎怀玲,陈东林,陈远龙,沈云,吴兵,庞贞武,黄全东,梁秀莉,韦炳俭,吴满芬,俸荣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