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177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整地、基床设置、拌种处理、播种、采收等步骤,利用在竹林地栽培羊肚菌,其能为羊肚菌生长提供良好的野生生长环境,不需要对大田进行人工高棚遮盖,出菇性能稳定,羊肚菌产量高、品质好,新鲜子实体产量可达到195kg/亩以上,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进行规模化栽培,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选择竹林作为栽培田,除杂草、翻耕土壤、翻耕深度为20‑30cm,整细扒平;(2)基床铺置:在土壤中铺置4‑6cm厚基质料,浇水,放置发酵10‑20天;(3)拌种处理:磷酸二氢铵、硫酸镁、萘乙酸、水混合,制成拌种溶液,羊肚菌菌种与拌种溶液按质量比100:7‑15混合后,得液态菌种;(4)羊肚菌播种:在10‑11月份,将制得的液态菌种均匀播撒在基床上,按每亩喷洒10‑30kg液体菌种,再在其上覆盖土壤,并喷水保持覆盖的土壤湿润;(5)采收:待子实体生长5~25天后,达到成熟标准,进行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选择竹林作为栽培田,除杂草、翻耕土壤、翻耕深度为20-30cm,整细扒平;(2)基床铺置:在土壤中铺置4-6cm厚基质料,浇水,放置发酵10-20天;(3)拌种处理:磷酸二氢铵、硫酸镁、萘乙酸、水混合,制成拌种溶液,羊肚菌菌种与拌种溶液按质量比100:7-15混合后,得液态菌种;(4)羊肚菌播种:在10-11月份,将制得的液态菌种均匀播撒在基床上,按每亩喷洒10-30kg液体菌种,再在其上覆盖土壤,并喷水保持覆盖的土壤湿润;(5)采收:待子实体生长5~25天后,达到成熟标准,进行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料由以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由40-60份木屑、10-20苔藓、10-20茶籽粕、4-10份羊粪、4-10秸秆粉、0.5-1份葡萄糖、0.5-1份羧甲基纤维素、萘乙酸1-3份混合、发酵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宦国宪黎富平查万祥张高俊王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