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利华专利>正文

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77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有效且高效地冷却制冷剂的空调机。包括:水泵、塔壳,一第一储水盆,一第二储水盆,一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相互连接构成循环高效换热系统。所述水泵用于以一定流速泵送所述冷却水;所述塔壳具有一入风口和一出风口,其中,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了一风向图;所述第一储水盆安装于所述塔壳内,以收集泵送自所述水泵的所述冷却水: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多个换热管和一第一填料单元,所述第一填料单元位于各所述换热管之下,最大限度地进行着有效且高效地从制冷剂中释放热量,不需要麻烦的维护程序,节能增效的效果明显,并且不需要像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那样在传统冷却塔和冷凝器之间需要大量管道和配件,杜绝原材料的大量浪费。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multilayer effect evaporative condens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conditioner which uses a multilayer effect evaporative condenser to eff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cool the refrigerant. The system comprises a pump, a tower shell, a first storage basin, a second storage tank, a first cooling unit, and second cooling unit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circulating high-efficiency heat exchange system. The water pump is used for pumping at a certain flow rate of the cooling water; the tow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wherein the inlet and the wind outlet formed between the graph; the first reservoir basin is installed in the tower shell, send the cooling water the water pump pump to collect the first cooling uni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tubes and a first packing unit, wherein the first packing unit is located in each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he maximum of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lease of heat from the refrigerant, need not trouble maintenance procedures, the effect of energy efficiency obviously, and do not like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at requires a lot of pipes and fittings between traditional cooling tower and condenser, eliminate a lot of waste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效蒸发式冷凝器来有效且高效地冷却制冷剂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图1到图2显示了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一种传统冷凝器1002P和一种传统冷却塔1001P。传统冷却塔1001P和传统冷凝器1002P通过水管931P,923P相接,冷却水924P被水泵932P泵出后通过水管931P,923P在冷却塔1001P与冷凝器1002P之间循环流动。冷却塔1001P通常安装于一建筑物外部,例如建筑物顶部。具有一定高温的制冷剂蒸汽934P(来自于中央空调机组的一压缩机)进入冷凝器1002P,并与来自冷却塔1001P洒落下来的冷却水924P进行换热。换热之后,制冷剂蒸汽934P将被冷却下来,转化为液体状态。液态制冷剂935P被预设流出冷凝器1002P后返回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成饱和蒸汽,经压缩机压缩进入到下一个换热循环。冷却水924P在冷却塔1001P和冷凝器1002P之间循环流动。冷却水924P在冷凝器1002P中流动时,从蒸汽态制冷剂934P中吸收热量,从而增加了自身温度。吸热后,冷却水924P经水管923P被泵送回冷却塔1001P使其降温。然后低温的冷却水924P经水管931P循环回流至冷凝器1002P,进入下一个与蒸汽态制冷剂934P进行换热的循环。通常,流出冷却塔1001P的冷却水924P的温度接近于32℃,而流出冷凝器1002P的冷却水924P的温度(也就是,从蒸汽状制冷剂中吸收热量之后)接近于37℃。流出冷凝器1002P的冷却水924P被收集于一顶部储水盆925P内。冷却塔1001P包括一具有容纳腔的塔壳,一入风口929P和一出风侧930P,入风口929P与出风侧930P都与容纳腔相连通,其中顶部储水盆925P位于塔壳顶部。冷却塔1001P还包括一底部储水盆928P,和被容纳于容纳腔的一定数量的填料926P。收集于顶部布水盆925P的冷却水924P被(重力)倒流至容纳腔,并与填料926P直接进行接触。流经空气通过入风口929P被吸入容纳腔,并被预设为与流经填料929P的冷却水924P进行换热。换热之后,空气被预设为经出风侧929P流出冷却塔1001P,而冷却水924P被收集于连接到冷凝器1002P上的底部储水盆928P。上述空调系统存在着很多缺陷。第一,对于上述冷凝器1002P来说,流入冷凝器1002P的冷却水924P温度越低,降低蒸汽态制冷剂934P的温度的效果就越好,且流出冷凝器1002P的冷却水924P的温度也就越低。然而,对于冷却塔1001P来说,收集于顶部布水盆925P的冷却水924P的温度越高,空气与流经填料926P的冷却水924P之间的换热就越有效。也就是说,冷凝器1002P与冷却塔1001P中各自的冷却水924P之间的温度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关系。第二,如图2所示,冷却塔1001P被填料926P所填充以引导水膜与流经填料的冷却空气进行换热。流入顶部储水盆925P的水被引导沿着水塔1001P的纵向流经填料(成为薄水膜的形态)。然而从实践角度来看,入风侧929P和出风侧930P之间的空气存在着逐渐升温的现象,因为空气被从入风侧929P吸至出风侧930P。另一方面,沿着冷却塔1001P的横向也存在着换热效果逐渐减弱的现象。如图2所示,如果冷却塔1001P被假想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W1,W2,W3,和W4,那么换热效果在这四个部分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空气温度不同。因此,流出这四部分的冷却水924P具有不同的温度,然而它们全部都被收集于底部储水盆928P中。因而,通过水管931P流出冷却塔1001P的冷却水924P的整体温度实际上是流出填料926P的四个不同部分的冷却水924P混合后的最终合成温度。第三,传统冷却塔空调系统需要使用很长的管子(例如水管923P,931P)来连接它的不同部件。例如,空调机组与冷却塔安装的位置不同时,连接冷却塔1001P和冷凝器1002P的管道长度就必须很长,因为冷却塔1001P通常位于建筑物顶部,而冷凝器1002P则位于建筑物内某个位置。这样一个长管道系统需要麻烦的维护程序,且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而且,由于连接冷却塔1001P和冷凝器1002P的输送管很长,输送管内将产生很大的供水阻力,这样,泵送在冷却塔1001P和冷凝器1002P之间循环流动的冷却水所需的能量必然被浪费。这实际上降低了整个冷却塔空调系统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其中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中的换热被最大限度地进行着以便于有效且高效地从制冷剂中释放热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它不需要像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那样在传统冷却塔和冷凝器之间需要大量管道和配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其利用多个大表面积的高效换热管在冷却水和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其包括多个用于在流动空气、冷却水和制冷剂之间进行多级换热(也就是,形成温度梯度)的换热单元,以解决上述传统冷却塔中存在的不协调不令人满意的换热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其能够増加出风侧空气的饱和温度,以增强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能够通过使用至少一个高效换热管来促进一定量的水和一定量的制冷剂之间的换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管,其包括多个内换热翅片和多个外换热翅片,以形成较大换热表面积。更特别的是,高效换热管可以依其自身给定材料达到最大热流量。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以及更多的优点将得以实现,通过提供一种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用一定量的冷却水来冷却一定量的制冷剂,所述多层效蒸发式冷凝器包括:一水泵,所述水泵用于以一定流速泵送所述冷却水;一塔壳,所述塔壳具有一入风侧和一出风侧,其中,一气流风向图形成于所述入风侧和所述出风侧之间:一第一储水盆。所述第一储水盆安装于所述塔壳内,用来收集从所述水泵中泵送出的所述冷却水:一第一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多个换热管,和一第一填料单元,位于各所述换热管之下,其中,收集于所述第一储水盆中的所述冷却水被预设为流经各所述换热管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填料单元:和一底部储水盆,所述底部储水盆位于所述第一冷却单元之下,用来收集流出所述第一冷却单元的所述冷却水,其中,被收集于所述底部储水盆的所述冷却水被预设为被所述水泵泵送回所述第一储水盆,其中,所述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一冷却单元中的各所述换热管内。使所述制冷剂被预设为与所述冷却水进行高效换热过程,以降低所述制冷剂的温度,其中,所述一定量的空气经入风侧被吸进所述塔壳,以与流经所述第一填料的所述冷却水进行换热,来降低所述冷却水的温度,其中从所述冷却东中吸收了所述热量的所述空气,经所述出风侧被排出所述塔壳。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地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管,包括:一管身:多个内换热翅片,各所述内换热翅片间隔地突出地沿着所述管身内表面以螺旋方式延伸出来,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用于促进一定量的水与一定量的制冷剂之间的换热,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一制冷剂入口,一制冷剂出口,和一盖子,所述盖子再分离地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一上水室,所述上水室位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上部,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一下水室,所述下水室位于所述换热器外売的下部,且与所述入水口相连通,和至少一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延伸于所述上水室和所述下水室之间,其中,具有较低温度的水被预设为经所述入水口流入所述换热器,并通过所述下水室换热管内,其中,所述水通过各所述换热管被向上流到所述上水室,并经所述出水口高开所述换热器外壳,其中,所述换热管包括一管身,多个内换热翅片,各所述内换热翅片从所述管身向内延伸,和多个外换热翅片,各所述外换热翅片从所述管身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制冷剂被引导着经所述制冷剂入口进入所述换热器,并流经各所述换热管的各所述外换热翅片的外部,以与流经相应的各所述换热管的各所述内换热翅片的所述水进行换热,其中,所述制冷剂吸收了热量变成蒸汽,其中,蒸汽态的所述制冷剂之后被引导着经所述制冷剂出口离开所述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21 US 13/506,4621.一种换热器,用于促进一定量的水与一定量的制冷剂之间的换热,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具有一入水口,一出水口,一制冷剂入口,一制冷剂出口,和一盖子,所述盖子再分离地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一上水室,所述上水室位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上部,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一下水室,所述下水室位于所述换热器外売的下部,且与所述入水口相连通,和至少一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延伸于所述上水室和所述下水室之间,其中,具有较低温度的水被预设为经所述入水口流入所述换热器,并通过所述下水室换热管内,其中,所述水通过各所述换热管被向上流到所述上水室,并经所述出水口高开所述换热器外壳,其中,所述换热管包括一管身,多个内换热翅片,各所述内换热翅片从所述管身向内延伸,和多个外换热翅片,各所述外换热翅片从所述管身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制冷剂被引导着经所述制冷剂入口进入所述换热器,并流经各所述换热管的各所述外换热翅片的外部,以与流经相应的各所述换热管的各所述内换热翅片的所述水进行换热,其中,所述制冷剂吸收了热量变成蒸汽,其中,蒸汽态的所述制冷剂之后被引导着经所述制冷剂出口离开所述换热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包括一反馈出口,一反馈入口,和一反馈管,所述反馈管连接所述反馈出口和所述反馈入口,其中,未完全被蒸发的所述制冷剂被预设为经所述反馈出口和所述反馈入口被反馈回所述换热器,以进入下一个换热循环,这样,使未完全被蒸发的所述制冷剂在离开所述换热器之前被完全蒸发,并返回至所述空调系统的所述压缩机或者其它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换热管和一制冷剂引导器,所述制冷剂引导器位于所述上水室内,以引导流出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所述制冷剂流经各所述换热管外,其中,所述制冷剂引导器包括一主引导管,所述主引导管延伸自所述制冷剂入口,多个从所述主引导管横向隔开地延伸的引导支,其中,每个所述引导支都具有一个形成于其末端的喷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冷剂引导器还包括一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位于各所述喷嘴之上,和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横向隔开地安装于所述分隔组件之下,以在所述分隔俎件和所述导向板之间定义一个气腔,其中,流经所述引导支管内的所述制冷剂都以气态状被喷入所述气腔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多个间隔地形成于其上的穿透的引导孔,其中,各所述换热管都被预设为通过各所述引导孔延伸于所述上水室和所述下水室之间,其中,每个所述引导孔的直径都路大于相应的各所述换热管的外径,这样,液态的所述制冷剂能够穿过各所述换热管与相应的各所述引导孔的各侧壁之同的小间隙,并从所述气腔到达所述换热器外壳的所述低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转向板,所述转向板横向悬吊地间隔地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位于所述导向板之下,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转向板都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相对的侧壁,且每个所述转向板的直径部小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以在各所述转向板的内端与所述换热器外壳相应的相对侧壁之间形成一定的通道间隙,共中,各所述转向板的各所述通道间隙构成了一通道,使被蒸发的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换热器外売的,上部流到其下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所述转向板部都有多个间隔地形成于其上的穿透的间隔洞,且分别与各所述引导孔对齐,其中,各所述换热管都被预设为穿过各所述间隔洞,其中,每个所述间隔洞的直径都路大于相应的各所述换热管的外径,这样,液态的所述制冷剂可以通过各所述换热管与相应的各所述间隔洞的侧壁之间的小空隙。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反馈装置还包括一余留收集室,所述余留收集室位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低部,且与所述反馈出口相连通以使未被蒸发的所述制冷剂被预设为被引导和收集于所述余留收集室。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换热管和一制冷剂引导器,所述制冷剂引导器包括一主引导管,所述主引导管延伸自所述制冷剂入口,和多个引导支管,各所述引导支管延伸自所述主引导管,所述主引导管位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外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所述制冷剂引导器还包括一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和一导向板,所建导向板横向隔开地安装于所述分隔组件之下,以在所述分隔组件和所述导向板之间定义一个气腔,其中,每个所述引导支管都直接延伸至所述气腔以使液态所述制冷剂与各所述换热管进行换热。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多个间隔地形成于其上的穿透的引导孔,其中,各所述换热管都被预设为穿过各所述引导孔延伸于所述上水室与所述下水室之间,共中,各个所述引导孔的之间都略大于相应的各所述换热管的外径,这样,液态的所述制冷剂可以通过各所述换热管与相应的各所述引导孔的各侧壁之间的小间隙,并从所述气腔到达所述换热器的所述低部。12.如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转向板,各所述转向板横向悬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利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