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71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包括车门、设置于车门上的铰链、设置于车门上的限位器、设置于车门上的门锁和起爆控制器;所述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上均设置起爆器;所述起爆控制器设置于车门靠近车厢内部一侧;所述起爆控制器用于控制起爆器开启并破坏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使得车门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车辆内人员通过起爆控制器控制起爆器开启并破坏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使得车门打开并进行逃生,实现了汽车落水事故中的快速逃生,提高了乘员存活几率。

Door for easy escape under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derwater escape convenient to open the door, including door, set in the door hinge, arranged in the door stopper, arranged on the door lock and firing controller; the hinge, limiter and door locks are arranged on the detonator; the ignition cont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door near the interior side; the ignition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detonator open and destroy hinge, limiter and lock, make the door open.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open the door to escape the underwater vehicle, personnel through the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initiation detonator open and failure hinge, limiter and lock, makes the door open and escape, to achieve a rapid escape car accident in the water,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sse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
本技术涉及汽车逃生装置,具体涉及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
技术介绍
随着群众机动出行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5亿辆,其中汽车1.8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4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96亿人。上半年汽车保有量净增1135万辆,新注册登记汽车达1328万辆,比去年同期提高199万辆,同比增长17.62%。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汽车的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发生落水时,由于车辆进水,会导致车门和车窗电路失灵,而在水下,由于水压原因,车门会极难打开,所以汽车落水事故中,死亡率非常高。现有技术中,针对汽车落水事故没有相应的应急手段,无法快速逃生,导致汽车落水事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汽车落水事故没有相应的应急手段,无法快速逃生,目的在于提供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包括车门、设置于车门上的铰链、设置于车门上的限位器、设置于车门上的门锁和起爆控制器;所述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上均设置起爆器;所述起爆控制器设置于车门靠近车厢内部一侧;所述起爆控制器用于控制起爆器开启并破坏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使得车门打开。汽车发生落水时,由于车辆进水,会导致车门和车窗电路失灵,而在水下,由于水压原因,车门会极难打开;汽车落水后,由于车尾较轻,车头较重,所以车头会向下倾斜,甚至翻转,这更加大了从汽车落水事故中逃生的难度;人员在车内由于车辆位置的变化,无法有稳定的工作平台对车窗和车门进行破坏,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从汽车落水事故中逃生的难度。现有技术中,针对汽车落水事故没有相应的应急手段,无法快速逃生,导致汽车落水事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本技术应用时,所述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上均设置起爆器;所述起爆控制器设置于车门靠近车厢内部一侧;所述起爆控制器用于控制起爆器开启并破坏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使得车门打开。当车辆发生落水时,车辆内人员通过起爆控制器控制起爆器开启并破坏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使得车门打开并进行逃生,实现了汽车落水事故中的快速逃生,提高了乘员存活几率。进一步的,所述起爆器设置为环形柱状结构;所述起爆器包括防水保护壳、套筒、无线通信装置、起爆装置、强化帽、电引线、起爆药、聚能块和爆炸药;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起爆装置、强化帽、电引线、起爆药、聚能块和爆炸药均设置在防水保护壳内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起爆装置电连接;所述强化帽设置于起爆装置与起爆药之间,且电引线从起爆装置引出并贯穿强化帽进入起爆药中;所述爆炸药与起爆药接触;所述聚能块设置在防水保护壳内壁上且聚能块上设置有突起;所述聚能块与爆炸药接触,且聚能块的突起朝向套筒所在方向。本技术应用时,强化帽设置于起爆装置与起爆药之间,且电引线从起爆装置引出并贯穿强化帽进入起爆药中,强化帽对起爆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使得起爆药发生定向爆炸,可以更稳定的引爆爆炸药。所述聚能块设置在防水保护壳内壁上且聚能块上设置有突起;所述聚能块与爆炸药接触,且聚能块的突起朝向套筒所在方向。聚能块的突起对爆炸药的爆炸方向起定向作用,聚能块的突起朝向套筒所在方向使得爆炸药的爆炸方向朝向套筒,使得套筒内安装的部件被爆炸破坏,实现了起爆器的高效运作。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包括车身件、铰接轴和车门件;所述车身件和车门件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起爆器的套筒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车门件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起爆器通过套筒固定套装于车门件。本技术应用时,起爆器的套筒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车门件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起爆器通过套筒固定套装于车门件。当起爆器起爆时,聚能块的突起朝向套筒所在方向使得爆炸药的爆炸方向朝向套筒,使得套筒内安装的车门件被爆炸破坏,铰链发生断裂,车门与车身在铰链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实现了起爆器对车门铰链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包括车身限位件、限位盒和车门限位件;所述车身限位件和车门限位件通过限位盒连接;所述起爆器的套筒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车门限位件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起爆器通过套筒固定套装于车门限位件。本技术应用时,起爆器的套筒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车门限位件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起爆器通过套筒固定套装于车门限位件。当起爆器起爆时,聚能块的突起朝向套筒所在方向使得爆炸药的爆炸方向朝向套筒,使得套筒内安装的车门限位件被爆炸破坏,限位器发生断裂,车门与车身在限位器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实现了起爆器对车门限位器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门锁包括棘爪、扭柱和棘轮;所述棘轮绕扭柱轴线旋转,且棘轮的齿与棘爪的齿咬合;所述起爆器的套筒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棘爪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起爆器通过套筒固定套装于棘爪。本技术应用时,起爆器的套筒横截面的形状尺寸与棘爪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且起爆器通过套筒固定套装于棘爪,当起爆器起爆时,聚能块的突起朝向套筒所在方向使得爆炸药的爆炸方向朝向套筒,使得套筒内安装的棘爪被爆炸破坏,门锁发生断裂,车门与车身在门锁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实现了起爆器对门锁的破坏。进一步的,所述起爆控制器包括按钮、按钮保护盖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按钮设置于车门上,且按钮保护盖盖装于按钮上;所述按钮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本技术应用时,按钮设置于车门上,且按钮保护盖盖装于按钮上,使得车辆在正常使用中,按钮不会因误操作而被触碰,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再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起爆装置包括起爆控制模块;所述按钮按下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起爆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收到起爆信号后,起爆控制模块将电引线通电。本技术应用时,按钮按下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起爆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收到起爆信号后,起爆控制模块将电引线通电,电引线引爆起爆药,起爆药引爆爆炸药,实现了起爆器的无线控制,提高了汽车落水逃生几率。上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起爆控制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新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车辆内人员通过起爆控制器控制起爆器开启并破坏铰链、限位器和门锁,使得车门打开并进行逃生,实现了汽车落水事故中的快速逃生,提高了乘员存活几率;2、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通过设置强化帽和聚能块使得起爆药和爆炸药定向爆炸,提高了起爆器的运作功效;3、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通过将起爆器套装在车门件上,实现了起爆器对铰链的破坏;4、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通过将起爆器套装在车门限位件上,实现了起爆器对限位器的破坏;5、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通过将起爆器套装在棘爪上,实现了起爆器对车锁的破坏;6、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通过设置按钮保护盖,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7、本技术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通过设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起爆器的无线控制,提高了汽车落水逃生几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

【技术保护点】
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包括车门(1)、设置于车门(1)上的铰链(2)、设置于车门(1)上的限位器(3)和设置于车门(1)上的门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爆控制器(5);所述铰链(2)、限位器(3)和门锁(4)上均设置起爆器(6);所述起爆控制器(5)设置于车门(1)靠近车厢内部一侧;所述起爆控制器(5)用于控制起爆器(6)开启并破坏铰链(2)、限位器(3)和门锁(4),使得车门(1)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包括车门(1)、设置于车门(1)上的铰链(2)、设置于车门(1)上的限位器(3)和设置于车门(1)上的门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爆控制器(5);所述铰链(2)、限位器(3)和门锁(4)上均设置起爆器(6);所述起爆控制器(5)设置于车门(1)靠近车厢内部一侧;所述起爆控制器(5)用于控制起爆器(6)开启并破坏铰链(2)、限位器(3)和门锁(4),使得车门(1)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器(6)设置为环形柱状结构;所述起爆器(6)包括防水保护壳(61)、套筒(62)、无线通信装置(63)、起爆装置(64)、强化帽(65)、电引线(66)、起爆药(67)、聚能块(68)和爆炸药(69);所述无线通信装置(63)、起爆装置(64)、强化帽(65)、电引线(66)、起爆药(67)、聚能块和爆炸药(69)均设置在防水保护壳(61)内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63)与起爆装置(64)电连接;所述强化帽(65)设置于起爆装置(64)与起爆药(67)之间,且电引线(66)从起爆装置(64)引出并贯穿强化帽(65)进入起爆药(67)中;所述爆炸药(69)与起爆药(67)接触;所述聚能块(68)设置在防水保护壳(61)内壁上且聚能块(68)上设置有突起;所述聚能块(68)与爆炸药(69)接触,且聚能块(68)的突起朝向套筒(62)所在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逃生便于打开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2)包括车身件(21)、铰接轴(22)和车门件(23);所述车身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力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