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988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属于单轨交通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转向架主框架两侧各布置至少两个带稳定轮的稳定臂,同侧的导向轮与稳定轮不同轴。在车辆运行的任意时刻,转向架两侧的稳定轮、导向轮与轨道梁表面至少有三个着力点,使转向架主框架上的导向轮、稳定轮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受力体系,减小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晃动,弥补现阶段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脱空晃动和扭转晃动较大的不足,同时提高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Straddle type monorail vehicle bogi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addle type monorail vehicle bogi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monorail traffic. In the invention, at least two stabilizing arms with stabilizing wheel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frame of the bogie, and the guiding wheels of the same side and the stable wheels are provided with different shafts. At any time the vehicle running stability, wheel, guide wheel and track beam surfac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gie at least three points, the steering wheel, the wheel frame stability of the main frame is composed of a stable force system, reduce the monorail vehicle shaking, shaking and twisting shaking void less prone to make up for this stage during the driv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vehicle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
本专利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应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在转向架两侧个布置至少两个带稳定轮的稳定臂以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减小车辆的晃动,属于跨座式单轨交通领域。
技术介绍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车辆跨座于轨道梁上,轨道梁既是车辆行驶时的承载结构又是导向结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转向架在车厢的下方,主要由转向架主框架、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及其它辅助设备构成。走行轮与导向轮布置在转向架左侧和右侧。如本文所用,术语“左侧”是指车辆前进方向的左侧,对应图2中稳定轮5c所在一侧;术语“右侧”是指车辆行驶方向的右侧,对应图2中稳定轮5a所在一侧;术语“稳定臂”是指安装在转向架主框架上、安装稳定轮所用到的构件;术语“着力点”是指稳定轮或导向轮与轨道梁的接触点;术语“转向架主框架”是指转向架的主要受力结构,在其上安装所有的转向架的稳定臂、导向臂等构件与装置,如图2所示的转向架主框架1。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远远小于地铁车辆,但由于单轨车辆只在一条轨道梁线路上行驶,车厢的重心又比较高,在横向荷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在经过轨道梁接缝板处会出现较大的晃动,容易引起车辆行驶的不平顺,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性。现有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在其左侧和右侧多采用单稳定臂的结构,如专利号JP2000204503A公开的一种单轨转向架,单稳定臂位于相邻两导向轮之间的中心位置,使用这种转向架的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受力稳定。但是当车辆通过相邻轨道梁的接缝板处时,在单稳定臂上的稳定轮会发生脱空现象。如图26所示,车辆正常行驶时,横向荷载F5作用在车辆上,轨道梁对承受横向荷载F5同侧的两个导向轮分别产生压力F6和F7,轨道梁对另一侧的稳定轮产生压力F8,F6、F7和F8均不为零;此时形成一个受力平衡体系,横向荷载F5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6,F6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7,F7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8,F8到车厢形心原点Z1的投影距离为X9,故有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F5=F6+F7-F8F5×X6=F6×X7+F7×X8-F8×X9当稳定轮与轨道梁脱空时,轨道梁对稳定轮的压力F8=0,上述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平衡受力体系中的抗力F8消失,引起车厢脱空晃动。这种晃动直到稳定轮与轨道梁重新接触上,形成新的受力平衡状态为止。或当导向轮与轨道梁脱空时,轨道梁对导向轮的压力F7=0,上述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平衡受力体系中的抗力F7消失,引起车厢脱空晃动。这种晃动直到导向轮与轨道梁重新接触上,形成新的受力平衡状态为止。另外,该种在左侧和右侧采用单稳定臂结构的转向架,两侧的单稳定臂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容易触发“弦效应”。更确切的说,当所述单轨列车行进通过轨道的弯曲处时,所述上部导向轮位于弯曲处弦部的旁边,同时下部稳定轮处于该弦部的中点,从而导致车体的偏移和横向晃动,影响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该专利所提出的结构无法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CN102076545A公开了一种转向架组件,提出了使用与导向轮同轴的两个稳定轮,但是该专利使用与导向轮同轴的稳定轮,在经过轨道梁接缝处时前方的同轴导向轮与稳定轮出现脱空。如图27所示,车辆正常行驶时,横向荷载F9作用在车厢上,轨道梁对同侧的两个导向轮分别产生压力F10和F11,轨道梁对另一侧的两个稳定轮分别产生压力F12和F13,F10、F11、F12和F13均不为零,此时形成一个受力平衡体系;F10到车厢形心原点Z2的投影距离为X11,F11到车厢形心原点Z2的投影距离为X12,F12到车厢形心原点Z2的投影距离为X9,F13到车厢形心原点Z2的投影距离为X10,故有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F9=F10+F11-F12-F13F11×X12+F12×X9=F10×X11+F13×X10在经过轨道梁接缝处时前方的左侧和右侧同轴导向轮与稳定轮将出现脱空现象,轨道梁对稳定轮的压力F13=0,轨道梁对导向轮的压力F11=0,上述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抗扭力矩消失,扭转力矩增大,引起车厢扭转晃动。这种扭转晃动直到稳定轮与导向轮与轨道梁重新接触上,形成新的受力平衡状态为止。该专利无法解决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车辆扭转晃动过大的问题,而且没有涉及对稳定轮位于其他位置的描述。中国专利申请号CN103889811A公开了一种转向架辅助装置,提出了其唯一的稳定轮可以位于导向轮间的任意位置,但是其提出的转向架结构既无法达到最优的车体受力状态,唯一的稳定轮在通过相邻轨道梁的接缝处时同样会发生脱空现象,无法解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脱空扭转导致的车辆晃动过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易发生较大晃动的实际情况,专利技术人经过分析,根据现有理论和实际经验,从转向架作用原理出发,进行研究、开发,最终提出本专利。专利内容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通过在转向架主框架的左侧和右侧导向轮之间各布置至少两个带稳定轮的稳定臂,在车辆运行的任意时刻,转向架两侧的稳定轮、导向轮与轨道梁表面至少有三个着力点,使转向架主框架上的导向轮、稳定轮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受力体系,减小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晃动,弥补现阶段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脱空扭转造成晃动较大的不足。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左侧和右侧导向轮之间各布置至少两个稳定轮,同侧的导向轮与稳定轮不同轴,转向架两侧的稳定轮、导向轮与轨道梁表面至少有三个着力点。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同侧的两个导向轮中心距为D3,列车在稳定轮经过轨道梁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D2,转向架同侧的两个稳定轮中心距为D1,D1满足限制条件:D2<D1<D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同侧稳定轮布置在同侧导向轮之间,不与同侧导向轮同轴布置;列车在导向轮经过轨道梁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D4,转向架同侧的稳定轮与相邻导向轮的中心距为D5,D5满足限制条件:D5>D4,且D5>D2。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同侧的两个导向轮中心距为D3,取D3=1.2~3.2m;列车在稳定轮经过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t1内走过的路程为D2,取D2=v×t1;列车在导向轮经过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t2内走过的路程为D4,取D4=v×t2;其中v是列车行驶速度。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单轴走行轮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主框架每侧均设置两个导向轮和两个稳定轮,两个稳定轮在转向架同侧两个导向轮之间中心部位对称布置,稳定轮和导向轮不同轴。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单轴走行轮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主框架每侧均设置两个导向轮和三个稳定轮;其中,一个稳定轮布置在两个导向轮之间的中心部位,另外两个稳定轮对称布置在其两侧,稳定轮和导向轮不同轴。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两轴走行轮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主框架每侧均设置两个导向轮和两个稳定轮,两个稳定轮在转向架同侧两个导向轮之间中心部位对称布置,稳定轮和导向轮不同轴。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两轴走行轮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左侧和右侧导向轮之间各布置至少两个稳定轮,同侧的导向轮与稳定轮不同轴,转向架两侧的稳定轮、导向轮与轨道梁表面至少有三个着力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左侧和右侧导向轮之间各布置至少两个稳定轮,同侧的导向轮与稳定轮不同轴,转向架两侧的稳定轮、导向轮与轨道梁表面至少有三个着力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同侧的两个导向轮中心距为D3,列车在稳定轮经过轨道梁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D2,转向架同侧的两个稳定轮中心距为D1,D1满足限制条件:D2<D1<D3。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同侧稳定轮布置在同侧导向轮之间,不与同侧导向轮同轴布置;列车在导向轮经过轨道梁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D4,转向架同侧的稳定轮与相邻导向轮的中心距为D5,D5满足限制条件:D5>D4,且D5>D2。4.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同侧的两个导向轮中心距为D3,取D3=1.2~3.2m;列车在稳定轮经过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t1内走过的路程为D2,取D2=v×t1;列车在导向轮经过接缝板而发生脱空这段时间t2内走过的路程为D4,取D4=v×t2;其中v是列车行驶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单轴走行轮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架主框架每侧均设置两个导向轮和两个稳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尔玉宋浩王铮宋鹏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