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215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金针菇名称为JK01,其是通过菌株台厂白和菌株杂19作为亲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属于金针菇(

White Flammulina velutipes JK01 s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dible fungi,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the White Flammulina velutipes JK01 strai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name of the Flammulina velutipes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JK01, which is obtained by cross breeding of a strain, a plant, a white and a strain 19 as a parent, and is obtained by systematic breeding, belonging to Flammulina velutip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
,具体涉及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金针菇学名为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它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性寒,味甘、咸,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的功效,主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病症。金针菇中锌含量较高,对预防男性前列腺疾病较有帮助。而且金针菇还是高钾低钠食品,可防治高血压,对老年人有益。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也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最近有研究表明,金针菇还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较耐低温,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金针菇品种按照子实体颜色分为黄色金针菇品种和白色金针菇品种。黄色金针菇品种一般为农户栽培,相对于白色金针菇品种具有抗性强、生长快、菌柄粗、耐高温、口感好的特点,比如杂19、苏6等,但外观深黄,基部褐色,商品性较差;白色金针菇品种主要为工厂化栽培,品系较多,多为杂交或变异品种,颜色洁白、商品性好,但菌种抗性较弱,需要的培养温度更低。目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成为主流,上海雪融、光明九道菇等大型金针菇生产企业主要使用日本白色金针菇品种,每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菌种。这些菌株具有分枝多、菌柄细、产量高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子实体分枝多、基部黏连,给拆分和烹饪带来不便;口感不如黄色金针菇脆爽;需要的生长和出菇温度较低,能耗较高;对设备要求较高,国产设备多数满足不了通风和保湿条件,导致产量较低;抗病性较差,容易出现烂菇病等。另一方面,这些菌株在经过2-3年的传代和生产,会出现菌株退化现象,表现在粉孢子增多、出菇期明显推迟、成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下降等,由于不掌握技术诀窍,只能再次引进国外菌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用以解决目前菌株设备要求高,抗性差,栽培周期长,分枝多、拆分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白色金针菇菌株名称为JK01,其是通过白色品种台厂白和黄色品种杂19作为亲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属于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3877,保藏日期为20170614。进一步地,通过培养所述金针菇JK01菌株得到的孢子、菌丝体、子实体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进一步地,所述金针菇JK01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所述金针菇JK01的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金针菇JK01的形态特征如下:子实体白色。分枝数平均456个,菌盖半球形,厚,不易开伞,菌盖平均直径4.13mm;菌柄平均长度16.6cm,菌柄平均直径2.96mm,大小均匀,基部无绒毛,不黏连;孢子印白色;肉质脆嫩。菌丝浓密,无粉孢子,气生菌丝不发达。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金针菇JK01培养方法,所述金针菇JK01原种、液体种和栽培培养温度为14-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金针菇JK01的子实体的一种栽培方法,栽培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34-36%的栽培培养料和64~66%的水,所述栽培培养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20~35%的米糠、5~15%的麸皮、5~10%的豆饼粉、30~50%的玉米芯、3-5%的玉米粉、3~8%的棉籽壳、3~8%的甜菜渣、1-3%的碳酸钙、0.3-0.8%的贝化石。具体栽培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下面也给出一种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液体菌种制备:将所述金针菇JK01PDA试管种无菌条件下接入含有液体种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温度25℃、转速140r/min的摇床培养,当液体培养基充满菌丝球的时候摇菌结束,用磁力搅拌器搅匀菌丝球得到金针菇混合菌丝液。2)发菌:将上步所得的金针菇混合菌丝液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栽培瓶的培养料上,用透气盖封口,并置于培养室内暗培养;前期培养温度18-20℃,后期培养温度12-16℃,湿度55-65%。待菌丝长满栽培瓶后,刮除瓶口表层菌丝进行搔菌,以刺激出菇;3)子实体形成:将搔菌后的栽培瓶移入生育室,初始温度18℃,按天数递减,最后保持在6-8℃进行培养,湿度85~95%。当子实体高出瓶口2-3cm时进行套筒,每天照射8h150lux光,连续照2天。CO2浓度2000~9000ppm,随着子实体生长逐步升高,待菌柄达到16-18cm长,采收。其中,液体种培养基配方如下:大豆粉3.3g/L,蔗糖20g/L,七水硫酸镁0.66g/L,硫酸氢二钾0.66g/L,加水定容至1L。pH=6.2-6.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针菇JK01,培养及栽培周期短,抗病能力强,出菇整齐,耐高温,产量高,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并且菌柄粗、肉质脆嫩,对于子实体的拆分和烹饪非常有利。综上所述,金针菇JK01的综合性能好,市场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ISSR法真实性分析;图2为所述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与绿色木霉对峙培养;图3为所述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峙培养;图4为所述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杂19、台厂白相同培养周期采摘形态特征;图5为所述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工厂化栽培出菇形态特征。图6为市售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子实体形态。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所用各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每1L培养基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2g;液体种培养基:大豆粉3.3g/L,蔗糖20g/L,七水硫酸镁0.66g/L,硫酸氢二钾0.66g/L,加水定容至1L。pH=6.2-6.5;栽培培养基:20~35%的米糠、5~15%的麸皮、5~10%的豆饼粉、30~50%的玉米芯、3-5%的玉米粉、3~8%的棉籽壳、3~8%的甜菜渣、1-3%的碳酸钙、0.3-0.8的贝化石。实施例1杂交获得JK01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获取金针菇菌株JK01。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亲本菌株:选取菌株台厂白和杂19为亲本,这两个亲本的子实体都能在市场上购买到;2)配制母种培养基、液体种培养基和栽培培养基:各培养基配方已经给出,在此不再赘述;3)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获得杂合子A200个;4)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杂合子根据常规的方法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从200个杂合子A中,获得一个目标菌株金杂9,该菌株菌丝生长快、抗性强、出菇早、产量高、颜色浅黄、菌柄较粗、不易开伞。5)收集金杂9菌株的孢子,进行自交,方法同上,获得80个杂合子B;6)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杂合子B根据常规的方法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从80个杂合子B中,获得一个目标菌株JK01,该菌株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颜色洁白、菌柄较粗、不易开伞、出菇一致,符合工厂化栽培的需要。实施例2菌株拮抗实验及ISSR真实性分析本专利技术金针菇JK01和两个亲本菌株台厂白、杂19为试验材料,所用培养基为PDA培养基。JK01和台厂白,JK01和杂19在平板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GMCCNo.1387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GMCCNo.13877。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获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亲本菌株:选取菌株台厂白和杂19为亲本,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获得a个杂合子;(2)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a个杂合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获得一个目标菌株金杂9;(5)收集金杂9菌株的孢子,进行自交,获得b个杂合子;(6)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b个杂合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获得一个目标菌株JK01。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菌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针菇JK01原种液体种、栽培种的培养温度均为14-25℃。4.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根伟刘振国李书生马宏刘昆昂尹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