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4214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嗜热侧孢霉具有很强的纤维素酶活性,可以将食用菌菌渣中大量的纤维素降解为小分子单糖;米曲霉具有很强的蛋白酶活性,能够将食用菌菌渣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蛋白胨、多肽和多种氨基酸。堆肥初期,菌渣首先被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米曲霉降解,堆体迅速升温。高温阶段,嗜热侧孢霉加速了堆肥物料中纤维素的降解。各菌株协同作用,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共生关系。复合菌剂能使堆体发酵温度维持在55‑65℃,堆肥腐熟周期缩短至10‑15天。

Edible fungus slag promoting corrosion compound bacterial ag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edible fungus dreg slag promoting composite bacterial age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y include Aspergillus oryzae, P1, thermophilic Trichoderma, Trichoderma viride, Trichoderma viride and Aspergillus oryzae p2. Trichoderma viride, Trichoderma reesei, 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 with cellulase activity is very strong, can be edible cellulose degradation fungi residue in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molecular sugars; Aspergillus oryzae with protease activity is very strong, can edible fungi residue in the hydrolysis of proteins into small molecules, peptides and peptone a variety of amino acid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mposting, the residue of bacteria was firstly degraded by Trichoderma viride, Trichoderma viride and Aspergillus oryzae. Thermophilic phase accelerated the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in composting materials. All strains cooperate and form a complex and stable symbiosis. Compositebacterium could be the pil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maintained at 55 65 DEG C, composting period is shortened to 10 15 day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年产量已超过2800万吨、产值超过2000亿元,间接产值超7000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5%,从业人员约2000万,是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产量四分之三。然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产生了大量的培养残渣,即食用菌菌渣。食用菌菌渣是指是利用秸秆、木屑、棉籽壳等原料进行食用菌代料栽培,收获后的培养剩余物,是食用菌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酶解和吸收营养后的培养基残渣的混合物,是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废弃物。每生产1kg的食用菌大约可产生2~5kg的菌渣(ParedesC,2009),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的食用菌菌渣。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是丢弃和燃烧。但丢弃容易滋生微生物和害虫,造成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会侵占大量土地,成为周边水、土、气污染的源头。而燃烧会污染空气,浪费菌渣中所富含的生物质能量和有用物质。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包括大量难降解的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粗蛋白(菌丝残体),因此其腐解利用的关键在于纤维素和粗蛋白的降解。完成纤维素和粗蛋白的分解转化的食用菌菌渣可进一步用于生产有机肥,实现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可变废为宝、生产有用物质,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食用菌菌渣中纤维素含量高而又较难降解,腐殖质又是主要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能否有效加强纤维素的分解转化,成为堆肥能否充分腐熟的关键。然而,自然堆肥仅依赖堆制原料中的土著微生物进行,由于所含土著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在堆肥中难以快速地繁殖和降解食用菌菌渣中的纤维素、粗蛋白,存在发酵时间长、发酵效果差、产生臭味且肥效低等问题,无害化程度差,生产应用受到很大局限。接入外来菌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市场上的有机废弃物腐解菌剂主要针对生活垃圾、秸秆类农业废弃物、禽畜粪便类等,虽有少量针对食用菌菌渣的通用菌剂,但缺乏专门针对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的高效腐解菌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腐解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形成的食用菌菌渣的复合菌剂。这种菌剂可以快速降解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分离和筛选得到针对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形成的食用菌菌渣的腐解菌种,这些菌种可以快速降解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中的纤维素和粗蛋白,高效腐解这种食用菌菌渣,加快堆肥进程。本专利技术的活性成分是从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的堆肥中分离筛选出的、经拮抗反应和腐解试验、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和蛋白降解活性的5株菌,包括米曲霉p1(Aspergillusoryzae)、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thermophile)、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米曲霉p2(Aspergillusoryzae)。所述菌剂的载体为木屑和硅藻土,质量百分比是木屑:硅藻土=8:2。所述菌剂的有效活菌数11~14×108cfu/g,如13.9×108cfu/g。所述菌剂的pH在5.5~7.5范围内,如pH6.5。所述菌剂的剂型为粉剂。所述菌剂的水分的质量含量为10%以下,如9.8%。所述菌剂中汞及化合物、镉及化合物、铬及化合物、砷及化合物、铅及化合物含量低于NY609-2002《有机物料腐熟剂》的限量;每克菌剂少于1个大肠菌群值、蛔虫卵死亡率为10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单菌平板培养:无菌条件下将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在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2)液体种子培养:无菌条件下将步骤(1)培养的菌种分别接种于PDA液体培养基中,30℃120r/min振荡培养5-7天,制得液体种子;(3)固体扩大培养:无菌条件下按5-10%(v/v)的接种量,将步骤(2)制得的液体种子按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2:(2-2.5):(2-2.5):(1-2):(1-2),如2:2:2:2:2或2:2.5:2.5:1:2的比例加入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混合培养,30℃条件下培养3-7天;(4)菌剂制备:将固体扩大培养得到的培养物真空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分装保存,制备成复合菌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优势:所述菌剂的组成菌种均是从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堆肥中分离筛选而来,对于此种菌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组成菌种活性高,经过拮抗反应筛选,各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抑制作用,菌剂具有稳定性。其中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嗜热侧孢霉具有很强的纤维素酶活性,可以将食用菌菌渣中大量的纤维素降解为小分子单糖;米曲霉具有很强的蛋白酶活性,能够将食用菌菌渣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蛋白胨、多肽和多种氨基酸。堆肥初期,菌渣首先被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米曲霉降解,堆体迅速升温。高温阶段,嗜热侧孢霉加速了堆肥物料中纤维素的降解。各菌株协同作用,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共生关系。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堆肥初期接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合菌剂能使堆体发酵温度维持在55-65℃,堆肥腐熟周期缩短至10-15天。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的制备实验材料:(1)制备菌剂所用菌株从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堆肥中分离筛选出的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2)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固体扩大培养基:固体载体77%(质量百分比木屑:硅藻土=8:2),葡萄糖2%,尿素0.5%,石灰0.5%,蒸馏水20%实验方法:(1)单菌平板培养:无菌条件下将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在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2)液体种子培养:无菌条件下将步骤(1)培养的菌种分别接种于PDA液体培养基中,30℃120r/min振荡培养5-7天,制得液体种子;(3)固体扩大培养:无菌条件下按5-10%(v/v)的接种量,将步骤(2)制得的液体种子按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2:2:2:2:2:2的比例加入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混合培养,30℃条件下培养3-7天;(4)菌剂制备:将固体扩大培养得到的培养物调节至pH6.5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50℃真空干燥,压力保持在-0.09—0.1MPa,干燥10h后,研磨成粉末分装保存,制备得到复合菌剂。实施例2: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的制备实验材料:(1)制备菌剂所用菌株从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堆肥中分离筛选出的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该菌剂包括米曲霉p1(Aspergillus oryzae)、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米曲霉p2(Aspergillus oryza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渣促腐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该菌剂包括米曲霉p1(Aspergillusoryzae)、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thermophile)、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米曲霉p2(Aspergillusoryza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该菌剂组成配比为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2:(2-2.5):(2-2.5):(1-2):(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菌剂载体由质量百分比为8:2的木屑和硅藻土混合而成。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材料:制备菌剂所用菌株:从以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的食用菌菌渣堆肥中分离筛选出的米曲霉p1、嗜热侧孢霉、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米曲霉p2;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璐李峻志祁鹏张黎光李安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