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13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包括上压头、型腔和下模,型腔内能够同时压制至少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卸料装置,当热压完成后,上压头返回至初始位置,卸料装置卸下最下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内放置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型腔内能够至少同时压制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工作效率高于现有技术至少一倍,而且在型腔的下端设置有卸料装置,方便卸料,随着卸料型腔内同时增加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了辅助时间。

Four chamber three layer hot pressing die for passenger car brak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lding, in particular to a passenger car brake four cavity three layer hot press die, including the head, and the lower die cavity, the cavity can also suppress the at least two layer bus brake hot die discharg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avity and the lower die, when hot finished after the head back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unloading device of unloading the lower passenger car brake hot die cavity, a layer of passenger car brake hot pressing di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avity to at least two passenger car brake pressing layer hot press die, work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t least twice, and the unload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cavity, easy unloading, unloading cavity at the same time, with an additional layer of bus brake hot die,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work, reduce the auxiliary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
本技术涉及模压成型
,具体为一种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客车闸片热压模的压制是手工装卸料,每次一块,每次压制时间是一个小时,之后是手工拿出,装入下一块,这样工作效率特别低,产量也很小。而且压制的型腔要保持温度为150度,现在的型腔是直接裸露在外的,采用手工的方式压制,一方面是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是,型腔温度高,装卸料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客车闸片热压模成型效率低,而且型腔的温度很高,装卸料不安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包括上压头、型腔和下模,型腔设置在模框内,模框上端设置有模框盖板,型腔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型腔内能够同时压制至少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卸料装置,当热压完成后,上压头返回至初始位置,卸料装置卸下最下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内放置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卸料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推动的移动板座,移动板座上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座远离动力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移动付板,移动板座厚度大于移动付板的厚度形成阶梯形,移动板设置在移动板座上,移动板的上端面与移动付板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的厚度;移动板座和移动付板上设置有沿下模板滑动的轴承,动力装置为油缸;油缸上设置有固定块,下模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块连接的油缸固定板,油缸的活塞前端设置有T型滑块,移动板座上设置有与T型滑块配合的T型推板。上压头设置在上模板上,上压头和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上压头衬板。型腔设置在模框内,模框外侧设置有保温套和模框接线板。保温套为石棉。型腔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下模上设置有支撑型腔的支腿,卸料装置设置在支腿之间。下模板的两侧设置有便于卸料装置运动的前挡板和后导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型腔内能够至少同时压制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工作效率高于现有技术至少一倍,而且在型腔的下端设置有卸料装置,方便卸料,随着卸料型腔内同时增加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了辅助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侧视图。图3是图1俯视图。其中,1是前挡块;2是前挡板;3是小方轴;4是移动付板;5是下模板;6是移动板座;7是移动板;8是T型推板;9是T型滑块;10是后导板;11是油缸固定板;12是固定块;13是油缸;14是方轴;15是卸料螺钉;16是深沟球轴承;17是轴承挡圈;18是小圆柱螺旋弹簧;19是大圆柱螺旋弹簧;20是支腿;21是支撑板;22是模框;23是保温套;24是模框接线板;25是铝板;26是模框接线挡板;27是模框接线护板;28是上模接线板护板;29是上模接线板挡板;30是上模接线板;31是保温套限位;32是保温套上盖;33是模框盖板;34是型腔;35是上压头衬板;36是上压头;37是活动上压头;38是活动下压头;39是上模板;40是定位销座;41是定位销;42是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包括上压头36、型腔34和下模,型腔34内至少能够同时压制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34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卸料装置,当热压完成后,上压头36返回至初始位置,卸料装置卸下最下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同时型腔内放置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上压头36设置在上模板39上,上压头36和上模板39之间设置有上压头衬板35,上压头36由上模板39带动上下运动,上模板39上还设置有限位块42,上模板39上设置有加热用的上模接线板30,上模接线板30上连接有上模接线板挡板29和上模接线板护板28。型腔34设置在模框22内,模框22外侧设置有保温套23和模框接线板24,保温套23上端设置有保温套盖板32,保温套盖板32的下端设置有保温套限位31,模框接线板24用于模框22加热,模框接线板24外侧还连接有铝板25、模框接线挡板26和模框接线护板27,模框22上端设置有模框盖板33。设置保温套23,一方面能够减少模框22内的热量散发,另外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因为型腔34的温度是150度,会导致周围的温度增加,若周围环境的通风散热效果好,会导致热量散发太快,增加功耗,若通风散热不好,工人的操作环境差,采用保温套23能防止意外碰到模框22上出现烧伤、烫伤,降低工作环境温度,对工人起到保护的作用。保温套23常用为石棉,也可选择其他材质的保温套23。型腔34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21,下模上设置有支撑型腔34的支腿20,支腿20内设置有大圆柱螺旋弹簧19,在不工作的状态下,大圆柱螺旋弹簧19上端伸出支腿20,起到支撑型腔34的作用,卸料装置设置在支腿20之间,型腔34与支腿20上都设置有定位销座40,定位销座40之间采用定位销41连接。卸料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推动的移动板座6,移动板座6上设置有移动板7,移动板座6远离动力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移动付板4,移动板座6厚度大于移动付板4的厚度形成阶梯形。移动板7设置在移动板座6上,移动板7的上端面与移动付板4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的厚度。移动付板4上设置有沿下模板5滚动的轴承,轴承为深沟球轴承16,移动付板4上设置有轴,轴为小方轴3,小方轴3的两端安装深沟球轴承16,小方轴3上安装有固定轴承的轴承挡圈17,动力装置为油缸。移动板座6下端设置有方轴14,方轴14上也设置有深沟球轴承16,移动板座6底部设置有与方轴14配合的槽,槽的底部和方轴14内设置有小圆柱螺旋弹簧18,在上压头36压紧的状态下,方轴14压缩小圆柱螺旋弹簧18缩进移动板座6底部的槽内,轴承不受成型压力,移动板座6的底部受力。模压成型一般是与压力机配合设置,所以,动力装置选用油缸13,油缸13上设置有固定块12,下模板5上设置有与固定块12连接的油缸固定板11,油缸13的活塞前端设置有T型滑块9,移动板座6上设置有与T型滑块9配合的T型推板8。型腔34的大小和高度根据压力机的型号选用,本技术中选用四腔三层的型腔34。型腔34内设置有加热管,液压装置和加热装置都与电控盒连接。在热压成型的过程中,移动板座6和移动板7位于型腔34的下端,热压成型后,上压头36上移一段距离,大圆柱螺旋弹簧19上端伸出支腿20并推动支撑板21带动型腔34上移脱离支腿20,移动板座6和移动板7上的压力脱离,小圆柱螺旋弹簧18由压缩状态返回至原始状态,小方轴14伸出移动板座6,小方轴14两端的轴承也从移动板座6下端伸出一部分,动力装置带动移动板7移动,使移动付板4位于型腔34的下端,上压头36下移推出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并返回至初始位置,此时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落到移动付板4上,在动力装置带动移动板7移动时,型腔34内增加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之后动力装置推动移动板座6,使移动板7位于型腔34的下端,上压头36下压,进行下一次的热压。由于可以同时热压几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可以使每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分时段取料,第一次放置三层,热压一小时后取出一层,同时增加一层,20分钟后取出下一层,上端也同时增加一层,等到第三层取出后,20分钟后,第一次增加的一层取出,再次间隔20分钟后,第二次增加的一层取出,依次类推,每层的取出时间间隔为20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

【技术保护点】
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包括上压头、型腔和下模,其特征在于:型腔设置在模框内,模框上端设置有模框盖板,型腔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型腔内能够同时压制至少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卸料装置,当热压完成后,上压头返回至初始位置,卸料装置卸下最下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内放置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卸料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推动的移动板座,移动板座上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座远离动力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移动付板,移动板座厚度大于移动付板的厚度形成阶梯形,移动板设置在移动板座上,移动板的上端面与移动付板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的厚度;移动板座和移动付板上设置有沿下模板滑动的轴承,动力装置为油缸;油缸上设置有固定块,下模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块连接的油缸固定板,油缸的活塞前端设置有T型滑块,移动板座上设置有与T型滑块配合的T型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客车闸片四腔三层热压模,包括上压头、型腔和下模,其特征在于:型腔设置在模框内,模框上端设置有模框盖板,型腔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型腔内能够同时压制至少两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卸料装置,当热压完成后,上压头返回至初始位置,卸料装置卸下最下层的客车闸片热压模,型腔内放置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卸料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推动的移动板座,移动板座上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座远离动力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移动付板,移动板座厚度大于移动付板的厚度形成阶梯形,移动板设置在移动板座上,移动板的上端面与移动付板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一层客车闸片热压模的厚度;移动板座和移动付板上设置有沿下模板滑动的轴承,动力装置为油缸;油缸上设置有固定块,下模板上设置有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柱中黄喜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三环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