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114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件制作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端中部设有倒模槽,所述中模的中部对应倒模槽的位置设有上下贯穿其的倒模通道,所述上模的下端中部对应倒模通道的位置设有倒模凸台;所述下模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一定位边槽,所述中模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边槽对应的第一凸台,所述上模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二定位边槽,所述中模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边槽对应的第二凸台。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准,生产成本低,制作出的密封件质量较好。

Mold made of sealing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uld manufacture, in particular to a mold made of a sealing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seal mold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nd lower die; the middle upper end of die mold is provided with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mold through the central channel mode in the corresponding mold slot, the middle lower die mold corresponding channel position with a convex mold Taiwan; the upper edge of the lower di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groove on the side, the first boss at the lower edge of the ring di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edge, the edge at the lower end of die ring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ositioning slot,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vex die second edge of th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slot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ccurate positioning,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good quality of the sealing component pro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中国工程机械密封技术发展已经走过50多年历史,从最开始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飞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密封技术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橡胶油封是工程机械中的易损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导致机械设备漏油,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非常频繁地更换橡胶油封。目前,国内油封模具造型高昂,结构比较复杂,制作的油封精度较低,成本较高,因此,大多采用国外进口的油封,其供货严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上述下模的上端中部设有倒模槽,上述中模的中部对应倒模槽的位置设有上下贯穿其的倒模通道,上述上模的下端中部对应倒模通道的位置设有倒模凸台;上述下模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一定位边槽,上述中模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与上述第一定位边槽对应的第一凸台,上述上模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二定位边槽,上述中模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与上述第二定位边槽对应的第二凸台;合模时,上述中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上模的下端和上述下模的上端贴合,上述倒模凸台的下端穿过上述倒模通道并伸入至上述倒模槽内,上述倒模凸台与倒模通道以及倒模槽之间形成密封的倒模腔,且上述第一凸台伸入第一定位边槽内,上述第二凸台伸入上述第二定位边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准,生产成本低,制作出的密封件质量较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中模的下端环设有第三凸台,且上述第三凸台位于上述倒模通道四周,合模时,上述第三凸台伸入上述倒模槽内,并与上述倒模槽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利于油封的成型,该利用间隙可充分挤压出下模倒模槽内多余的胶体。进一步,上述中模的上端环设有第一溢胶槽,且上述第一溢胶槽位于上述倒模通道四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过程中,利于上模和中模的紧密贴合,确保多余胶体的充分溢出,从而保证模具成型的质量。进一步,上述上模的下端对应第一溢胶槽的位置环设有第二溢胶槽,合模时,上述第一溢胶槽和第二溢胶槽的槽口相互靠近合拢,并形成溢胶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模和中模合模时,第一溢胶槽和第二溢胶槽的槽口合拢,形成的溢胶腔利于溢出存放较大量的胶体,从而确保模具成型的质量。进一步,上述下模的上端环设有第三溢胶槽,且上述第三溢胶槽位于上述倒模槽的四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中模与下模合模时,通过第三溢胶槽利于多余胶体的溢出,确保合模的紧密,从而使得成型的模具质量较好。进一步,上述上模、中模和下模均为圆柱形,且三者直径相等。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形美观,尺寸相等利于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密封件制作模具的剖面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密封件制作模具的合模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模,2、中模,3、下模,4、第一溢胶槽,5、第二溢胶槽,6、第三溢胶槽,11、倒模凸台,12、第二定位边槽,21、倒模通道,22、第一凸台,23、第二凸台,24、第三凸台,31、倒模槽,32、第一定位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件制作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上述下模3的上端中部设有倒模槽31,上述中模2的中部对应倒模槽31的位置设有上下贯穿其的倒模通道21,上述上模1的下端中部对应倒模通道21的位置设有倒模凸台11;上述下模3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一定位边槽32,上述中模2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与上述第一定位边槽32对应的第一凸台22,上述上模1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二定位边槽12,上述中模2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与上述第二定位边槽12对应的第二凸台23;合模时,上述中模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上模1的下端和上述下模3的上端贴合,上述倒模凸台11的下端穿过上述倒模通道21并伸入至上述倒模槽31内,上述倒模凸台11与倒模通道21以及倒模槽31之间形成密封的倒模腔,且上述第一凸台22伸入第一定位边槽32内,且侧壁相抵,上述第二凸台23伸入上述第二定位边槽12内,且侧壁相抵,这就使得上模1、中模2和下模3合模后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发生位移偏差,整个模具合模时中心定位精准,使得模具在倒模腔内成型后精度较好,质量较好。优选的,上述中模2的下端环设有第三凸台24,且上述第三凸台24位于上述倒模通道21四周,合模时,上述第三凸台24伸入上述倒模槽31内,并与上述倒模槽31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利于模具的整体成型。优选的,上述中模2的上端环设有第一溢胶槽4,且上述第一溢胶槽4位于上述倒模通道21四周。上述上模1的下端对应第一溢胶槽4的位置环设有第二溢胶槽5,合模时,上述第一溢胶槽4和第二溢胶槽5的槽口相互靠近合拢,并形成较大的溢胶腔。上述下模3的上端环设有第三溢胶槽6,且上述第三溢胶槽6位于上述倒模槽31的四周。利用模具制作密封件过程中,根据使用要求,选定合适的橡胶材料;先对上模1和中模2进行合模,之后通过倒模通道21加入充足模具成型的胶体,再填实下模3倒模槽,最后对下模3进行合模;三模利用专用夹具加紧,放置炉内加热至一定温度,使胶体融化。合模过程中,倒模凸台11依次伸入至倒模通道21以及倒模槽31内,多余的胶体会由各个模之间的接触面分别溢出至第一溢胶槽4和第二溢胶槽5形成的溢胶腔内以及第三溢胶槽6内,最终使得上模1、中模2和下模3之间贴合紧密,形成的模具质量较好。优选的,上述上模1、中模2和下模3均为圆柱形,且三者直径相等,其外形美观,上模1、中模2和下模3尺寸相等,可实现大批量生产,结构紧凑,可一定程度的减小整个模具的体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下模(3)的上端中部设有倒模槽(31),所述中模(2)的中部对应倒模槽(31)的位置设有上下贯穿其的倒模通道(21),所述上模(1)的下端中部对应倒模通道(21)的位置设有倒模凸台(11);所述下模(3)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一定位边槽(32),所述中模(2)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边槽(32)对应的第一凸台(22),所述上模(1)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二定位边槽(12),所述中模(2)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边槽(12)对应的第二凸台(23);合模时,所述中模(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模(1)的下端和所述下模(3)的上端贴合,所述倒模凸台(11)的下端穿过所述倒模通道(21)并伸入至所述倒模槽(31)内,所述倒模凸台(11)与倒模通道(21)以及倒模槽(31)之间形成密封的倒模腔,且所述第一凸台(22)伸入第一定位边槽(32)内,所述第二凸台(23)伸入所述第二定位边槽(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件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中模(2)和下模(3);所述下模(3)的上端中部设有倒模槽(31),所述中模(2)的中部对应倒模槽(31)的位置设有上下贯穿其的倒模通道(21),所述上模(1)的下端中部对应倒模通道(21)的位置设有倒模凸台(11);所述下模(3)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一定位边槽(32),所述中模(2)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边槽(32)对应的第一凸台(22),所述上模(1)的下端边缘处环设有第二定位边槽(12),所述中模(2)的上端边缘处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边槽(12)对应的第二凸台(23);合模时,所述中模(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模(1)的下端和所述下模(3)的上端贴合,所述倒模凸台(11)的下端穿过所述倒模通道(21)并伸入至所述倒模槽(31)内,所述倒模凸台(11)与倒模通道(21)以及倒模槽(31)之间形成密封的倒模腔,且所述第一凸台(22)伸入第一定位边槽(32)内,所述第二凸台(23)伸入所述第二定位边槽(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梅冯杰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