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及作为GBR膜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3373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是以SF与PLCL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形成的溶液为壳层纺丝液,以10

Application of ICA method in preparation of SF/PLCL nano fiber membrane coaxial electrostatic spinning and as a GBR fil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ICA SF/PLCL nanofibers by coaxial electrospinning, with SF and PLCL solution in six fluorine isopropanol formed in the shell spinning solution to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及作为GBR膜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该方法制备的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GBR膜的应用,属于复合材料
和医药材料

技术介绍
牙种植术目前已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首选修复方法;然而,由炎症(如肉芽组织)引起的骨缺损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可有效恢复牙槽骨的高度和丰满度,其原理是:通过阻碍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而发挥屏障功能,并使成骨细胞附着、增殖增加,促进骨再生。目前市场应用于GBR的材料,包括生物不可降解的聚四氟乙烯,该材料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感染和膜暴露几率。因此,越来越多学者致力于生物可降解膜。Bio-Gide®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生物可降解膜,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抗原性,足够的机械性能和适益的降解性。为更好的诱导骨再生,复合性GBR膜(膜材料与骨诱导物质如生长因子相结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淫羊藿苷(Icariin,ICA,C33H40O15,分子量:676.67)是从中药总黄酮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如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治疗骨代谢疾病,及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ICA可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量丧失,通过增加OPN、BMP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最终恢复骨强度。同时,ICA明显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因此认为,ICA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成骨诱导剂。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ICA可以在体内外显著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聚L-丙交酯(P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使其更适宜在药物控制释放及组织工程等方面中应用。丝素(SF)是一种天然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如良好的细胞粘附性,可控降解率,机械强度,渗透性和抗酶降解性。它已经广泛研究组织工程和控制药物输送系统。同轴静电纺丝是制备纳米或亚微米纤维支架的简单、有效方法,其在组织工程和药物传递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可以促进细胞附着,实现药物卸载,并且达到持续和受控的药物局部释放。之前研究已证实,一些生物分子可成功包裹于纳米纤维中,保持生物活性,纤维直径可通过控制同轴静电纺丝过程参数来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拟制备一种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膜的理化性能、降解、释药及体内和外体对骨再生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成为能持续释放ICA,促进骨再生功能的GBR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诱导骨再生膜(GBR)的应用。一、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本专利技术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再生丝素蛋白的制备:将蚕茧浸于Na2CO3溶液中煮沸脱胶,并用蒸馏水洗涤除去丝胶,干燥后在75~85℃下完全溶解于CaCl2/CH3CH2OH/H2O的三元溶剂体系中,然后于蒸馏水中室温下透析3~5d,过滤,冷冻干燥,获得再生丝素蛋白。所述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2~0.5%;煮沸脱胶2次,每次0.5~1h;所述CaCl2/CH3CH2OH/H2O三元溶剂体系中,CaCl2/CH3CH2OH/H2O的摩尔比为1/2/8。(2)壳层纺丝液的制备:将上述所得再生丝素蛋白与PLCL以1:2.3~1:2.5的质量比溶于六氟异丙醇中,且使再生丝素蛋白与PLCL的总质量百分数为5~8%,常温磁力搅拌5~6h,获得壳层纺丝液。PLCL的MW在1,000,000以上。(3)芯层纺丝液的配制:将ICA配制成浓度10-5μmol/L的水溶液作为芯层纺丝液;(4)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将配制好的芯层纺丝液、壳层纺丝液分别装入注射器中,连接同轴电纺双喷头,并与高压静电发生装置相连接;控制同轴电纺喷头与接收板间电压为12~15kV,距离为12~15cm,芯层纺丝液、壳层纺丝溶液推进速度分别为0.1mL/h和1.0mL/h,在温度25±2℃,相对湿度50±6%的环境下进行电纺,获得电纺丝膜;再使电纺丝膜与戊二醛水溶液于密闭环境下交联反应45~50h,真空干燥,得ICA-SF/PLCL纳米纤维膜样品。戊二醛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25%。电纺丝膜的大小12mm×15mm,厚0.3~0.4mm时,戊二醛的用量为10mL。二、ICA-SF/PLCL纳米纤维膜表征1、扫描电镜(SEM)将干燥保存备用的样本(3×3mm),真空喷金处理60s,应用JSM-4800型扫描电镜(JEOL,Tokyo,Japan)于10kV电压条件下观察。应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MD,USA)随机选取纤维(n≧100),计算其平均直径,并绘制纤维直径分布图。ICA-SF/PLCL纳米维膜SEM图像及纤维直径分布图如图2显示,见纤维表面形貌光滑连续,纤维直径均一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无串珠样结构形成;纤维平均直径为451.57±80.33nm,分布范围为200~700nm,与天然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且纳米级直径纤维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为细胞的粘附、生长提供理想的微环境,同时纳米级纤维可携载更多药物。2、透射电镜(TEM)在纺丝过程中,用碳膜喷涂的铜网在电场中小心接取一定量的纤维丝,真空干燥至有机溶剂充分挥发(约需7d)后,在100kV电压条件下,应用FEITecnaiF3型透射电镜(FEI,USA)观察纤维内部结构。从ICA-SF/PLCL纳米维膜的透射电镜图(图3)可以看到,沿纤维长轴走向其内部形成明显的芯壳结构。该芯壳结构形成的机理为:在同轴电纺过程中,壳层与芯层纺丝液在喷口处汇合,由于汇合时间短,加上聚合物扩散系数低,因此,芯壳层溶液固化前不会混合。同时,在高压静电场力作用下,芯壳层溶液的复合液滴表面聚集大量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拉伸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其中,含原子数相对较多的ICA在TEM检测过程中由于吸收电子相对较多,因此在TEM图像上显示为相对较暗的纤维芯层,相对应的,SF/PLCL显示为纤维壳层,这暗示着中药单体ICA被成功包裹于纤维内部,形成了有效的药物储库型缓释系统。3、X射线衍射(XRD)测试制备的ICA-SF/PLCL纳米纤维膜(15×15mm)采用D/Max-2400型X射线多晶衍射仪(Rigaku,Tokyo,Japan)对膜进行晶体结构的检测。测试条件设置为:扫描速度为6°/min,功率为40kV/150mA,扫描范围10~60°。X射线衍射通过检测材料衍射峰出现的位置,分析材料内部分子或原子结构以确定材料的结构特征。以往的研究关于丝素蛋白和PLCL构象表明,SilkⅠ在X射线衍射测试中主要衍射峰接近12.2°、19.7°、24.7°和28.2°,PLCL静电纺丝膜在23.6°附近出现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5/201710466134.html" title="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及作为GBR膜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及作为GBR膜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再生丝素蛋白的制备:将蚕茧浸于Na2CO3溶液中煮沸脱胶,并用蒸馏水洗涤除去丝胶,干燥后在75~85℃下完全溶解于CaCl2/CH3CH2OH/H2O 的三元溶剂体系中,然后于蒸馏水中室温下透析3~5d,过滤,冷冻干燥,获得再生丝素蛋白;(2)壳层纺丝液的制备:将上述所得再生丝素蛋白与PLCL以1:2.3~1:2.5的质量比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常温磁力搅拌5~6h,获得壳层纺丝液;(3)芯层纺丝液的配制:将ICA配制成浓度10

【技术特征摘要】
1.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再生丝素蛋白的制备:将蚕茧浸于Na2CO3溶液中煮沸脱胶,并用蒸馏水洗涤除去丝胶,干燥后在75~85℃下完全溶解于CaCl2/CH3CH2OH/H2O的三元溶剂体系中,然后于蒸馏水中室温下透析3~5d,过滤,冷冻干燥,获得再生丝素蛋白;(2)壳层纺丝液的制备:将上述所得再生丝素蛋白与PLCL以1:2.3~1:2.5的质量比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常温磁力搅拌5~6h,获得壳层纺丝液;(3)芯层纺丝液的配制:将ICA配制成浓度10-5μmol/L的水溶液,作为芯层纺丝液;(4)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复合纳米纤维膜:将配制好的芯层纺丝液、壳层纺丝液分别装入注射器中,连接同轴电纺双喷头,并与高压静电发生装置相连接;控制同轴电纺喷头与接收板间电压为12~15kV,距离为12~15cm,芯层纺丝液、壳层纺丝溶液推进速度分别为0.1mL/h和1.0mL/h,在温度25±2℃,相对湿度50±6%的环境下进行电纺,获得电纺丝膜;再使电纺丝膜与戊二醛水溶液于密闭环境下交联反应45~50h,真空干燥,得ICA-SF/PLCL纳米纤维膜样品。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同轴静电纺丝制备ICA-SF/PLCL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