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翀专利>正文

一种功能饮品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56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功能饮品的制作工艺,是以豆类和脱壳后的谷类为原料,浸泡后经过破碎加热的处理,得到一种在不需要过滤的情况下,静置后无豆渣沉淀的豆浆制品。这种饮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该工艺过程中的破碎和加热处理都由微控制单元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可以在两者之间实现过程控制的精确配合。

Process for making functional beverag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is a functional beverage, with beans and grains after the shell as raw material, after soaking treatment after crushing heating, a without filtering in the case of static precipitation products without Soybean Milk dregs. This drink has some health benefits. The crush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in the process are controlled automatically by micro control units, and precise coordin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the tw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饮品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品的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以豆类和含有淀粉的谷类为原料的豆浆饮品的加工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豆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享有“植物奶”的美誉,非常适合于各种人群。但是,豆浆中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如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有阻碍作用的因子,可破坏具有溶血和凝血作用的血球凝集素等,为了除去这些毒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豆浆必须煮沸加工后才可食用。随着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为了干净卫生,很多家庭选择自制豆浆。市场上大部分的豆浆机,采用了所谓的“拉法尔技术”,也就是采用大网孔,无底网的拉法尔网,匹配X型强力旋风刀片,豆浆原料在经过拉法尔网收缩颈时,流速骤然加快,配料在立体空间被高速剪切,各种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精华充分融入豆浆中。这样形成的豆浆制品营养丰富,而机器本身也更易清洗。然而,由于受到技术原理和产品成本的限制,市售的豆浆机加工的豆浆制品,不管原料是否经过长时间浸泡,粉碎熬煮后形成的豆浆中都会存在颗粒明显的豆渣,这些颗粒状的豆渣和豆浆本身不能形成稳定的体系,静置后将沉淀下来,如果不经过过滤处理,豆浆下层将会沉积大量豆渣颗粒,影响口感。即便是升级版的家用豆浆机,如市售的一些免滤型豆浆机,加工后的豆浆中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可沉淀的豆渣存在,只是比传统的豆浆机加工形成的豆渣沉淀少点,豆渣颗粒细小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避免豆渣沉淀的形成。谷类大多富含碳水化合物,其中以淀粉含量最多;谷类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盐类等。有些谷类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例如燕麦,它具有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特点,富含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能大量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燕麦所含热量低,升糖指数低,具有降脂降糖的功效。此外,由于燕麦含有高粘稠度的可溶性纤维,能延缓胃的排空,增加饱腹感,控制食欲,因此含有燕麦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长期控制能量摄入,减轻饥饿感,有助于减轻体重。再如黑米,黑米所含锰、锌、铜等无机盐大都比大米高1~3倍,更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价值,自古就有“药米”、“贡米”、“寿米”的美誉。但是由于一般脱壳后的谷类颗粒外部还会有一层坚韧的种皮包裹,不易煮烂,若不煮烂,不仅大多数营养素不能溶出,而且多食后易引起急性肠胃炎,对消化功能较弱的孩子和老弱病者更是不利。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均匀的透明糊状溶液,此过程称为淀粉的糊化。淀粉糊化本质是水进入微晶束,拆散淀粉分子间的缔合状态,使淀粉分子失去原有的取向排列,而变为混乱状态,即淀粉粒中分子间的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淀粉与水混合后,体系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会开始糊化,糊化温度不是一个确定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例如,燕麦和黑米的糊化温度大约是在60℃-65℃的温度区间内,高粱的糊化温度更高些;而大米的糊化温度是在58℃-61℃的温度区间内。在糊化温度区间内,谷类中的淀粉颗粒可以吸水膨胀,当其体积膨胀到一定限度后,颗粒便会破裂,颗粒内的淀粉分子向各方向伸展扩散,溶出颗粒体外,扩展开来的淀粉分子之间会互相联结、缠绕,形成一个网状的含水胶体。在此过程中,体系的粘度也会逐渐增加。淀粉要完成整个糊化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和颗粒解体阶段。在可逆吸水阶段,淀粉处在室温条件下,即使浸泡在冷水中也不会发生任何性质的变化。淀粉颗粒虽然由于吸收少量的水分使得体积略有膨胀,但却未影响到颗粒中的结晶部分,所以淀粉的基本性质并不改变。处在这一阶段的淀粉颗粒,进入颗粒内的水分子可以随着淀粉的重新干燥而将吸入的水分子排出,干燥后仍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故这一阶段称为淀粉的可逆吸水阶段。在不可逆吸水阶段,淀粉与水处在受热加温的条件下,水分子开始逐渐进入淀粉颗粒内的结晶区域,这时便出现了不可逆吸水的现象。这是因为外界的温度升高,淀粉分子内的一些化学键变得很不稳定,从而有利于这些键的断裂。随着这些化学键的断裂,淀粉颗粒内结晶区域则由原来排列紧密的状态变为疏松状态,使得淀粉的吸水量迅速增加。淀粉颗粒的体积也由此急剧膨胀,其体积可膨胀到原始体积的50~100倍。处在这一阶段的淀粉如果把它重新进行干燥,其水分也不会完全排出而恢复到原来的结构,故称为不可逆吸水阶段。最后是颗粒解体阶段,淀粉颗粒经过第二阶段的不可逆吸水后,很快进入解体阶段。因为,这时淀粉所处的环境温度还在继续提高,所以淀粉颗粒仍在继续吸水膨胀。当其体积膨胀到一定限度后,颗粒便出现破裂现象,颗粒内的淀粉分子向各方向伸展扩散,溶出颗粒体外,扩展开来的淀粉分子之间会互相联结、缠绕,形成一个网状的含水胶体。这就是淀粉完成糊化后所表现出来的糊化性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功能型豆浆饮品的制作工艺,从制作豆浆的原料的性质出发,通过改变豆浆机微控制单元的工作模式,有效利用谷类糊化后的淀粉胶体包裹住豆渣,让豆渣均匀且稳定地分布于豆浆整体之中,静置后也不会沉积到底部,这样不仅使豆浆喝起来的口感始终顺滑,不会喝到后来因为豆渣的大量存在而十分难以下咽,而且也有效地利用了豆渣和谷物的营养和功能。例如,含有燕麦的豆浆饮品就具有一定的节食减肥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就是利用淀粉在糊化成胶的过程中,原有的葡萄糖分子之间氢键断开后,葡萄糖分子与豆浆中的水分子、植物蛋白分子,脂肪分子之间重新排布成胶,并在此过程中将豆渣包裹其中,这样会形成一种豆渣均匀分布在新胶体中的常温下的稳态相。这样也就使得豆渣不会沉淀,豆浆喝起来也就不会先顺滑,后粗糙难下咽,在不经过过滤的情况下,整体口感依然顺滑。由于谷类的糊化温度和煮沸豆浆的温度不在同一温区,所以需要设置豆浆机的微控制单元,精密控制体系的温度;更重要的,为了使得糊化成胶的淀粉能更好地包裹住豆渣颗粒,还需要设置豆浆机的微控制单元,实现加热单元和破碎单元之间的精确配合。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制作的过程如下:首先将浸泡后的豆类和脱壳后的谷类颗粒放入豆浆机中,添加适量的清水后,为了促进谷类的糊化成胶,再添加适量的食用碱,放置安装好后启动豆浆机,豆浆机的微控制单元按照下面的方式驱动加热和破碎单元进行配合工作:最初的ta分钟内,微控制单元没有输出加热信号,加热器是不工作的,系统内豆浆原料的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而此段时间内,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破碎信号,破碎电动机带动破碎器以转速Ra工作。这段时间内的操作目的是破碎原料中的豆类和谷类颗粒,使豆类中的营养成分和谷物中的淀粉尽可能释放出来。接下来,微控制单元控制破碎器以转速Rb工作,同时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加热信号,控制加热器以升温速率K1加热豆浆原料从环境温度升温到设定的谷类的糊化温度Th;当系统温度升到Th后,微控制单元立刻输出间断的脉冲式破碎信号,使得破碎机器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在监测到原料温度达到Th后,破碎器以转速Rc工作5秒,接着停止工作15秒,再以转速Rc工作5秒,接着再停止工作15秒,如此反复N次,在这段时间内,微控制单元无加热的信号输出,豆浆原料在保温作用下维持于Th。该过程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保证糊化成胶后的淀粉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饮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以豆类和脱壳后的谷类为原料,经过破碎加热的处理,得到一种在不过滤的情况下,静置后无豆渣沉淀的功能豆浆制品;该工艺过程中的破碎和加热处理都由微控制单元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可以在两者之间实现过程控制的精确配合:具体的工艺过程为:首先将浸泡后的豆类和脱壳后的谷类颗粒放入豆浆机中,添加适量的清水和食用碱,安装好装置后启动豆浆机,豆浆机的微控制单元按照下面的方式驱动加热和破碎单元进行配合工作:最初的ta分钟内,微控制单元没有输出加热信号,加热器是不工作的,系统内豆浆原料的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而此段时间内,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破碎信号,破碎电动机带动破碎器以转速Ra工作;接下来,微控制单元控制破碎器以转速Rb工作,同时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加热信号,控制加热器以升温速率K1加热豆浆原料从环境温度升温到设定的谷类的糊化温度Th;当系统温度升到Th后,微控制单元立刻输出间断的脉冲式破碎信号,使得破碎机器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在监测到原料温度达到Th后,破碎器以转速Rc工作5秒,接着停止工作15秒,再以转速Rc工作5秒,接着再停止工作15秒,如此反复N次,在这段时间内,微控制单元无加热的信号输出,豆浆原料在保温作用下维持于Th:完成上述过程后,微控制单元立刻再次输出加热信号,加热器以速率K2加热原料温度到原料浆料的沸腾温度Tb,并在此温度下维持tb分钟后停止加热;与此同时,该时间段内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破碎信号,破碎器以转速Rd工作,并且和加热单元同时停止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饮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以豆类和脱壳后的谷类为原料,经过破碎加热的处理,得到一种在不过滤的情况下,静置后无豆渣沉淀的功能豆浆制品;该工艺过程中的破碎和加热处理都由微控制单元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可以在两者之间实现过程控制的精确配合:具体的工艺过程为:首先将浸泡后的豆类和脱壳后的谷类颗粒放入豆浆机中,添加适量的清水和食用碱,安装好装置后启动豆浆机,豆浆机的微控制单元按照下面的方式驱动加热和破碎单元进行配合工作:最初的ta分钟内,微控制单元没有输出加热信号,加热器是不工作的,系统内豆浆原料的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而此段时间内,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破碎信号,破碎电动机带动破碎器以转速Ra工作;接下来,微控制单元控制破碎器以转速Rb工作,同时微控制单元输出连续的加热信号,控制加热器以升温速率K1加热豆浆原料从环境温度升温到设定的谷类的糊化温度Th;当系统温度升到Th后,微控制单元立刻输出间断的脉冲式破碎信号,使得破碎机器以下面的方式工作:在监测到原料温度达到Th后,破碎器以转速Rc工作5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桥王翀
申请(专利权)人:王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