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33536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培养基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余量为MS培养基。应用: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待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将得到的产物进行组培苗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而且马铃薯的薯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

Stem tip virus-free test tube culture mediu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ristem virus-free culture mediu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medium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6 6-Benzylaminopurine, gibberellin, residual medium was MS. Application: select the type of potato tuber potato standard and healthy, after germination treatment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germination to 2cm ~ 3cm, sterilize the selected buds; stripping with leaf primordia of the shoot apex, then growth point access stem tip virus-free medium will be; the product of the tissue culture, finally obtained virus-free potato stem tip. The mediu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not onl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ing potato plantlets, and tuber yield of potat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of the meristem virus-free culture medium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application, low cost, easy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又宜作工业原料,可以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同时,马铃薯的水分利用率是小麦和玉米的8倍,适合在山区旱地及水资源缺乏地区种植。因此,马铃薯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日渐广泛。然而,在多数地区,由于经济贫困以及马铃薯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多年来马铃薯种植呈“多、杂”的状况。马铃薯的传统种植方式是用薯块作为营养体进行繁殖,导致马铃薯病毒随着世代在母体内逐渐累积,从而造成种性退化,对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例如:在榆林地区,沙杂15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产量和质量都很高,深受当地农民喜爱,在当地极有发展前景;但因病毒经过世代累积,该品种种性退化严重,脱毒需求亟待解决。作为常见的马铃薯病毒,PVX、PVY、PLRV、PVS、PVA、PVM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等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种植。例如:河北省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PVY、PSTVd病毒,成为太行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的限制因因子;PVY病毒严重时可减产80%以上;PSTVd具有高度的侵染性,极易通过接触、农具、衣物和切刀等进行汁液传播。基于以上现状,传统技术中研究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等方式来脱除马铃薯病毒,但均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马铃薯抗病毒品种和脱毒种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而且马铃薯的薯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0.5mg、赤霉素0.01mg~0.1mg,余量为MS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萘乙酸;且每升培养基中,萘乙酸的加入量为0.01mg~0.1mg。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还包括D-泛酸钙;且每升培养基中,D-泛酸钙的加入量为0.01mg~0.5mg。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原料组分还包括:柠檬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石菖蒲0.3mg~0.8mg。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5.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在制备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进行组培苗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3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压力约为103kPa。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02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具体包括:剥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且茎尖的长度为0.2mm~0.5mm。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04中,进行组培苗培养具体包括:S301: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2000lux~3000lux,光照时间为15~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140d;S302: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S303:待S302得到的产物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5~8):1;第一光源为465nm~47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85nm~695nm的光源和265nm~280nm的光源,且685nm~695nm的光源和265nm~280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申请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而且马铃薯的薯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马铃薯苗叶片数多,叶色绿,根系丰富,盘根极好,且马铃薯抗逆性显著增强,马铃薯的薯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改善种植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马铃薯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实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选用马铃薯品种沙杂15,在榆林地区进行培养;当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地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0.5mg、赤霉素0.01mg~0.1mg,余量为MS培养基。其中,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5.5。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萘乙酸;且每升培养基中,萘乙酸的加入量为0.01mg~0.1mg。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D-泛酸钙;且每升培养基中,D-泛酸钙的加入量为0.01mg~0.5mg。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柠檬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石菖蒲0.3mg~0.8mg。另外,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于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0.5mg、赤霉素0.01mg~0.1mg,余量为MS培养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0.5mg、赤霉素0.01mg~0.1mg,余量为MS培养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萘乙酸;且每升所述培养基中,萘乙酸的加入量为0.01mg~0.1m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泛酸钙;且每升所述培养基中,D-泛酸钙的加入量为0.01mg~0.5mg。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分还包括:柠檬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石菖蒲0.3mg~0.8m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3~5.5。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在制备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所述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所述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S103:从所述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所述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S104:将所述S103得到的产物进行组培苗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在制备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所述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艳杨小琴张媛媛方玉川陈丽娟李增伟刘小林胡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