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3425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其包括:扭矩输入端,其构造为输入扭矩;扭矩输出端,其构造为输出扭矩;第一传动路径,其包括离合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扭矩输入端和扭矩输出端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路径,其包括液力变矩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扭矩输入端和扭矩输出端之间;其中,离合器构造为与液力变矩器并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该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使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根据需要通过液力变矩器和/或锁止离合器来传递至变速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递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并且提高了换挡的平顺性和用户体验。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ing: a torque input is configured to input torque; torque output, the structure of output torque; the first transmission path, which comprises a clutch, and the structur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put terminal and the output torque of the torque; and second transmission path, which comprises a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device, and is configured to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put terminal and the output torque of the torque; the clutch structure for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and parallel.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control method for the driving device.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and a control method can make the engine output torqu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orque converter lock up clutch and / or to transfer to the transmiss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shift smoothness and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系统领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之间传递扭矩的传动装置,以及用于该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车辆常设置有传动装置来将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变速器。对于自动变速器来说,常采用液力变矩器作为该传动装置。液力变矩器的原理是通过工作轮叶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机械能与液体能之间的能量转换。然而,在液力变矩器工作时,传递能量的转换期间常会发生非期望的能量损失。例如,由于传动用的油产生受迫运动,导致一部分动能转换为动能,从而引起油温升高并影响此类液力变矩器的效率和燃油经济性。因此,所期望的是设计一种新的传动装置设计及其控制方法,其至少能够减少自动变速器扭矩传动中的传动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降低自动变速器扭矩传递中的传动损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该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包括:扭矩输入端,其构造为输入扭矩;扭矩输出端,其构造为输出扭矩;第一传动路径,其包括离合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扭矩输入端和扭矩输出端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路径,其包括液力变矩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扭矩输入端和扭矩输出端之间;其中,离合器构造为与液力变矩器并联。备选地,扭矩输入端联接到发动机的扭矩输出端上,并且扭矩输出端联接到变速器的扭矩输入端上。一种控制方法,其用于前述传动装置,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使离合器构造为具有六种状态: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和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并且离合器能根据转换条件来进行下述转换:在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与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之间互相转换、在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与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之间互相转换、在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与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之间互相转换、以及在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与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之间互相转换;并且,从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从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或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从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以及从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备选地,当离合器处于离合器完全分离控制状态下时,扭矩通过液力变矩器进行传递;当离合器处于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下时,扭矩通过离合器进行传递;并且当离合器处于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下时,扭矩通过液力变矩器和离合器进行传递。备选地,从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发动机转速和涡轮转速的速差大于标定门限值;并且从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车速小于标定门限值、或②发动机转速超出了锁止状态的合理范围。备选地,从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发动机和涡轮转速差小于标定门限值、以及②时间大于标定门限;并且从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车速小于标定门限值、或②发动机转速超出锁止状态的合理范围。备选地,从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车速大于标定门限值、以及②发动机转速处于合理范围内、以及③发动机和涡轮转速差小于标定门限值。备选地,从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不同油门下的车速小于标定的标定门限值、或②有换挡命令且在换挡过程中需要对离合器进行分离控制。备选地,从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结合控制的时间大于标定门限值;并且,从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不同油门下的车速小于标定门限值、或②有换挡命令且在换挡过程中需要离合器进行分离控制的。备选地,从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不同油门下的车速大于标定门限值、或②电磁阀打开且压力为0。备选地,从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或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或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完全分离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车速与油门踏板同时小于对应的标定门限值、或②有换挡命令且在换挡过程中需要离合器进行完全分离的、或③车辆快速制动,制动踏板速度大于标定门限值、或④快速松开油门踏板,速度大于标定门限值、或⑤发动机水温低于标定门限值、或⑥变速箱油温低于标定门限值。备选地,从离合器完全分离控制状态转换至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不同油门下的车速大于标定门限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使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根据需要通过液力变矩器和/或锁止离合器来传递至变速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递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并且提高了换挡的平顺性和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以下将接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且可能进行了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状态转换示意图。图3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4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图6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变化。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语理解为限制性用语。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此外,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其中,传动装置10构造为将来自发动机输出端的扭矩传递至变速器输入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10包括:扭矩输入端11,其构造为输入扭矩;扭矩输出端12,其构造为输出扭矩;第一传动路径20,其包括离合器21,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扭矩输入端11和扭矩输出端12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路径30,其包括液力变矩器31,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扭矩输入端11和扭矩输出端12之间。优选地,第二传动路径30构造为与第一传动路径10并联,使得离合器21构造为与液力变矩器31并联。优选地,离合器21为锁止离合器。并且优选地,扭矩输入端11与发动机扭矩输出端联接,并且扭矩输出端12与变速器扭矩输入端联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具体而言,离合器21构造为具有六种状态: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以下简称为状态1)、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扭矩输入端,其构造为输入扭矩;扭矩输出端,其构造为输出扭矩;第一传动路径,其包括离合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所述扭矩输入端和所述扭矩输出端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路径,其包括液力变矩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所述扭矩输入端和所述扭矩输出端之间;其中,所述离合器构造为与所述液力变矩器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扭矩输入端,其构造为输入扭矩;扭矩输出端,其构造为输出扭矩;第一传动路径,其包括离合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所述扭矩输入端和所述扭矩输出端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路径,其包括液力变矩器,并且构造为联接在所述扭矩输入端和所述扭矩输出端之间;其中,所述离合器构造为与所述液力变矩器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输入端联接到发动机的扭矩输出端上,并且所述扭矩输出端联接到变速器的扭矩输入端上。3.一种控制方法,其用于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使所述离合器构造为具有六种状态: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和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并且所述离合器能根据转换条件来进行下述转换:在所述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与所述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之间互相转换、在所述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与所述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之间互相转换、在所述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与所述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之间互相转换、以及在所述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与所述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之间互相转换;并且,从所述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所述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从所述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转换至所述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或所述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从所述离合器结合控制状态转换至所述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以及从所述离合器分离控制状态转换至所述离合器完全分离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离合器完全分离控制状态下时,扭矩通过所述液力变矩器进行传递;当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下时,扭矩通过所述离合器进行传递;并且当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下时,扭矩通过所述液力变矩器和所述离合器进行传递。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所述离合器半锁止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发动机转速和涡轮转速的速差大于标定门限值;并且从所述离合器锁止控制状态转换至所述离合器滑差控制状态的转换条件是:①车速小于标定门限值、或②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波刘富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