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90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镜片,还包括所述外壳一端表面设有开口,所述镜片朝向开口外侧,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镜片平行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镜片联动,所述调节板前后端面上设置有控制装置,调节板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气压控制器。控制装置在调节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置,在启动时,通过气压控制器发动,在向一边充气的同时,充气一端对应的另一端进行放气,能够通过对不同的控制装置的充气、放气,实现调节板移动,调节板移动带动镜片进行移动,实现后视镜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具体涉及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
技术介绍
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在不影响正面视野的情况下间接看清楚行车侧方及后方的状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用途不一样,镜片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后视镜镜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镜,顾名思义镜面是平的,用术语表述就是“表面曲率半径R无穷大”,这与一般家庭用镜一样,可得到与目视大小相同的映像,这种平面镜常用做内后视镜。另一种是凸面镜,镜片呈球面状,具有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径,它的映像比目视小,但视野范围大,好像相机“广角镜”的作用,这种凸面镜常用做外后视镜和下后视镜。现有的后视镜包括安装座、镜柄、反光镜,通过镜柄直接将反光镜安装在安装座上,反光镜在镜柄可以进行微调,调节角度小,不能满足大范围的调节需要,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难进行微调,调节角度小,不能满足大范围的调节需要,使用不方便,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镜片,还包括所述外壳一端表面设有开口,所述镜片朝向开口外侧,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镜片平行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镜片联动,所述调节板前后端面上设置有控制装置,调节板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气压控制器。控制装置在调节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置,在启动时,通过气压控制器发动,在向一边充气的同时,充气一端对应的另一端进行放气,能够通过对不同的控制装置的充气、放气,实现调节板移动,调节板移动带动镜片进行移动,实现后视镜的调节。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气囊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调节板连接,一端与气囊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前后端面同时呈十字型设置,控制装置的安装面与调节板平行。控制装置的气囊用于存储气压控制器发送的气体,连接杆一端与调节板连接用于固定气囊和调节板的位置,同时控制装置呈十字型分别,能够同时让调节板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能够带动镜片进行相同方向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气囊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气囊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的单向阀能够让气体进入气囊后,不会因为压力而导致回流,造成气压控制器的损坏,在每个气囊上设置的排气孔,能够在调整板进行移动时,对气囊进行调节,便于位移。进一步地,所述镜片为凸面镜,镜片突出方向为外壳开口方向。凸面镜的观测范围更大,并且在位移时,能够观测到死角,提高驾驶时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内设置有管道,管道一端与气压控制器连接,另一端与各个控制装置连接。调节板内设置的有管道,让气体通过管道从气压控制器导向各个气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能够对镜片进行微调,调整观测点;2、本专利技术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调节角度大,观测范围更广;3、本专利技术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通过气压调控,调控平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板正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外壳,2-镜片,3-调节板,4-控制装置,41-气囊,42-连接杆,5-气压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镜片2,还包括所述外壳1一端表面设有开口,所述镜片2朝向开口外侧,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与镜片2平行的调节板3,所述调节板3与镜片2联动,所述调节板3前后端面上设置有控制装置4,调节板3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气压控制器5。控制装置4在调节板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置,在启动时,通过气压控制器5发动,在向一边充气的同时,充气一端对应的另一端进行放气,能够通过对不同的控制装置4的充气、放气,实现调节板3移动,调节板3移动带动镜片2进行移动,实现后视镜的调节。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气囊41和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一端与调节板3连接,一端与气囊41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在前后端面同时呈十字型设置,控制装置4的安装面与调节板3平行。控制装置4的气囊41用于存储气压控制器5发送的气体,连接杆42一端与调节板3连接用于固定气囊41和调节板3的位置,同时控制装置4呈十字型分别,能够同时让调节板3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能够带动镜片2进行相同方向的移动。所述气囊41与连接杆42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气囊41端面上设置有排气孔。气囊41与连接杆42的连接处设置的单向阀能够让气体进入气囊41后,不会因为压力而导致回流,造成气压控制器5的损坏,在每个气囊41上设置的排气孔,能够在调整板3进行移动时,对气囊41进行调节,便于位移。所述镜片2为凸面镜,镜片2突出方向为外壳1开口方向。凸面镜的观测范围更大,并且在位移时,能够观测到死角,提高驾驶时的安全性。所述调节板3内设置有管道,管道一端与气压控制器5连接,另一端与各个控制装置4连接。调节板3内设置的有管道,让气体通过管道从气压控制器导向各个气囊4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镜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外壳(1)一端表面设有开口,所述镜片(2)朝向开口外侧,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与镜片(2)平行的调节板(3),所述调节板(3)与镜片(2)联动,所述调节板(3)前后端面上设置有控制装置(4),调节板(3)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气压控制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镜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外壳(1)一端表面设有开口,所述镜片(2)朝向开口外侧,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与镜片(2)平行的调节板(3),所述调节板(3)与镜片(2)联动,所述调节板(3)前后端面上设置有控制装置(4),调节板(3)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气压控制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压调节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气囊(41)和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一端与调节板(3)连接,一端与气囊(4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飞蒋虹宇唐辉古秋翔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科升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