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70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1:05
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对送风空气进行加热;分离器(14),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成去除了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和余下的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20),在从分离器流出的余下的制冷剂与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冷却空气流;控制阀(13);储液器(24);第一旁通通路(25),绕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而与储液器的入口侧连接。在热泵循环中,在将从分离器流出的气相制冷剂储存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且使制冷剂在包含压缩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控制阀、分离器、室外热交换器、第一旁通通路、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通过控制阀对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减压,从而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对空气流进行加热。

Heat pump cycle

The heat pump cycle has a compressor (11);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12), heating of the air separator; (14), the refrigerant discharged from the compressor into separate removal of lubricating oil in the gas phase and the rest of the refrigerant refrigerant;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20), the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refrigerant and the the rest of the outflow of gas from the separator;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23), the cooling air flow control valve; (13); the accumulator (24); the first bypass passage (25), round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entrance side and reservoir connection. In the heat pump cycle, the outflow of gas from the separator refrigerant is stored in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refrigerant in the compressor, comprising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ntrol valve, state circulating refrigerant circuit separator,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the first bypass passage, the reservoir in the refrigerant through the control valve between the entrance.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outlet and separator flow path opening to control the refrigerant flow to decompression, heating of the air in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泵循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在2015年2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3217号为基础,这里通过参照将该记载内容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循环。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载空调装置用的热泵循环中,具有压缩机、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旁通通路、第二旁通通路、以及储液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热泵循环中,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通过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对车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第一膨胀阀对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室外热交换器在通过了第一膨胀阀的制冷剂和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膨胀阀对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通过由第二膨胀阀减压后的制冷剂对车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储液器将通过了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而将液相制冷剂储存为剩余制冷剂,并且将气相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的入口。剩余制冷剂是在运行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时并不必要的制冷剂。第一旁通通路绕过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膨胀阀而将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储液器的入口之间连接起来。第一电磁阀对第一旁通通路进行开闭。第二旁通通路绕过第一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而将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第二膨胀阀的入口之间连接起来。第二电磁阀对第二旁通通路进行开闭。在制冷模式中,对第一膨胀阀进行开阀而设为不会由第一膨胀阀对制冷剂产生减压作用的状态,分别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进行闭阀。此外,使第二膨胀阀成为对制冷剂产生减压作用的节流开度。因此,构成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流经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膨胀阀、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储液器、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在制热模式中,使第一膨胀阀成为产生减压作用的节流开度,分别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进行开阀,使第二膨胀阀成为闭阀状态。因此,构成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流经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第一旁通通路、第一电磁阀、储液器、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因此,在制热模式中,制冷剂不会通过冷却用室内热交换器。因此,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与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回路相比,供制冷剂流通的流路的容量变小。因此,制热模式时的剩余制冷剂量比制冷模式时的剩余制冷剂量多。因此,在制热模式中,为了减少储存在储液器中的剩余制冷剂量,而使通过了加热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二电磁阀而流动到第二旁通通路。由此,在制热模式中,能够在第二旁通通路中储存剩余制冷剂。因此,在制热模式中,能够减少储存在储液器中的剩余制冷剂量,因此能够实现储液器的体格的小型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4670号公报通常,考虑到制冷剂的泄漏,作为封入到上述热泵循环的制冷剂量,采用相对于在使热泵循环发挥最大制冷能力时需要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最大循环流量添加了预定的剩余量而得到的量。因此,在制热模式以外的制冷模式等中,也需要在储液器中储存规定量的剩余制冷剂,成为储液器的体格的小型化的妨碍。此外,在上述热泵循环中,为了实现储液器的小型化,虽然能够在制热模式的实施中在第二旁通通路中储存剩余制冷剂,但储存在第二旁通通路中的制冷剂包含润滑油。因此,在制热模式的实施中,有可能因供给到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而导致压缩机无法顺畅地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热泵循环:实现储液器的小型化,并且抑制供给到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在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中,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该压缩机吸入包含润滑油的制冷剂,并且将该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通过高压制冷剂对朝向室内吹送的空气流进行加热;分离器,该分离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成去除了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和除气相制冷剂以外的余下的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在从分离器流出的余下的制冷剂与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利用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空气流进行冷却;第一控制阀,该第一控制阀对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二控制阀,该第二控制阀对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储液器,该储液器将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储存液相制冷剂,且将气相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第一旁通通路,该第一旁通通路绕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控制阀而将储液器的入口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之间连接起来;以及控制部,在将从分离器流出的气相制冷剂储存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且使制冷剂在包含压缩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第一控制阀、分离器、室外热交换器、第一旁通通路、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该控制部通过第一控制阀对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减压,从而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对空气流进行加热。根据该观点,能够将从分离器分出的气相制冷剂储存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因此,能够减小在储液器中储存制冷剂的容量。由此,能够实现储液器的体格的小型化。除此之外,储存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气相制冷剂是在分离器中去除了润滑油的制冷剂。因此,能够将包含润滑油的余下的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由此,能够抑制供给到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由上,能够提供如下的热泵循环:实现储液器的小型化,并且抑制供给到压缩机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中,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该压缩机吸入包含润滑油的制冷剂,并且将该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通过高压制冷剂对朝向室内吹送的空气流进行加热;分离器,该分离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成去除了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和除气相制冷剂以外的余下的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在从分离器流出的余下的制冷剂与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利用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空气流进行冷却;第一控制阀,该第一控制阀对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二控制阀,该第二控制阀对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储液器,该储液器将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储存液相制冷剂,且将气相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以及第二控制部,在将从分离器流出的气相制冷剂储存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且使制冷剂在包含压缩机、分离器、室外热交换器、第二控制阀、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该第二控制部通过第二控制阀对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减压,从而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对空气流进行冷却。根据该观点,能够将从分离器排出的气相制冷剂储存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因此,能够减小在储液器中储存制冷剂的容量。由此,能够实现储液器的体格的小型化。除此之外,储存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气相制冷剂是在分离器中去除了润滑油的制冷剂。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热泵循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该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该压缩机(11)吸入包含润滑油的制冷剂,并且将该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通过所述高压制冷剂对朝向室内吹送的空气流进行加热;分离器(14),该分离器(14)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成去除了所述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和除所述气相制冷剂以外的余下的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20),该室外热交换器(20)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所述余下的制冷剂与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利用通过了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冷却;第一控制阀(13),该第一控制阀(13)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二控制阀(22),该第二控制阀(22)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储液器(24),该储液器(24)将从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储存所述液相制冷剂,且将所述气相制冷剂供给到所述压缩机;第一旁通通路(25),该第一旁通通路(25)绕过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而将所述储液器的入口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之间连接起来;以及控制部(S133),在将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储存在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且使所述制冷剂在包含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分离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旁通通路、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该控制部(S133)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制冷剂减压,从而在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9 JP 2015-0232171.一种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该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该压缩机(11)吸入包含润滑油的制冷剂,并且将该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通过所述高压制冷剂对朝向室内吹送的空气流进行加热;分离器(14),该分离器(14)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成去除了所述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和除所述气相制冷剂以外的余下的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20),该室外热交换器(20)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所述余下的制冷剂与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利用通过了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冷却;第一控制阀(13),该第一控制阀(13)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二控制阀(22),该第二控制阀(22)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储液器(24),该储液器(24)将从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储存所述液相制冷剂,且将所述气相制冷剂供给到所述压缩机;第一旁通通路(25),该第一旁通通路(25)绕过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而将所述储液器的入口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之间连接起来;以及控制部(S133),在将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储存在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且使所述制冷剂在包含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分离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旁通通路、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该控制部(S133)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制冷剂减压,从而在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该热泵循环具有:气相流出端口(14a),该气相流出端口(14a)设置于所述分离器,并供去除了所述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流出;第二旁通通路(50),该第二旁通通路(50)绕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而将所述气相流出端口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连接起来;开闭阀(60),该开闭阀(60)对所述第二旁通通路进行开闭;以及制冷剂储存部(S133),在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制冷剂减压时,该制冷剂储存部(S133)进行如下的控制:对所述开闭阀进行控制而打开所述第二旁通通路,从而使从所述分离器的所述气相流出端口流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通过所述开闭阀和所述第二旁通通路而流动到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从而将所述气相制冷剂储存在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实施部(S132),该实施部(S132)在规定期间持续地实施由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控制阀进行的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部(S134),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控制阀进行了控制之后,该加热部(S134)进行如下的控制:对所述开闭阀进行控制而关闭所述第二旁通通路,从而使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并且在所述第一控制阀中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制冷剂减压,从而在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剂量判定部(S135),在所述加热部对所述第一控制阀进行控制时,该制冷剂量判定部(S135)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小于必要制冷剂量;第三控制阀(61),该第三控制阀(61)对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储液器的入口之间进行开闭;以及制冷剂供给部(S136),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小于必要制冷剂量时,该制冷剂供给部(S136)进行如下的控制:对所述第三控制阀进行控制而将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储液器的入口之间打开,从而使来自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而供给到所述储液器,从而增加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量判定部通过判定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是否处于具有正的过热度的过热状态,从而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小于所述必要制冷剂量。7.一种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该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该压缩机(11)吸入包含润滑油的制冷剂,并且将该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2)通过所述高压制冷剂对朝向室内吹送的空气流进行加热;分离器(14),该分离器(14)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成去除了所述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和除所述气相制冷剂以外的余下的制冷剂;室外热交换器(20),该室外热交换器(20)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所述余下的制冷剂与外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3)利用通过了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冷却;第一控制阀(13),该第一控制阀(13)对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第二控制阀(22),该第二控制阀(22)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储液器(24),该储液器(24)将从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储存所述液相制冷剂,且将所述气相制冷剂供给到所述压缩机;以及控制部(S113),在将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储存在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中,且使所述制冷剂在包含所述压缩机、所述分离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该控制部(S113)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制冷剂减压,从而在所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冷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气相流出端口(14a),该气相流出端口(14a)设置于所述分离器,并供去除了所述润滑油的气相制冷剂流出;第一旁通通路(50),该第一旁通通路(50)绕过所述第一控制阀而将所述气相流出端口和所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连接起来;第一旁通开闭阀(60、71),该第一旁通开闭阀(60、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纮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