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龙奎专利>正文

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977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及制备方法,涉及的是马铃薯薯渣的开发利用。可食性包装膜是利用生产马铃薯淀粉时产生的鲜薯渣或通过脱水干燥的薯渣粉为原料制成;膜的制备方法是先将鲜薯渣或薯渣粉制成颗粒度为0.10~0.56mm的薯渣浆料,将薯渣浆料与水混合并依次添加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乳化剂、脱模剂制成膜浆料,将膜浆料用流延成膜工艺制成可食性包装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加工生产马铃薯淀粉时产生的薯渣或薯渣粉进行有效利用并使其增值,避免因薯渣的废弃而污染环境,同时可降低包装膜的生产成本;所生产可食性包装膜具有良好的机械、透光及阻隔性能,符合用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马铃薯薯渣的开发利用,特别涉及的是用马铃薯淀粉生产 过程中的副产物薯渣为原料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及制备方法二
技术介绍
马铃薯已成为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中国的第四大作物,年产量己突破7000万吨。随着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马铃薯淀粉产量已达到93 万吨,同时每年有上百万吨的马铃薯鲜薯渣产生,这些薯渣都被废弃或掩埋作废 弃物处理。马铃薯鲜薯渣主要成分是水、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残余淀粉颗粒, 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残余淀粉颗粒等,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关于薯渣的利用,国外在40年代就开始进行薯渣的开发利用研究,而我国 到90年代末才逐渐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薯渣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词 料、薯渣果胶的提取纯化、制备草酸、膳食纤维等,其规模处于实验室硏究状 态。所谓的可食性包装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纤维素及衍生物、蛋白质、多 糖、淀粉等)为原料,通过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形成的具有多孔性网络结构的薄膜。 这种包装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可降解可食用的无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的毕会敏在2003年04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刊登了题目为"马铃薯淀粉基可食薄膜的研究"的文章,该文提供了以 马铃薯淀粉为基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强剂,环氧丙烷为交联剂制备的马 铃薯淀粉基可食薄膜。中国专利200510107823.5专利技术名称为"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4途"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提供的可食性包装膜主要是由大豆分离蛋白、明胶组 成,制备可食性包装膜的成膜液是由大豆分离蛋白和明胶两种溶液混合得到的, 成膜液中含有大豆分离蛋白、明胶,以及进一步加入用来改善膜性能的辅助材 料如甘油、交联剂(京尼平、转谷氨酰胺酶和明矾)、碱性物质(碳酸钠、氢氧化钠),膜的外观类似塑料薄膜,可在30 10(TC水中溶解,可使用或用作各种食品的内包装、中成药的内包装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的可食性包装 膜,并提供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有效利用马铃薯 薯渣或通过脱水干燥的薯渣粉并使其增值,避免因薯渣的废弃而污染环境。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可食性包装膜是利用生产马铃薯淀粉产生的鲜薯渣或通过脱水干燥的薯渣 粉为原料制制成,膜中包含马铃薯薯渣、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 阻隔剂、乳化剂、脱模剂。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可食性包装膜的方法是在反应釜内先将鲜薯渣在 80 12(TC温度下,加热5~40分钟,然后将薯渣粉碎,制成颗粒度为0.1(M).56mm 的薯渣浆料或在薯渣浆料中加入蛋白酶和淀粉酶获得薯渣膳食纤维和多糖混合 物;称取配方量的薯渣浆料或薯渣膳食纤维和多糖混合物与水混合后搅拌均匀, 并依次添加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乳化剂、脱模剂;在 8(TC温度下反应0.5小时,制成膜浆料,将膜浆料用流延成膜工艺制成可食性包 装膜。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可食性包装膜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在反应釜内装入 粒度为0.10 0.56mm薯渣粉,称取配方量的薯渣浆料与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并 依次添加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乳化剂、脱模剂;在80 C温度下反应0.5小时,制成膜浆料;将膜浆料用流延成膜工艺制成马铃薯渣可5方案中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乳化剂、脱模剂的添加量以100份添加水的重量份数为计算基准,分别为鲜薯渣或薯渣粉5 20份、 胶黏剂0.1 1份、增塑剂1 5份、脱泡剂0.1 0.5份、辅强剂0.1 1份、阻隔剂 0.1~1份、乳化剂0.1 1份、脱模剂0.1~0.5份。方案中用于改善膜性能的添加剂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 剂、乳化剂、脱模剂均为食品工业规定允许添加的添加剂。其中的魔芋葡甘聚 糖是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的胶黏剂,用于改善体系凝胶强度,兼有成膜剂的作用,-亦可添加卡拉胶作为协同胶黏剂,两者混合使用时其重量比依次为3: 1。增塑 剂为聚乙二醇400,亦可添加甘油、柠檬酸甘油酯,其中以聚乙二醇400为最佳, 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三者混合使用时其重量比依次为3: 2: 1。吐温一20是表 面活性剂,用于脱出浆料体系内的气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辅强剂,用于增 强可食性包装膜的拉伸性和韧性,亦可添加甲基纤维素、羧基丙基纤维素,可 单独或混合使用,三者混合使用时其重量比依次为3: 2: 1。阻隔剂为硬脂酸如十八碳垸酸,亦可添加软脂酸如十六碳烷酸,用于改善包装膜的阻氧、阻水蒸 气以及阻油脂性能,同时具有润滑剂作用,其中以硬脂酸为最佳,可单独或将硬脂酸和软脂酸混合使用,二者混合使用时其重量比依次为3: 1。乳化剂为单 甘酯,亦可添加蔗糖酯、大豆磷脂,其中以单甘酯为最佳,可将其中的一种单 独使用或三者混合使用,三者混合使用其重量比依次为2: 1: 1。脱模剂为蜂蜡, 用于改善马铃薯渣包装膜成膜及脱模性能,亦可添加硅油,其中以蜂蜡为最佳, 可单独或将蜂蜡和硅油混合使用,二者混合使用时其重量比依次为3: 1。水可 使用普通自来水,作为全部组分的溶解剂。本专利技术具有的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以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副产物薯渣或薯渣 粉为原料通过添加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乳化剂及脱模 剂制成可食性包装膜,将加工生产马铃薯淀粉时产生的薯渣进行有效利用,降低可食性包装膜的生产成本;所生产的可食性包装膜具有良好的机械、透光及 阻隔性能(阻氧、阻水蒸气、阻油性),可满足用作油料包、酱料包以及豆奶粉 等食品包装用材料的标准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以鲜薯渣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包装膜。将鲜薯渣放入反应釜内,升温至8(TC,保持加热40分钟,除去鲜薯渣中的 多酚氧化酶,将灭酶护色后的薯渣磨浆粉碎制成颗粒度为O.lmm的薯渣浆料, 降至55X:,在薯渣浆料依次加入O.l克淀粉酶、0.05克木瓜蛋白酶、以及0.02 克脂肪酶,去除薯渣中残留的少量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然后降至常温,得到 薯渣膳食纤维浆料。称取5g薯渣膳食纤维浆料,加入92g自来水混合搅拌均匀 后,依次添加O.lg魔芋葡甘聚糖,1.2g聚乙二醇400, 0.1g吐温一20, 0.9g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0.2g十八碳烷酸,Q.3g单甘酯,0.2g蜂蜡,加热至8(TC,反 应0.5小时,制成含有马铃薯薯渣、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 乳化剂、脱模剂的膜浆料,将膜浆料用流延成膜工艺制成可食性包装膜。包装 膜外观类似半透明的纸塑复合包装膜,性能测试结果为拉伸强度5Mpa,断裂 伸长率30%,透光率80%,耐破度20g/cm2,透氧率为10cm3/m2' 24h* O.lMPa, 透油系数20g* mm/m2* d, 37"C水中的溶解速度6mg/s。 实施例2:以鲜薯渣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包装膜。将鲜薯渣放入反应釜内升温至12(TC,保持加热5分钟,除去鲜薯渣中的多 酚氧化酶,将灭酶护色的薯渣磨浆粉碎制成颗粒度为0.3mm的薯渣浆料后,冷 却至常温;称取15g薯渣浆料,加入81g自来水混合搅拌均匀后,依次添加0.6g 魔芋葡甘聚糖,2.2g聚乙二醇400, 0.4g吐温一20, 0.2g羟丙基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食性包装膜,其特征在于:该包装膜是利用生产马铃薯淀粉时产生的鲜薯渣或通过脱水干燥的薯渣粉为原料制成,膜中包含马铃薯薯渣、胶黏剂、增塑剂、脱泡剂、辅强剂、阻隔剂、乳化剂、脱模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龙奎周睿
申请(专利权)人:曹龙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