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磨方法以及具有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技术

技术编号:1629535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珩磨方法以及具有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该珩磨方法能够对形成有不连续部分的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研磨。内凸轮具有基本C形横截面,通过所述珩磨方法对其周向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研磨。该珩磨方法包括固定步骤和研磨步骤。将多个内凸轮(10)堆叠,并且对其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进行研磨,其中在内凸轮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开口。在固定步骤中,将所述多个内凸轮(10)的相对位置固定成使得作用于布置在堆叠方向上的两个端侧的内凸轮(10)的合力与作用于布置在堆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内凸轮(10)的合力在所述堆叠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互相彼此相反。

Honing method and internal cam having C shape cross se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ning method and an internal cam having a C shaped cross section. The honing method enables high-precision grinding of an inward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a bow formed with a discontinuous portion. The inner cam has a substantially C cross section and is highly accurate in grinding its circumferential interior surface by the honing method. The honing method comprises a fixing step and a grinding step. A plurality of inner cams (10) are stacked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inward surface of the bow shape is milled, wherein an open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inner cam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In the fixed step, the plurality of inner cam (10) in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cam is fixed such that in the arrangement of two end to side in the stacking direction of the (10) force acting on the layout of the central side in the stacking direction of the cam (10) together in the stack the party at the center position to each other on the contra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珩磨方法以及具有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珩磨方法,通过该珩磨方法对弓形周向内表面进行研磨,在该弓形周向内表面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不连续部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基本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所述内凸轮的周向内表面受到上述珩磨方法的研磨。
技术介绍
在对筒状工件的周向内滑动表面进行精加工的情况下,从方便大规模生产以及实现优异润滑性能的角度来看,优选采用珩磨工艺。用于进行珩磨的珩磨头基本以柱体形式成形,并且在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地附装有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多个杆状磨石。珩磨头被插入工件的内部中,从而使得磨石的延伸方向沿着轴向中心定位,并且在磨石旋转的同时,通过使这些磨石与工件接触并向工件的周向内表面施加适当的表面压力而进行研磨。在这种珩磨工艺中,在凹槽或开口等形成为在工件的周向内表面上沿着轴向中心延伸的情况下,或者换言之,在工件的周向内表面弓形地成形为在工件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不连续部分的情况下,出现了难以令人满意地进行研磨的担心。更具体地说,如果形成不连续部分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磨石的宽度,则在研磨过程中磨石将进入不连续部分内。结果,由于在工件的轴线和珩磨头的旋转中心之间发生偏差,可以认为将变得难以均匀地研磨工件的周向内表面,因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因而,根据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58-155167,当利用宽度比凹槽的宽度窄的磨石对其中形成有所述凹槽的工件的周向内表面进行珩磨时,已经提出了用于抑制加工精度降低的如下方法。更具体地说,将多个工件堆叠并保持成使得凹槽在周向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并且通过使磨石与多个工件的周向内表面进行接触而对多个工件同时进行珩磨。根据该方法,总体上防止了磨石进入凹槽内,并且抑制了工件的轴向中心和珩磨头的旋转中心之间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对于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58-155167中公开的方法(其中堆叠工件的凹槽的周向位置分别彼此不同),当执行珩磨时,通过使磨石与工件的周向内表面反复地接触或脱离接触而间歇地进行研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加工载荷连续地波动,最终变得难于以高精度研磨工件的周向内表面。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珩磨方法,该珩磨方法能够对形成有不连续部分的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的研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基本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该内凸轮的周向内表面受到通过所述珩磨方法进行的高精度的研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珩磨方法,该珩磨方法用于研磨包括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的工件的周向内表面,在所述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不连续部分,所述珩磨方法包括:固定步骤,该固定步骤将多个所述工件堆叠并固定多个所述工件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研磨步骤,该研磨步骤通过使沿着所述周向方向间隔地安装有多个磨石的珩磨头旋转而研磨多个所述工件的周向内表面,所述磨石沿着形成在堆叠的所述工件内的中空轴向中心延伸。所述轴向中心介于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部分之间,关于在所述研磨步骤中在正交于所述轴向中心的方向上施加至每个所述工件的加工载荷,并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所述部分来说,在所述固定步骤中,将多个所述工件的相对位置固定成使得作用于布置在堆叠方向上的两个端侧的工件的合力与作用于布置在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工件的合力在所述堆叠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互相彼此相反。以下,在研磨步骤中,在正交于轴向中心的方向并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相对的部分(工件的轴向中心介于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所述部分之间)施加的加工载荷也可以被简单地称为加工载荷。对于其间的相对定位以上述方式固定的工件来说,在堆叠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产生堆叠方向上的两个端侧上的加工载荷的合力(第一合力)。该第一合力在方向上与堆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工件的加工载荷的另一个合力(第二合力)互相相反,但是大小相同。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多个工件的加工载荷能够在堆叠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总体上平衡。据此,可以防止磨石相对于延伸方向变倾斜,并且可以抑制加工载荷的波动,从而能够对形成有不连续部分的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研磨。在以上描述的珩磨方法中,在所述固定步骤中,优选堆叠偶数数量的工件,并且在多个所述工件当中,布置在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的端侧工件的总数量与布置在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中央侧工件的总数量彼此相等;所有所述端侧工件都被布置成使其不连续部分的周向位置都位于所述周向方向上的第一位置;所有所述中央侧工件都被布置成使其不连续部分的周向位置都位于所述周向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并且多个所述工件的相对位置优选被固定成使得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相差180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堆叠方向的中心位置容易地平衡第一合力和第二合力,据此,能够对形成有不连续部分的弓形形状周向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研磨。在以上描述的珩磨方法中,在至少两个相邻布置的磨石在周向方向上最大地间隔开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介入有不连续部分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珩磨方法。在以上描述的珩磨方法中,所述工件优选为具有基本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其中在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开口。对于这种内凸轮的周向内滑动表面来说必须高精度地进行研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珩磨方法能够适当地应用于这种要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内凸轮,该内凸轮具有基本C形横截面,其中在其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开口,并且该内凸轮从其直径方向经由所述开口安装在凸轮轴的外轴上,其中在周向内滑动表面上形成有通过珩磨标记形成的交叉阴影线,并且周向内滑动表面的圆度偏差小于1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凸轮可以通过该珩磨方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且由于其周向内表面被高精度地加工成具有适合于滑动的高性能表面特性,因此这种内凸轮的产品质量优异。从如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将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通过图示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配备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凸轮的凸轮轴的概要分解立体图;图2是固定有图1的凸轮轴的内凸轮的区域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用于描述形成在图1的内凸轮的周向内滑动表面上的交叉阴影线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在图1的内凸轮的周向内表面上执行珩磨的珩磨头的主部件的示意性正视图;图5是图4的珩磨头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提供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珩磨方法的描述的说明图;以及图7是用于提供根据比较例的珩磨方法的描述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珩磨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具有通过该珩磨方法研磨的周向内表面的内凸轮。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当前实施方式的内凸轮10沿着轴向方向与外凸轮12相邻地设置在凸轮轴14上,并且摇臂(未示出)与外凸轮12一起被驱动。根据该特征,设置在内燃发动机的气缸中的发动机阀门(都未示出)被打开和关闭。根据当前实施方式,设置了三组内凸轮10和外凸轮12,以便打开和关闭三缸内燃发动机的发动机阀门。首先,将详细给出关于凸轮轴14的结构的描述。凸轮轴14配备有筒状外轴16,其中外凸轮12一体地形成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珩磨方法以及具有C形横截面的内凸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珩磨方法,该珩磨方法用于研磨包括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的工件(10)的周向内表面,在所述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不连续部分,所述珩磨方法包括:固定步骤,该固定步骤将多个所述工件(10)堆叠并固定多个所述工件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研磨步骤,该研磨步骤通过使沿着所述周向方向间隔地安装有多个磨石(32)的珩磨头(30)旋转而研磨多个所述工件(10)的周向内表面,所述磨石(32)沿着形成在堆叠的所述工件(10)内的中空轴向中心延伸;其中,所述轴向中心介于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部分之间,关于在所述研磨步骤中在正交于所述轴向中心的方向上施加至每个所述工件(10)的加工载荷,并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所述部分来说,在所述固定步骤中,将多个所述工件(10)的相对位置固定成使得作用于布置在堆叠方向上的两个端侧的工件(10)的合力与作用于布置在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工件(10)的合力在所述堆叠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互相彼此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8 JP 2016-0550951.一种珩磨方法,该珩磨方法用于研磨包括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的工件(10)的周向内表面,在所述弓形形状的周向内表面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不连续部分,所述珩磨方法包括:固定步骤,该固定步骤将多个所述工件(10)堆叠并固定多个所述工件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研磨步骤,该研磨步骤通过使沿着所述周向方向间隔地安装有多个磨石(32)的珩磨头(30)旋转而研磨多个所述工件(10)的周向内表面,所述磨石(32)沿着形成在堆叠的所述工件(10)内的中空轴向中心延伸;其中,所述轴向中心介于所述不连续部分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部分之间,关于在所述研磨步骤中在正交于所述轴向中心的方向上施加至每个所述工件(10)的加工载荷,并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内表面的与所述不连续部分对置的所述部分来说,在所述固定步骤中,将多个所述工件(10)的相对位置固定成使得作用于布置在堆叠方向上的两个端侧的工件(10)的合力与作用于布置在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工件(10)的合力在所述堆叠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互相彼此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方法,其中:在所述固定步骤中,堆叠偶数数量的工件(10),并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拓郎佐藤史步武田弘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