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恩宇专利>正文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技术

技术编号:1626609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0:04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涉及茶叶加工技术。该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陈化处理,或渥堆发酵处理,或相继进行渥堆发酵处理及陈化处理。其茶丸,为用该方法获得的茶叶,或再添加银杏叶及桑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利于提高陈化处理、或渥堆发酵、或渥堆发酵及陈化处理的效果,缩短陈化处理、或渥堆发酵、或渥堆发酵及陈化处理的时间。对茶叶原料不用挑剔,不论嫩鲜叶及老鲜叶都能加工出高品质的成品茶。该茶丸使用方便,既能开水煮,也能凉水泡,还能口含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尤旨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
技术介绍
茶叶是一种用量很大的饮料。据统计,全世界除饮用水外,消费量最大的饮料就数茶叶了。茶叶的加工方法很多,成品茶多种多样,采用的茶叶原料也不尽相同。现有茶叶加工方面存在以下不足:其一,加工工艺繁琐、生产周期长、设备投资大、能耗损失高和产品质量不易控制。以普洱茶为例,传统的普洱茶除选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作原料外,还需要经过长达50-60天的地面渥堆发酵,以及通沟、凉干、装袋堆放继续仓储陈化后,才能得到,并且仓储陈化时间越长,其品质越好,味道越陈香。其二,茶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多数成品茶以嫩鲜叶及嫩芽为原料,而大量的老鲜叶弃之不用。一方面导致茶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另方面增加采摘难度,致使采摘成本高。其三,茶叶加工中,采用杀青、揉捻、渥堆及陈化等方法,其目的在于散发鲜叶中部分青涩之气,促使汁液揉出,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糖类、果胶、淀粉、纤维等在微生物(真菌类)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过程,促进茶叶内含物的转化,致使醇类、酸类、酮类等许多物质增加,增进香气,提高品质,达到汤色亮丽、滋味纯正醇和、气味醇浓陈香的目的。这些工艺都是通过复杂的控温、控湿、微生物发酵及漫长的过程实现的,尤其对于老鲜叶,这个过程更长,因此一般舍弃不用,而老鲜叶的资源量更大。因此缩短茶叶加工时间,尤其是渥堆及陈化的时间,以及不论嫩鲜叶及老鲜叶都能加工出高品质的茶,是促进茶叶加工技术提升的当务之急。其四,臭氧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目前仅局限于消毒杀菌,而臭氧在茶叶加工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及开发,不能仅停留在消毒杀菌方面,应当在提闻品质、促进内含物转化方面打开思路,并开辟实用性新途径。其五,现有成品茶的剂型单一,无论是茶叶或速溶茶,都需要水泡或水煮,使用方法过于局限,特别在旅途中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茶叶加工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应用该方法,能缩短茶叶加工时间,尤其是渥堆及陈化的时间,以及不论嫩鲜叶及老鲜叶都能加工出高品质的成品茶。其茶丸使用方便,既能开水煮,也能凉水泡,还能口含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完成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之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陈化处理。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二: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三: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经过渥堆发酵处理后的茶叶再进行陈化处理。茶丸技术方案之一: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所获得的茶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茶丸技术方案之二: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配伍混合,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的重量比为70?80: 5?10: 5?10;再将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一同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茶丸技术方案之三: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二所获得的茶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茶丸技术方案之四: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二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配伍混合,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的重量比为70?80: 5?10: 5?10;再将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一同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茶丸技术方案之五: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三所获得的茶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茶丸技术方案之六:采用上述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三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配伍混合,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的重量比为70?80: 5?10: 5?10;再将该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一同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专利技术之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促使茶叶中一些化学成分分解,促使成分析出及转化,为下一步的陈化处理、或渥堆发酵、或渥堆发酵及陈化处理打下好的基础,利于提高陈化处理、或渥堆发酵、或渥堆发酵及陈化处理的效果,缩短陈化处理、或渥堆发酵、或渥堆发酵及陈化处理的时间,并被试验所证实。本方法发挥臭氧促使茶叶中的成分析出及转化的作用,这一点,目前人们还没有注意到,可以说,本专利技术首开先河。其二,本专利技术之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对茶叶原料不用挑剔,不论嫩鲜叶及老鲜叶都能加工出高品质的成品茶,使大量的老鲜叶得到开发利用,提高了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采摘难度。其三,本专利技术之茶丸使用方便,既能开水煮,也能凉水泡,还能口含使用。其中之含有银杏叶及桑叶者,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茶丸的【具体实施方式】。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一: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嫩鲜茶叶及老鲜茶叶皆可)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之部分水分,其方法为晾晒等,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臭氧室中设置旋转式或振动式装置,致使茶叶在臭氧室中翻动;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陈化处理,陈化处理的温度为40?50°C,时间为5?10天。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二: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嫩鲜茶叶及老鲜茶叶皆可)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之部分水分,其方法为晾晒等,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臭氧室中设置旋转式或振动式装置,致使茶叶在臭氧室中翻动;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渥堆发酵时间为2?10天。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之三: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将鲜茶叶(嫩鲜茶叶及老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之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陈化处理。2.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3.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鲜茶叶清洗干净,散失叶表面水分及叶内部分水分,之后在臭氧室中处理15?30分钟,其臭氧室的温度为15?30°C,臭氧室的臭氧浓度不低于I毫克/立方分米,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转化;经过臭氧室中处理的茶叶出室进行渥堆发酵处理;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叶再进行陈化处理。4.茶丸,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依次进行研磨处理、挤压成型为丸状或片状、消毒灭菌及包装,即是成品茶丸。5.茶丸,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在加工茶叶中的应用方法所获得的茶叶与干银杏叶及干桑叶配伍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恩宇
申请(专利权)人:赵恩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