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用它做的仪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06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用该组合物成形的仪器外壳。这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它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具有高的阻燃性,同时,即使进行薄壁成形,也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耐冲击性,而且,流动性好,能制成外观漂亮的成形制品。将纤维状填料、萜烯树脂、复合橡胶类接技共聚物、不含卤素的磷酸酯化合物及聚四氟乙烯各组分,分别以特定的比例与聚碳酸酯树脂混合,使之均匀分散,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用该组合物成形,制成电器、电子仪器等的外壳。(*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用它做的电器、电子仪器等的外壳。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具有优良阻燃性和刚性以及冲击强度、而且成形性好,可制得外观漂亮的成形制品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用该组合物成形制得的电器、电子仪器等的外壳。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树脂的机械强度、电性能及光学性质非常好,所以,被广泛用在电器、电子仪器、汽车零件、办公设备、建筑材料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伴随着制品向小型化和轻型化方向的发展,对成形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制造便携式电器、电子仪器和便携式办公设备等的外壳时,要求其壁厚尽量地薄。但成形制品如此薄壁化,使得成形制品的刚性和冲击强度不足。另外,要薄壁化的话,除了阻燃性要提高外,成形加工时,需要高的流动性。通过开发使用各种添加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得伴随各种制品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发展而带来的技术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然而,制成薄壁成形制品时,具有足够的刚性和耐冲击性而且成形制品的外观漂亮,废弃时对环境无坏影响的成形材料目前还不能制造。为了赋予这些成形制品的阻燃性而混入的含卤素的阻燃剂是造成有害物质产生的原因,为此围绕树脂制品的废弃时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不使用含卤素的阻燃剂就可以达到阻燃目的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例如,特开昭62-4746号公报提出了将不含丁二烯的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树脂合金化,制得不含卤素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然而,这样得到的产品,冲击强度下降很大,所以,缺乏实用性。另外,特开平2-32154号公报提出了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含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与聚碳酸酯树脂合金化的方法。但是,通过这样的合金化,虽然流动性提高了,得到了成形加工性优异的物质,可是,聚碳酸酯树脂原来具有的高的刚性和冲击强度不可避免地会下降。还有,为了进一步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的机械强度,混入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等纤维状的填料。通过这些纤维状填料的混入,虽然可以大大提高刚性、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机械强度,但是,为了充分提高机械强度而增加其配入量时,成形加工性会下降,与此同时,用其做的成形制品的外观也受到损害,还需进行涂装等表面处理。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刚性及冲击强度而且成形性好,可制得外观漂亮的成形制品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用该组合物成形制得的电器、电子仪器的外壳。专利技术概述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分别以特定的比例混入纤维状填料、萜烯树脂、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不含卤素的磷酸酯化合物及聚四氟乙烯各组分而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就可达到上述目的,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如下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是,相对于由(a)14.8~91.5重量%的聚碳酸酯树脂、(b)1~50重量%的纤维状填料、(c)2~8重量%的萜烯树脂、(d)2~8重量%的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和(e)该萜烯树脂与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总量的0.8~1.2倍的不含卤素的磷酸酯化合物构成的成分100份重量,配入(f)0.05~1.0重量份的聚四氟乙烯而制得。上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具有1~99重量%的聚有机硅氧烷橡胶成分和99~1重量%的聚丙烯酸烷基酯橡胶成分呈不可分离的、互相缠结的结构,是在平均粒径0.01~0.6μm的复合橡胶上接枝聚合1种或2种以上的乙烯系单体而形成的。用上述或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制得的电器、电子仪器或OA设备的外壳。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a)组分-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用按常规方法制备的树脂,即由二元酚与光气或碳酸酯化合物等聚碳酸酯的前体反应制备的聚碳酸酯树脂。更具体地说,优先选用按下法制得的树脂,即,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在酸受体和分子量调节剂的存在下,按照需要,加入支链剂等添加剂,使二元酚与光气反应或使二元酚与二苯基碳酸酯等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的树脂。而且,作为上述的二元酚可以举出双(4-羟基苯基)甲烷、1,1-二(4-羟基苯基)乙烷、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萘基甲烷、1,1-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2,2-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链烷烃类;1,1-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二(4-羟基苯基)3,5,5-三甲基环己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4,4′-二羟基二苯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醚等二羟基二芳基醚类;4,4′-二羟基二苯硫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4,4′-二羟基二苯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类;4,4′-二羟基联苯等二羟基联苯类等。在这些二元酚中,优先选用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这些二元酚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作为上述的碳酸酯化合物可列举如碳酸二苯酯等碳酸二芳基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等碳酸二烷基酯等。而且,作为上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优选选用一元酚。这样的一元酚例如有苯酚、邻-正丁基苯酚、间-正丁基苯酚、对-正丁基苯酚、邻-异丁基苯酚、间-异丁基苯酚、对-异丁基苯酚、邻-叔丁基苯酚、间-叔丁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邻-正戊基苯酚、间-正戊基苯酚、对-正戊基苯酚、邻-正己基苯酚、间-正己基苯酚、对-正己基苯酚、对-正辛基苯酚、邻-环己基苯酚、间-环己基苯酚、对-环己基苯酚、邻-苯基苯酚、间-苯基苯酚、对-苯基苯酚、邻-正壬基苯酚、间-正壬基苯酚、对-正壬基苯酚、邻-异丙苯基苯酚、间-异丙苯基苯酚、对-异丙苯基苯酚、邻-萘基苯酚、间-萘基苯酚、对-萘基苯酚、2,5-二-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3,5-二-叔丁基苯酚、2,5-二异丙苯基苯酚、3,5-二异丙苯基苯酚、对甲酚等。在这些一元酚中,优先选用对-叔丁基苯酚、对-异丙苯基苯酚、对-苯基苯酚。再有,作为前述的支链剂,适宜使用如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α,α′,α″-三(4-羟基苯基)1,3,5-三异丙基苯、1--4-苯、间苯三酚、偏苯三酸、吲哚满二酮二(邻甲酚)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a)成分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用由上述二元酚与光气或上述碳酸酯化合物等聚碳酸酯的前体反应得到的产物,其粘均分子量10,000~100,000为宜,最好是14,000~40,000。还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b)成分使用的纤维状填料,可列举如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硼酸铝、硼纤维、氮化硅晶须、矿物纤维。这些纤维状填料中,优先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上述的玻璃纤维,以含碱玻璃、低碱玻璃、无碱玻璃为原料者比较好,其纤维长度为0.01~2mm、最好为0.05~1mm。将该玻璃纤维加入聚碳酸酯树脂中进行混炼时,玻璃纤维常常破断,所以,原料玻璃纤维的长度采用1~6mm为宜。另外,该玻璃纤维的直径以1~20μm为宜。玻璃纤维的形态,可以是粗纱、磨断纤维或短纤维粗纱中的任一种。而且,为了提高该玻璃纤维与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是,相对于由(a)14.8~91.5重量%的聚碳酸酯树脂、(b)1~50重量%的纤维状填料、(c)2~8重量%的萜烯树脂、(d)2~8重量%的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和(e)该萜烯树脂与复合橡胶系接枝共聚物合计重量的0.8~1.2倍的不含卤素的磷酸酯化合物构成的成分100重量份,配入(f)0.05~1.0重量份的聚四氟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治郎北山雅博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