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轴放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655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轴放置架,包括:料架和多个隔料组件,料架呈四边形,在四角各形成一个立柱,每个立柱顶部形成凸起的料架定位块;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以及在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多个料架隔料杆;隔料组件的两端形成骨架,骨架的顶部形成组件定位块,骨架的底部形成组件定位槽,组件定位槽与料架定位块或者与组件定位块插接配合;在骨架之间形成多个组件隔料杆;料架定位块与组件定位块结构和位置相同。能够保证前轴在料架上位置固定,同时避免工件与工件的磕碰,工件与料架的磕碰,结构简单可靠,无安全隐患,可以降低人工上下料的劳动强度。同时该放置架能够自由改变放置的层数,对前轴的装载量可控。

Vehicle front axle placing ra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axle rack, which comprises a material frame and a plurality of material separation components, rack is a quadrilateral i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formation of a column, at the top of each column forming a raised frame positioning block; between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and between the third column and the fourth column respectively to form a plurality of rack vibration rod; both ends of the material isolating components forming the skeleton, the skeleton is formed on top of component positioning block, skeleton formed at the bottom component positioning groove, component positioning groove and a positioning block or rack assembly and positioning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vibration rod formed in the skeleton frame positioning; block and assembly positioning block structure and the same position. To ensure that the front axle rack in the fixed position, while avoiding the workpiece and the workpiece and the workpiece material support, bump, bump,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reliable, no security risks, can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rtificial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nd can freely change the number of layers placed, and the loading capacity of the front axle can be control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轴放置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件放置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轴放置架。
技术介绍
前轴在物料流转的过程中通常是放在料架上,而前轴是不规则形状的产品,实际生产中通常是随机的将前轴放在料框中,这样前轴和前轴接触就很容易将其碰伤或者掉漆,同时在前轴上线的时候,由于前轴在料框中随意放置,不方便将前轴吊出,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前轴在料框中的姿态不一,同时工件接触工件,不方便吊具的吊装上料;部分工件被卡住,需要人工搬移和调整,不仅劳动强度大,同时容易夹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轴放置架,能够使前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态,避免前轴和料架的磕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层,提高放置量,并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投入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包括:料架和多个隔料组件,其中,所述料架呈四边形,且在四角各形成一个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每个所述立柱顶部形成凸起的料架定位块;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多个料架隔料杆;所述隔料组件的两端形成骨架,所述骨架的顶部形成组件定位块,所述骨架的底部形成组件定位槽,所述组件定位槽与所述料架定位块或者与所述组件定位块插接配合;在所述骨架之间形成多个组件隔料杆;所述料架定位块与所述组件定位块结构和位置相同。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所述多个料架隔料杆等间距设置;所述多个组件隔料杆等间距设置;所述料架隔料杆与所述组件隔料杆结构和位置相同。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在所述料架具有本体,每个所述立柱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角,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形成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料架隔料杆形成在所述边框上,在所述本体底部,形成叉车槽。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在所述边框与所述本体之间,倾斜的设置接液盘。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所述本体顶部形成集液槽。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在边框上形成有料架护板;在所述边框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支架。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所述骨架之间形成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设置有组件护板,所述组件隔料杆设置在所述组件护板上;和/或,在所述隔料组件上形成有把手。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所述料架隔料杆外套设有料架防护套;所述组件隔料杆外套设有组件防护套。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还包括举升平台,所述料架放置在所述举升平台上,所述举升平台两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举升平台具有升降杆,供所述举升平台在所述升降杆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之间。如上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中,所述举升平台两侧具有放置块,用于放置所述隔料组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轴放置架能够保证前轴在料架上位置固定,同时避免工件与工件的磕碰,工件与料架的磕碰,结构简单可靠,无安全隐患,可以降低人工上下料的劳动强度。同时该放置架能够自由改变放置的层数,对前轴的装载量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前轴放置架中料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前轴放置架中隔料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前轴放置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辆前轴放置架中放置块的示意图。附图标记:隔料组件1、放置块2、防护网3、举升平台4、料架5、前轴6、组件定位块1001、把手1002、组件隔料杆1003、组件防护套1004、组件护板1005、骨架1006、底板2001、放置定位块2002、叉车槽5001、本体5002、料架定位块5003、料架护板5004、接液盘5005、料架防护套5006、料架隔料杆5007、支架500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前轴放置架,包括:料架5和多个隔料组件1,料架5是对前轴6的基本承载单元,隔料组件1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数量拼接到料架5上,拓展承载能力,以及隔离各层的前轴6,避免剐蹭碰撞。具体的,参见图1,料架5呈四边形,且在四角各形成一个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每个立柱顶部形成凸起的料架定位块5003;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多个料架隔料杆5007。优选的,处于相同立柱之间的料架隔料杆5007彼此之间是等间距设置的,可以保证前轴6排列整齐。继续参见图1,以四个立柱为基点,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在其中相对的两边上形成料架隔料杆5007。具体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本申请并不限制,其受前轴6长度,和要存放数量的影响,可随之改变。参见图2,隔料组件1的两端形成骨架1006,所述骨架1006的顶部形成组件定位块1001,所述骨架1006的底部形成组件定位槽,所述组件定位槽与所述料架定位块5003或者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插接配合;在所述骨架1006之间形成多个组件隔料杆1003,优选的也是等间距设置。料架定位块5003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结构和位置相同。骨架1006的功能类似料架5的立柱,两个骨架1006之间设置有固定梁,组件隔料杆1003设置在固定梁上。优选的,料架隔料杆5007与所述组件隔料杆1003结构和位置相同。使用时,如图3所示,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前轴6的数量叠加隔料组件1,料架定位块5003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结构和位置相同,使他们可以任意插接设置,本申请放置架的第一层由料架5提供承载空间,第二层及以上的层数由隔料组件1提供承载空间。骨架1006的底部形成组件定位槽插接到料架定位块5003上,形成第二层,之后每加一层,隔料组件1的定位槽插插接到之前一层的组件定位块1001上。上述料架隔料杆5007和组件隔料杆1003都是为前轴6提供然后空间,相邻的料架隔料杆5007之间,或者相邻的组件隔料杆1003之间用于放置前轴6,料架隔料杆5007和组件隔料杆1003将多个前轴6隔开。在所述料架5具有本体5002,每个所述立柱形成在所述本体5002的一角,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形成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本体5002固定连接;所述料架隔料杆5007形成在所述边框上。在所述本体5002底部,形成叉车槽5001,通过叉车搬运整体。一般的,还包括举升平台4,料架5放置在所述举升平台4上,举升平台4两侧设置有防护网3。叉车从举升平台4上搬运料架5以及插接在之上隔料组件1。举升平台4具有升降杆,供举升平台4在所述升降杆的方向上移动,方便拾取不同高度的前轴6,如图所示,防护网3可以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之间。在边框与所述本体5002之间,倾斜的设置接液盘5005。该接液盘5005可以向外倾斜,使污液外流,当然,也可以向内倾斜,并且在本体5002顶部形成集液槽,收集污液,统一处理。继续参见图1,在边框上形成有料架护板5004,例如可以是橡胶板,海绵板等,其功能就是保护前轴6,避免剐蹭。在边框与所述本体5002之间具有支架5008。参见图2,骨架1006之间形成固定梁,固定梁上设置有组件护板1005,所述组件隔料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前轴放置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轴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架(5)和多个隔料组件(1),其中,所述料架(5)呈四边形,且在四角各形成一个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每个所述立柱顶部形成凸起的料架定位块(5003);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多个料架隔料杆(5007);所述隔料组件(1)的两端形成骨架(1006),所述骨架(1006)的顶部形成组件定位块(1001),所述骨架(1006)的底部形成组件定位槽,所述组件定位槽与所述料架定位块(5003)或者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插接配合;在两个所述骨架(1006)之间形成多个组件隔料杆(1003);所述料架定位块(5003)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结构和位置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轴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架(5)和多个隔料组件(1),其中,所述料架(5)呈四边形,且在四角各形成一个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每个所述立柱顶部形成凸起的料架定位块(5003);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分别形成多个料架隔料杆(5007);所述隔料组件(1)的两端形成骨架(1006),所述骨架(1006)的顶部形成组件定位块(1001),所述骨架(1006)的底部形成组件定位槽,所述组件定位槽与所述料架定位块(5003)或者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插接配合;在两个所述骨架(1006)之间形成多个组件隔料杆(1003);所述料架定位块(5003)与所述组件定位块(1001)结构和位置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料架隔料杆(5007)等间距设置;所述多个组件隔料杆(1003)等间距设置;所述料架隔料杆(5007)与所述组件隔料杆(1003)结构和位置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轴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架(5)具有本体(5002),每个所述立柱形成在所述本体(5002)的一角,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形成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本体(5002)固定连接;所述料架隔料杆(5007)形成在所述边框上;在所述本体(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刘旭飞汪国海段昌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