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以及可丢弃的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98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以及可丢弃的手套,使用非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具有和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的一次性手套的相同的物性,而且在现有的加工条件下可以成型。涉及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成,其中含有氯乙烯系糊状树脂和选自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的3种的增塑剂的至少2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更详细地说涉及适于用作可丢弃的手套(下面称作一次性的手套)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以及一次性的手套。该一次性手套是由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制造而成,一般的制造方法是使陶瓷等手型浸渍在50℃的粘度为70~300mPa·s左右的塑性溶胶(以下称为溶胶)中,拉起,之后将多余的溶胶抖掉,凝胶化,从而制造而成。迄今为止,作为一次性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的增塑剂一般使用对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例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OP),或者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等。但是,怀疑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O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丙酯(DBP)、邻苯二甲酸-2-环己基酯(DCHP)或邻苯二甲酸二乙基酯(DEP)的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干扰内分泌作用的物质(所谓的环境激素),在使用一次性手套的食品、医疗等领域希望卫生性好的增塑剂取代这些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在特开2000-226482号公报中记载了含有聚氯乙烯聚合物和乙酰柠檬酸三丁基酯的溶胶组合物,在单独配合乙酰柠檬酸三丁基酯(ATBC)的情况,由于其沸点比DOP低,所以加热容易挥发,有时成型品的硬度(100%模数)增加,作为成型品的特性以及质量发生变化,所以不优选。另一方面,在特开昭57-3846号公报中记载了在PVC系糊状树脂中添加分子量为500以上的环氧系增塑剂作为辅助性增塑剂例如含有己二酸二辛基酯的组合物,但是作为己二酸酯系增塑剂单独配合例如己二酸二异壬基酯(DINA)的情况,由于初期凝胶化比DOP慢,所以在凝胶化熔融时需要多的热量和时间,有时发生产品大量的厚度的不均匀。在配合多量时存在析出的问题。另外,所谓的初期凝胶化表示由于加热产生的增粘至溶胶的流动停止的速度。另外在特公平05-13175号公报中,记载作为PVC系糊状树脂和硬化剂例如含有叔丁基过苯甲酸酯的组合物,但是作为苯甲酸酯系增塑剂单独使用例如PN-6120(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制)时,由于和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的相容性好,所以初期凝胶化比DOP快,粘度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地增大,所以需要调整溶胶的保管储存条件,同时也容易发生加工上的问题。另外溶胶容易卷入气泡,而且卷入的气泡难于赶出,所以在手套成型时有容易产生针眼的倾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用非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可以保持和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的一次性手套所具有的相同的物性,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方法以及加工条件进行成型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以及一次性手套。也就是,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氯乙烯系糊状树脂和选自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的3种的增塑剂的2种以上的增塑剂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在适合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塑剂是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是一种相对氯乙烯系糊状树脂100重量份,含有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50~90重量%以及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10~50重量%组成的增塑剂50~120重量份的物质。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而且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是一种相对氯乙烯系糊状树脂100重量份,含有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60~90重量%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10~40重量%组成的增塑剂50~120重量份的物质。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而且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是一种相对氯乙烯系糊状树脂100重量份,含有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10~70重量%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30~90重量%组成的增塑剂50~120重量份的物质。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的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而且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是一种相对氯乙烯系糊状树脂100重量份,含有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3组成的增塑剂50~120重量份,至少在该增塑剂中含有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1~40重量%的物质。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所述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得到的一次性手套。作为所述可以和氯乙烯单体共聚的单体只要是通常的氯乙烯共聚合使用的单体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醋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等的乙烯酯类、乙烯、丙烯、异丁烯等烯烃类、异丁基乙烯醚、或辛基乙烯基醚等乙烯醚类等。所述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的聚合度优选使用K值为70~80的物质。K值低于70,树脂成型品的抗张力有降低倾向,K值高于80,树脂聚合生产性降低,成本提高。这里树脂的K值按照ISO1628-2进行测定。所述氯乙烯系糊状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氯乙烯系糊状树脂,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氯乙烯共混树脂使用。所述氯乙烯共混树脂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制得。首先在含有高分子系悬浊稳定剂等的水性介质中,将氯乙烯单体和可以和氯乙烯单体共聚的单体混合物,在油溶性聚合物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悬浊聚合。然后利用离心脱水机等将聚合后的浆进行脱水,之后利用气流干燥或者流动干燥方法得到。这样得到的所述共混树脂是一种平均粒径为10~70μm的粒子。这里平均粒径小于10μm,工业生产上有困难,平均粒径大于70μm在低粘度溶胶中容易产生沉淀,另外有凝胶化、熔融速度变慢的倾向。这样得到的所述氯乙烯系共混树脂为了改进糊状溶胶的流动性,根据需要可以和所述氯乙烯系糊状树脂合用。氯乙烯系共混树脂的聚合度优选使用K值60~70的物质,K值低于60,抗张力有降低倾向,K值高于70,树脂有凝胶化、熔融速度变慢的倾向。所述氯乙烯系糊状树脂以及所述氯乙烯系共混树脂一直广泛地使用着。各种等级的产品可以从市场上得到,都可以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增塑剂相对所述氯乙烯系糊状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使用50~120重量份,更优选使用70~100重量份的量。增塑剂的量少于50重量份,为了调整加工粘度大多需要稀释剂,而且倾向于出现成型品变硬的问题。对此,即使将制品的厚度变薄,使其柔软,制品产生针眼的残缺率高,质量差。相反超过120重量份,制品强度降低,由于增塑剂的析出,制品价值不好。本专利技术作为所述增塑剂可以混合使用选自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3种增塑剂的至少2种,只将其中任何1种配合在氯乙烯系糊状树脂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述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柠檬酸三乙基酯、柠檬酸三丁基酯、乙酰柠檬酸三乙基酯、乙酰柠檬酸三丁基酯、乙酰柠檬酸三-2-乙基己基酯、乙酰柠檬酸正辛基癸基酯、柠檬酸二硬脂基酯、或者柠檬酸三硬脂基酯等。其中考虑加热加工时的低挥发性和显示适当的凝胶化、熔融特性,优选使用乙酰柠檬酸三丁基酯(ATBC)、所述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OA)、己二酸二异壬基酯(DINA)、己二酸二异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氯乙烯系糊状树脂组合物,其中含有氯乙烯系糊状树脂和选自柠檬酸酯系增塑剂(A)、己二酸酯系增塑剂(B)以及苯甲酸酯系增塑剂(C)的3种的增塑剂的2种以上的增塑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广中岛成内田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