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nd turbine blade based on dynamic physical lightning striking distance and electrical geometric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lightning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using the dynamic wind turbine blade strike distance method, to ensure that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of wind turbine blades with different striking distance, and the fan blade position changes change the striking distance, gives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dynamic blade striking distance. Assuming that the lightning down leader is vertical and downward, the dynamic strike distance is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lectrical geometric model, and an electrical geometric analysis model for the fan blade is established. The improved electric geometry model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fan blades, but also provides an idea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calculation of ground objects with complex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规模发展是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鉴于风机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特殊结构,极易遭受大气雷击。雷击事故中叶片的损伤占到雷击损伤总数的40%以上,且多数为不可修复性损伤。风机叶片的成本、吊装、维修等高额费用已严重影响到风电场的经济稳定运行。因此,寻找一个可靠的方法评估风机叶片防雷系统的效率,对风机叶片的防雷设计和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风机叶片防雷设计多是基于实验研究,在叶片周围电场分布、接闪器防护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验室的环境与实际风机的运行环境难免存在差异,其与实际情况的等效性也有待商榷,且对于不同环境、不同型号的风机叶片都需要进行重复试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亟需发展一种叶片防雷效率的评估方法。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首次将雷电流的电气参数与线路的几何结构联系起来研究输电线路的屏蔽问题,在大量实验观测和计算的基础上推出了输电线路的经典电气几何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以雷电先导发展的物理模型为基础,并以负极性雷击描述雷击过程,将负极性雷击分为三个阶段,下行先导向下发展,上行先导起始,上下行先导连接过程,假定雷电下行先导竖直向下发展,当上、下行先导的流注相遇时发生雷击,将发生雷击时上行先导流注头部的高度定为击距,据此计算出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以体现风机叶片上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击距,以及风机叶片所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击距,在假设雷电流数值向下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动态击距,建立针对风机叶片的电气几何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以雷电先导发展的物理模型为基础,并以负极性雷击描述雷击过程,将负极性雷击分为三个阶段,下行先导向下发展,上行先导起始,上下行先导连接过程,假定雷电下行先导竖直向下发展,当上、下行先导的流注相遇时发生雷击,将发生雷击时上行先导流注头部的高度定为击距,据此计算出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以体现风机叶片上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击距,以及风机叶片所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击距,在假设雷电流数值向下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动态击距,建立针对风机叶片的电气几何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根据风机叶片电气几何模型中暴露弧、屏蔽弧以及风机叶片旋转角度的几何关系,计算风机叶片电气几何模型暴露距离,进而得到风机叶片防雷系统效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风机叶片雷电防护的电气几何模型上包括叶片接闪器的击距、叶片叶身处的击距、暴露弧和屏蔽弧,确定所研究叶片部分防雷效率时,首先明确叶片的击距对应的暴露弧和屏蔽弧包络线的起始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当雷电流幅值增大,暴露弧会继续减小至消失,叶片得到完全屏蔽,此时所对应的雷电流幅值为叶片可能接闪失败的最大雷电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雷电下行先导采用先导通道电荷分布模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动态击距与电气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利用风机叶片电气几何模型,分析风机叶片角度、雷电流幅值和接闪器布置对防雷系统效率的影响,最后基于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王国政,李庆民,张雯芳,邹亮,赵彤,方致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