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849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应用于自行车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制动件和一第二制动件,以及设置于两制动件之间一导引组件和一提供相对拉引弹力的拉引弹簧;其中,该导引组件包括一导轨件及一导引件,该导轨件结合于该第二制动件且设有一呈封闭式的导引滑槽,该导引件限位设置于该导引滑槽且连结固定于该第一制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引组件采用封闭式的导引滑槽,即使受到振动外力作用时,依然能够保持该导引件在该导引滑槽的范围内导引滑移,有效地以精简的结构设计来保持同步煞车器的稳定度及煞车效能。

Synchronous brake adjus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for the adjustment of synchronous brake structure for bicycle, which set a first braking member and a brake piece second, and arranged in two moving parts between a guide component and a pull pull spring guide provides relative elasticity; wherein the guide assembly includes a guide member and a the guide rail is combined with the second brake parts and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chute is closed, the guide member is arranged in the guide slot spacing and is connected and fixed on the first brake parts; the guide assembly 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losed guide chute, even under vibration force, still can keep the guide in the guide chute range guided slip, effectively to streamline the structure design 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braking efficiency synchronous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夹式煞车结构,尤指一种能够同步调整两侧煞车块与轮圈距离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夹式煞车结构多用于自行车的减速系统中,用户透过煞车握把拉动煞车线,使夹式煞车的制动器带动煞车块与车轮的两侧磨擦,来达到减速的效果,有鉴于近年自行车运动的风行,各种自行车设备的设计也越加增进。如中国台湾公开号TW201307141号“自行车制动装置”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现有的同步式夹式煞车,其为解决两个制动臂容易因为不均匀偏压力而导致两制动臂未同步夹持的问题,会在自行车制动装置设置有偏压构件及传达构件,来协助改善两个制动臂未能同步夹持的状况。然而,现有自行车的同步式夹式煞车的传达构件中的导轨部位与滚子之间仅为上、下的抵靠关系,第一连杆部位与滚子之间无其他的拘束关系,因此,当自行车在陡坡或巅跛路段时,因上、下振动将可能导致第一连杆部位与滚子分离,而会影响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同步式夹式煞车的制动装置的导轨部位与滚子可能因上下振动而分离,进而产生煞车制动器的稳定度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使第一制动件与第二制动件之间的导引组件能够有效地拘束导引,不会受到上、下振动的影响,提升同步煞车器的稳定度及煞车效能。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包括:一第一制动件,其具有一第一制动臂及一穿枢于该第一制动臂的第一枢接组件;一第二制动件,其与该第一制动件呈对应设置且具有一第二制动臂及一穿枢于该第二制动臂的第二枢接组件;一导引组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制动件及该第二制动件之间且包括有一导轨件及一导引件,该导轨件的一端结合于该第二枢接组件且具有一封闭式的导引滑槽,该导引件设置于该导引滑槽内且固定连结该第一制动件;以及一拉引弹簧,其以弹力拉持连接于该第一制动件及该第二制动件之间。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制动臂延伸设有一导引臂,于该导引臂设有一推抵所述导轨件的间距调整栓。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引件包括有一导引块及一滚子,该导引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一制动件,该滚子可滚动地结合于该导引块且位于所述的导引滑槽内。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中于所述的第二制动件以能够转动方式结合设有一摆臂,于该摆臂凸伸设有一供所述拉引弹簧连接的拉持端。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中于所述的摆臂凸伸设有一调整端,以及于所述的第二制动件设有一摆臂调整栓推抵于该调整端。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制动件进一步包括有一弹力调整件,该弹力调整件以能够转动方式结合于所述的第一枢接组件且凸伸设有一供所述拉引弹簧连接的拉持臂。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中于所述的弹力调整件凸伸设有一抵靠部,以及于所述的第一制动件设有一弹力调整栓推抵于该抵靠部。本技术可以获得的功效增进包括:本技术于两个制动件之间设置封闭式的导引组件,导引组件中的导引件封闭式的导引滑槽限位导引移动,当自行车受到振动外力作用时,导引件能够获得有上、下方向的力量支撑而确保两个制动件的同步动作,有效保持同步煞车器的稳定度及煞车效能。本技术利用封闭式的导引组件及间距调整栓的精简构造,即可达到同步调整煞车块与两个制动件的预设角度,进而同步调整改变两侧煞车块与轮圈距离,本技术具备组成构件少、加工容易及方便组装的功效。本技术于第一制动件设置有弹力调整件,能够透过弹力调整件来调整拉引弹簧的初始状态及预设拉引弹力,让第一制动件及第二制动件的维持最佳的夹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于第二制动件设置有连动拉引弹簧的摆臂及摆臂调整栓,能够透过摆臂调整栓来调整摆臂的角度,进一步调整改变拉引弹簧的初始状态及预设拉引弹力,强化第一制动件及第二制动件的拉引弹力调整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以煞车线带动第一制动件及第二制动件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调整弹力调整栓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调整间距调整栓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平面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调整摆臂调整栓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第一制动件10、一第二制动件20、一导引组件30、一拉引弹簧40及一对煞车块50。其中:如图1及图3所示,该第一制动件10包括有一第一制动臂11、一第一枢接组件12、一弹力调整件13及弹力调整栓14;其中,该第一制动臂11呈弯弧状并分别于两端具有一制动端110及一拉动端112,该第一枢接组件12穿枢于该第一制动臂11的中段位置,让该第一制动件10能够枢设结合于自行车的车架(图中未绘出),该弹力调整件13以能够转动方式套置结合于该第一枢接组件12且于两相对侧分别凸伸形成一抵靠部131及一拉持臂132,该抵靠部131及该拉持臂132的伸设角度大致与该第一制动臂11相符合且该抵靠部131朝向该制动端110,该弹力调整栓14以螺纹结合于该第一制动臂11对应设置于该弹力调整件13的抵靠部131的侧边,该弹力调整栓14对应抵靠于该弹力调整件13的抵靠部131而可推动改变该弹力调整件13的转动角度。本技术除了以该弹力调整栓14来调整设置该弹力调整件13的角度位置之外,也可以利用定位卡槽或棘齿构造等方式来让该弹力调整件13获得定位,本技术不限制于只能以该弹力调整栓14的方式来调整定位该弹力调整件13。如图1及图3所示,该第二制动件20与该第一制动件10呈左、右相对设置,该第二制动件20包括有一第二制动臂21、一第二枢接组件22及一间距调整栓23;其中,该第二制动臂21具有一制动端210、一定位部211及一拉动端212,该制动端210及该拉动端212分别位于该第二制动臂21的两端,该定位部211位于该制动端210与该拉动端212之间,并由该定位部211位置延伸设置一弧度大致与该第一制动臂11上段弯伸形态相符合的导引臂213,该第二枢接组件22穿枢于该第二制动臂21位于该制动端210与该定位部211之间,让该第二制动件20能够枢设结合于自行车的车架(图中未绘出),该间距调整栓23以螺纹结合设置于该第二制动臂21的导引臂213。本技术通过该第一枢接组件12及该第二枢接组件22,让该第一制动件10与该第二制动件20呈左、右对应形态以可相对枢转方式结合设置于车架而产生相对夹持效果。如图1及图3所示,该导引组件30设置于该第一制动件10及该第二制动件20之间且包括有一导轨件31及一导引件32;其中,该导轨件31呈弯弧状且以一端枢设结合于该第二枢接组件22,该导轨件31相异于枢接在该第二枢接组件22的一端对应抵靠于该间距调整栓23,于该导轨件31开设有一呈弯弧状的封闭式导引滑槽311,该导轨件31于该导引滑槽311的下侧及上侧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制动件,其具有一第一制动臂及一穿枢于该第一制动臂的第一枢接组件;一第二制动件,其与该第一制动件呈对应设置且具有一第二制动臂及一穿枢于该第二制动臂的第二枢接组件;一导引组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制动件及该第二制动件之间且包括有一导轨件及一导引件,该导轨件的一端结合于该第二枢接组件且具有一封闭式的导引滑槽,该导引件设置于该导引滑槽内且固定连结该第一制动件;以及一拉引弹簧,其以弹力拉持连接于该第一制动件及该第二制动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制动件,其具有一第一制动臂及一穿枢于该第一制动臂的第一枢接组件;一第二制动件,其与该第一制动件呈对应设置且具有一第二制动臂及一穿枢于该第二制动臂的第二枢接组件;一导引组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制动件及该第二制动件之间且包括有一导轨件及一导引件,该导轨件的一端结合于该第二枢接组件且具有一封闭式的导引滑槽,该导引件设置于该导引滑槽内且固定连结该第一制动件;以及一拉引弹簧,其以弹力拉持连接于该第一制动件及该第二制动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制动臂延伸设有一导引臂,于该导引臂设有一推抵所述导轨件的间距调整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件包括有一导引块及一滚子,该导引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一制动件,该滚子可滚动地结合于该导引块且位于所述的导引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煞车器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第二制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元
申请(专利权)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