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及其注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1266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它的气囊固定于主体结构的施工缝处围护结构的凹槽上;防粘结剂涂覆于靠近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强粘结剂涂覆于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通过强粘结剂固定于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的防水材料层上;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于气囊周围;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凝固,当气囊中气体被抽出、且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有水注入时,涂覆防粘结剂的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分离、且收缩聚拢于涂覆强粘结剂的气囊一侧,空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和气囊之间;气囊直径与注浆管直径相等。具有注浆效果较好、成本较低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的注浆方法。

Structure of filling hole with filling bag and grout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reserving a grouting hole by an inflating bag.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airbag fixed on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joint structure of the groove; the binder is coat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alloon near the side of the main structure, strong adhesive coating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alloon away from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side airbag, away from the main body structure on one side through a strong bonding agent is fixed on the envelope or envelope of the waterproof layer. On the main structure; concrete pouring on the airbag to be around; the main structure of concrete solidification, when the gap between the air bag gas is drawn out, and the air sac and the main structure of concrete with water injection, anti air bag and airbag coating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concrete separation, binder and shrink to gather strong adhesive coating, the cavity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main structure concrete and air bag; and the balloon diameter equal to the diameter of the grouting 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grouting effect and low cost.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grouting method adopting the structure of an air sac reserved grouting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及其注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地下工程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的注浆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城市土地紧缺与日益扩大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城市建设逐步从地面转入地下。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施工缝、变形缝,这些结构缝的存在往往会成为地下水渗漏的主要通道,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益及效果;以地下地铁车站为例,这些渗漏水一方面造成车站地面湿渍或妨碍车站电气设备使用,影响地铁车站的正常使用,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渗漏易造成结构腐蚀,影响车站结构使用安全。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在施工缝或变形缝处预留注浆管,待后期发现渗漏时,利用注浆管被动注浆堵漏;但目前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缺陷,主要是因为预留注浆管上的注浆孔往往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就被混凝土浆液堵塞,后期通过注浆管注入的堵漏浆液根本不可能突破堵塞,堵漏浆液无法通过注浆管上孔洞进入混凝土墙体缝隙中,往往花费大量经费却无法达到预期的堵漏效果。现有申请号为201210253475.2,专利名称为《变形缝渗漏压浆堵引修补方法及其注浆专用设备》公开了开设注浆孔、插装注浆管、安装堵引条的方式修补变形缝,为一种被动修补方式,适用条件有较多限制;现有申请号为201210312967.4,专利名称为《地下室变形缝渗漏的修缮施工方法》公开了增设遇水膨胀止水条、外贴式止水带与开设排水沟槽,引水至积水坑的方法进行地下室变形缝的渗漏处理,通过增设止水措施来实现止水,费用昂贵,且不适用于施工缝等其他易渗漏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注浆效果较好,用气囊代替注浆管,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的注浆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的气囊固定于主体结构的施工缝处围护结构的凹槽上;防粘结剂涂覆于靠近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强粘结剂涂覆于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通过强粘结剂固定于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的防水材料层上;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于气囊周围;当气囊中气体被抽出、且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有水注入时,涂覆防粘结剂的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分离、且收缩聚拢于涂覆强粘结剂的气囊一侧,空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和气囊之间、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内;气囊直径与注浆管直径相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为高强度气囊,强度大于或等于0.2MPa。在混凝土浇筑时,气囊内气压可以支撑流态混凝土压力、且不产生较大变形;气囊为柔性气囊,在外力作用下可向一个方向收缩至最小体积。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主体结构浇筑前,对主体结构施工缝处的围护结构进行处理,形成小凹槽,将气囊充气后固定于围护结构的小凹槽上,并将气囊靠近主体结构的一侧涂刷防粘结剂,将气囊远离主体结构的一侧涂刷强粘结剂后固定于围护结构上或贴于围护结构上的防水材料层上;步骤2: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步骤3: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凝固后,抽出气囊中的气体,并向气囊与主体结构混凝土之间的缝隙采用压力注水法注水,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气囊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沿气囊涂刷有防粘结剂一侧与主体结构混凝土分离,且向涂刷有强粘结剂、且固定于围护结构上或贴于围护结构上的防水材料层上的气囊一侧收缩,形成空腔;步骤4:采用压力注浆法向空腔注入堵漏浆液(注浆压力由注水试验确定),堵漏浆液在压力作用下进入主体结构中的裂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注浆浆液为普通的水泥浆液或根据工程特点改变浆液特性的水泥浆液;注浆强度根据注水试验确定。避免强度过大导致主体结构混凝土损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围护结构的凹槽根据需预留注浆的空腔直径或气囊直径确定。便于固定气囊。将防粘结剂涂刷于靠近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凝固后,气囊易于与主体结构混凝土脱离,气囊向一侧收缩,便形成了注浆空腔通道;将强粘结剂涂刷于远离主体结构一侧的气囊外表面,便于气囊向该侧收缩,避免气囊将另一侧堵塞,利于后续堵漏浆液进入主体结构混凝土裂隙,达到堵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气囊具有较高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时,气囊内气压可以支撑流态混凝土压力、且不产生较大变形;(2)气囊一侧涂覆强粘结剂与外侧围护结构联结,另一侧涂覆防粘结剂与混凝土无粘接,在抽出气囊中空气并在气囊外侧水压作用下,气囊可向一侧收缩挤压,便于形成能注入堵漏浆液的空腔,注浆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传统预埋注浆管的注浆孔容易堵塞、注浆效果差的难题;(3)不设置注浆管,而是在原来预埋注浆管的地方预埋与注浆管同直径的充气的气囊,当预留注浆孔较短时,充气囊四周涂抹防粘材料,将气囊直接取出;当预留较长注浆孔洞时,待主体结构混凝土凝固后,打开气囊封闭口,利用气泵将气囊气体抽出,同时将水沿气囊外壁注入,在注水压力和内真空双重作用下,气囊涂覆有防粘结剂一侧与混凝土脱落,并向气囊涂覆有强粘结剂一侧挤压,形成注浆空腔通道;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预留较长注浆孔洞时,难以将气囊取出的技术难题;(4)本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变形缝或其他易发生渗漏的结构处堵漏;(5)用气囊代替注浆管,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施工缝、围护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充气气囊预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囊抽气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堵漏浆液注于空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结构,2-施工缝,3-围护结构,4-气囊,5-主体结构混凝土,6-防粘结剂,7-强粘结剂,8-空腔,9-堵漏浆液,10-裂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的气囊4固定于主体结构1的施工缝2处围护结构3的凹槽上(如图1所示);防粘结剂6涂覆于靠近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外表面,强粘结剂7涂覆于远离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外表面,远离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通过强粘结剂7固定于围护结构3或围护结构3的防水材料层上;主体结构混凝土5浇筑于气囊4周围;待主体结构混凝土5凝固后,当气囊4中气体被抽出、且气囊4与主体结构混凝土5之间的缝隙有水注入时,涂覆防粘结剂6的气囊4与主体结构混凝土5分离、且收缩聚拢于涂覆强粘结剂7的气囊4一侧,空腔8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5和气囊4之间、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5内(如图2、图3所示);气囊4直径与注浆管直径相等。气囊4为高强度气囊,强度大于或等于0.2MPa。参阅附图可知:所述的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主体结构1浇筑前,对主体结构施工缝2处的围护结构3进行处理,形成小凹槽,将气囊4充气后固定于围护结构3的小凹槽上(如图1、图2所示),并将气囊4靠近主体结构1的一侧涂刷防粘结剂6,将气囊4远离主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及其注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的气囊(4)固定于主体结构(1)的施工缝(2)处围护结构(3)的凹槽上;防粘结剂(6)涂覆于靠近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外表面,强粘结剂(7)涂覆于远离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外表面,远离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通过强粘结剂(7)固定于围护结构(3)或围护结构(3)的防水材料层上;主体结构混凝土(5)浇筑于气囊(4)周围;待主体结构混凝土(5)凝固后,当气囊(4)中气体被抽出、且气囊(4)与主体结构混凝土(5)之间的缝隙有水注入时,涂覆防粘结剂(6)的气囊(4)与主体结构混凝土(5)分离、且收缩聚拢于涂覆强粘结剂(7)的气囊(4)一侧,空腔(8)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5)和气囊(4)之间、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5)内;气囊(4)直径与注浆管直径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的气囊(4)固定于主体结构(1)的施工缝(2)处围护结构(3)的凹槽上;防粘结剂(6)涂覆于靠近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外表面,强粘结剂(7)涂覆于远离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外表面,远离主体结构(1)一侧的气囊(4)通过强粘结剂(7)固定于围护结构(3)或围护结构(3)的防水材料层上;主体结构混凝土(5)浇筑于气囊(4)周围;待主体结构混凝土(5)凝固后,当气囊(4)中气体被抽出、且气囊(4)与主体结构混凝土(5)之间的缝隙有水注入时,涂覆防粘结剂(6)的气囊(4)与主体结构混凝土(5)分离、且收缩聚拢于涂覆强粘结剂(7)的气囊(4)一侧,空腔(8)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5)和气囊(4)之间、且位于主体结构混凝土(5)内;气囊(4)直径与注浆管直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气囊(4)为高强度气囊,强度大于或等于0.2MPa。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采用充气囊预留注浆孔的结构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主体结构(1)浇筑前,对主体结构施工缝(2)处的围护结构(3)进行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武卫星高朝阳欧阳院平郭晓刚颜昌伟周丹苏晓文朱敏向功兴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