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64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本上非晶态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折光率为1.55~1.60的芯壳型耐冲击性改性剂(1)1~40重量份,及至少一种的芳香族聚酯或共聚酯(2)60~99重量份,(1)和(2)合计为100重量份,其中,芯壳型耐冲击性改性剂(1)包括芯(A)15~85重量份、和一种以上的乙烯基类单体(混合物)共聚形成的壳(B)15~85重量份,(A)和(B)合计为100重量份,芯(A)是由65~95重量%的丁二烯单体、5~35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10重量%及0.01~5重量%的交联性单体共聚得到的,包括内层芯(A-1)和外层芯(a-2),在由25~100重量%的丁二烯单体、0~75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40重量%及0.1~10重量%的交联性单体共聚得到的内层芯(A-1)10~50重量份存在的条件下,由50~100重量%的丁二烯单体、0~50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40重量%及0~2重量%的交联性单体共聚得到的外层芯(a-2)为5~75重量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芯壳型耐冲击性改性剂且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耐冲击性及低应力白化性的新型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机械特性、阻气性都比较好,以片材等包装材料为中心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随着制品形状的复杂化及特性要求的高度化,迫切要求产品具有更好的透明性、耐冲击性及低应力白化性。迄今为止,公开了一些保持聚酯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并改良其耐冲击性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平6-65331号中,カ一ソン等公开了一种产生透明性和高的缺口悬臂梁式耐冲击性的耐冲击性改性剂。カ一ソン等公开的耐冲击性改性剂,是一种芯含有二烯类和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类的橡胶状聚合物类、并且壳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类及含羟基的单体类的芯壳型聚合物。但是,其芯的组成中,橡胶弹性体中的二烯类单体的比率较少,其不能达到满足实际应用所需的耐冲击性的改良效果。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34327号中,トロイ等公开的用于非晶态芳香族聚酯的耐冲击性改性剂,是一种芯含有二烯类及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橡胶状聚合物类、中间阶段主要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类及壳含有具有羟基的单体类和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类的芯壳型聚合物。トロィ等公开的耐冲击性改性剂也有其芯的组成中橡胶状弹性体中的二烯类单体的比率较少、不能达到满足实际应用所需的耐冲击性的改良效果的问题。トロィ等公开的耐冲击性改性剂,尽管其对于非晶态芳香族聚酯提供了透明性和显著改善的耐冲击性,但是,仍然有必要找到一种耐冲击性和透明性均衡改良的改性剂。在日本特开2002-212242号中,大沼等公开的用于非晶态芳香族聚酯的耐冲击性改性剂,是一种芯含有丁二烯单体及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的橡胶状聚合物类、内层壳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类及含羟基或烷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并且最外层壳主要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类的芯壳型聚合物。大沼等公开的耐冲击性改性剂尽管具有高透明性且具有显著的耐冲击性改良效果,但其低应力白化性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具有高透明性及耐冲击性,且能够改良低应力白化性,特别是能够改良片材及薄膜状成型品中的耐应力白化性。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专心致志地反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配混以含有交联性单体的重量比高的最内层的双层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丁二烯共聚物为芯、折光率为1.55~1.60的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能够得到具有高透明性及耐冲击性、并且满足耐应力白化性的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也就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涉及1、基本上非晶态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折光率为1.55~1.60的芯壳型耐冲击性改性剂(1)1~40重量份,及至少一种的芳香族聚酯或共聚酯(2)60~99重量份,其中,芯壳型耐冲击性改性剂(1)包括芯(A)15~85重量份、和一种以上的乙烯基类单体(混合物)共聚形成的壳(B)15~85重量份,芯(A)是由65~95重量%的丁二烯单体、5~35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10重量%及0.01~5重量%的交联性单体共聚得到的,包括内层芯(A-1)和外层芯(A-2),在由单体0~40重量%及交联性单体0.1~10重量%共聚得到的内层芯(A-1)10~50重量份存在的条件下,由50~100重量%的丁二烯单体、0~50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40重量%及0~2重量%的交联性单体共聚得到的外层芯(A-2)为5~75重量份。2、如1中记载的基本上非晶态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1)的芯(A)中,内层芯(A-1)中的交联性单体所占的比率比外层芯(A-2)中的高。3、如1或2中记载的基本上非晶态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1)具有1.55~1.60的折光率,包括芯(A)和壳(B),其中,相对于15~85重量份的芯(A),由60~98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2~40重量%的含羟基或烷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20重量%共聚得到的内层壳(B-1)10~80重量份,及由50~100重量%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能与其发生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0~50重量%共聚得到的最外层壳(B-2)5~20重量份共聚得到的壳(B)为15~85重量份。以及,4、一种成形品,在将至少一种的芳香族聚酯或共聚酯(2)维持在非晶态的条件下,利用项1~3任一项记载的组合物制造。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1)中,芯(A)和壳(B)的比率为15~85重量份的芯(A)和15~85重量份的壳(B),优选为20~80重量份的芯(A)和20~80重量份的壳(B),更优选30~70重量份的芯(A)和30~70重量份的壳(B)。当芯(A)低于15重量份、壳(B)高于85重量份时,有冲击强度改善能力降低的趋势。当芯(A)高于85重量份、壳(B)低于15重量份时,倾向于壳产生的包敷状态差、致使出现芳香族聚酯或共聚酯(2)中的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分散不均匀。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1)中的芯(A),是将含有丁二烯单体65~95重量%、优选65~90重量%、更优选65~80重量%,芳香族乙烯基单体5~35重量%,优选10~35重量%、更优选20~35重量%、0~10重量%的能与其发生共聚的乙烯基类单体,及0.01~5重量%的交联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制得的。从冲击强度方面考虑,必须使用丁二烯单体,在芯(A)中的丁二烯的比率小于65重量%时,冲击强度改善能力倾向于下降,当超过95重量%时,则有折光率降低、透明性下降的趋势。所谓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是指同一分子内有一个烯键式双键和一个以上的苯核的化合物,具体例如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4-乙基苯乙烯、2,5-二甲基苯乙烯、4-甲氧基苯乙烯、4-乙氧基苯乙烯、4-丙氧基苯乙烯、4-丁氧基苯乙烯、氯代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三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溴代苯乙烯、二溴苯乙烯、三溴苯乙烯、乙烯基萘、异丙烯基萘、异丙烯基联苯、二乙烯基苯等,但并不限于此。从提高橡胶粒子的折光率、使其接近非晶态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折光率考虑,必须使用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但是,当芯(A)中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的比率超过35重量%时,耐冲击性倾向于降低,小于5重量%时,倾向于折光率降低、透明性低下。能与其共聚的乙烯基单体,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烷基的碳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腈、亚乙烯基氰酸盐、1,2-二氰基乙烯等氰化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酯、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交联性单体可列举分子中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二乙烯基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从低应力白化性及透明性方面考虑,必须使用交联性单体,但是,当芯(A)中的交联性单体的比率超过5重量%时,倾向于耐冲击性下降,小于0.01重量%时,有耐应力白化性变差的趋势。在芯壳型的耐冲击性改性剂(1)的芯(A)中,内层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沼永清水道生山口克己角仓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