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脱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808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柿子脱涩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脱涩装置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类型不同实验展示的问题。该柿子脱涩装置由于设置了水浴加热、石灰收纳以及酒精喷洒三种装置,可以进行多种不同实验及组合实验,结构简单,便于实验类教学,尤其是柿子脱涩实验的教学。各种装置的位置设计极为合理,结构简单,各实验相互之间并不产生影响且能够协同进行组合实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实际教学问题。

Persimmon Deastringenc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ersimmon Deastringency device mainly solves the existing Deastringency device has a single function, can not meet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iment show. The persimmon Deastringency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water bath heating, lime and three kinds of spraying device containing alcohol, can b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and experimental combination,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experiment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of persimmon deastringency. The position design of various devices is very reasonabl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each experiment does not affect each other, and can carry on the combination experiment together, thus effectively solved the actual teaching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柿子脱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柿子脱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柿子脱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液体脱涩液体脱涩大致可分为水脱涩、酒精脱涩、石灰水脱涩以及乙烯利脱涩;其中水脱涩具体包括冷水脱涩和温水脱涩两种方式,温水脱涩一般在40℃环境下进行10~24小时即可完成脱涩;而冷水脱涩需要5-7天方可完成;酒精脱涩时间较之温水长,较之冷水短,尤其是在进行脱涩时应注意控制酒精用量,过多会导致柿子变褐以及口感变差;石灰水脱涩需要3~5天,加热后会缩短至1天内,但脱涩完成后柿子表面易形成乙烯利脱涩需要3~10天,主要利用乙烯利被柿子吸收后释放乙烯完成脱涩。2、气体脱涩气体脱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脱涩、熏烟脱涩、鲜果脱涩;二氧化碳脱涩在室温下需要7~10天,加压后可缩短至2~3天,若同时利用二氧化碳及酒精配合脱涩则可将脱涩周期缩至1天内;熏烟脱涩需要3~4天,但因对环境影响较大,暂不提倡;鲜果脱涩主要利用其它水果在缺氧状态下释放的乙烯来进行脱涩,需要2~3天。在进行柿子脱涩教学时,需要相应的设备向学生展示上述不同脱涩方式之间区别,而申请人之前设计的两种方案仅能提供单一的脱涩实验需求,难以适应教学需要(CN201620129608.9、CN201620129606.X),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种不同脱涩实验的柿子脱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柿子脱涩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脱涩装置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类型不同实验展示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该柿子脱涩装置包括脱涩罐、设置在脱涩罐顶部的端盖以及设置在脱涩罐内的柿子盛放装置,扣合端盖后,脱涩罐内的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脱涩罐内底部设置有水浴加热装置,柿子盛放装置与端盖之间设置有石灰收纳装置,石灰收纳装置一端与脱涩罐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脱涩罐内壁之间有间距;脱涩罐外部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储藏装置以及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液体储藏装置与石灰收纳装置连通,石灰收纳装置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检测器及通孔,通孔用于使石灰水从石灰收纳装置流出至脱涩罐内;所述石灰收纳装置下方、柿子盛放装置上方设置有酒精喷洒管,酒精喷洒管与设置在脱涩罐外壁上的酒精储存装置连通。优选的,石灰收纳装置上的通孔设置于收纳装置侧壁深度方向上的顶部。优选的,液体储藏装置与石灰收纳装置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温湿度监测装置根据脱涩罐罐内温湿度开闭电磁阀。优选的,液体储藏装置用于储藏盐酸或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柿子脱涩装置由于设置了水浴加热、石灰收纳以及酒精喷洒三种装置,可以在一个装置内同时进行任一种或多种不同实验方式的进行,极大地方便了教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明细:1-脱涩罐;2-酒精入口阀门;3-酒精储存装置;4-液体储存装置;5-电磁阀;6-端盖;7-石灰收纳装置;8-液位检测器;9-酒精喷洒管;10-温湿度监测装置;11-柿子盛放装置;12-水浴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对本技术进行详述:该柿子脱涩装置包括脱涩罐、设置在脱涩罐顶部的端盖以及柿子盛放装置,扣合端盖后,脱涩罐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脱涩罐内底部设置有水浴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脱涩罐内的水,柿子盛放装置与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盛放石灰的石灰收纳装置,石灰收纳装置一端与脱涩罐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脱涩罐内壁之间有间距;脱涩罐外部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储藏装置以及温湿度监测装置,该装置用于测量脱涩罐内温度及湿度;液体储藏装置与石灰收纳装置连通,当需要用二氧化碳进行脱涩实验室,液体储藏装置内盛放酸类,当需要石灰水进行脱涩处理时,液体储藏装置内盛放水。石灰收纳装置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检测器及通孔,通孔用于使石灰水从石灰收纳装置流出至脱涩罐内,通孔主要用于石灰水混入脱涩罐内液体当中。通孔的位置以设置于收纳装置侧壁深度方向上的顶部为佳,位置过低一是会影响二氧化碳实验时盐酸或其他酸性液体流入脱涩罐内,或导致流入脱涩罐内的石灰水浓度过高。石灰收纳装置下方、柿子盛放装置上方设置有酒精喷洒管,酒精喷洒管与设置在脱涩罐外壁上的酒精储存装置连通,用于进行酒精脱涩实验。为了提供实验的精度,液体储藏装置与石灰收纳装置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温湿度监测装置根据脱涩罐罐内温湿度开闭电磁阀,避免学生因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导致实验失败率升高。1、水浴实验在柿子盛放装置内盛放柿子后,倒入适量水,然后扣合端盖,打开水浴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温湿度监测装置监测水温至40℃时,停止加热,温度降低时继续进行加热,使实验过程中,始终维持在40℃温度下进行。2、二氧化碳实验在柿子盛放装置内盛放柿子后,扣合端盖,向液体储藏装置加入计量的盐酸,打开电磁阀后盐酸流入石灰收纳装置并与石灰收纳装置内的石灰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生成后迅速经石灰收纳装置与脱涩罐内壁之间的间距空间沉入罐体底部,进而浸漫脱涩罐,完成实验;3、酒精实验在柿子盛放装置内盛放柿子后,扣合端盖,打开酒精入口阀门,酒精储存装置中的酒精液体经酒精喷洒管向柿子喷洒酒精,完成实验。4、石灰水实验在柿子盛放装置内盛放柿子后,扣合端盖,向液体储藏装置加入计量的水,打开电磁阀后水流入石灰收纳装置并与石灰收纳装置内的石灰混合形成石灰水,随着水的不断加入,通过对液位检测器的观察,静待石灰水流入水中,开始流入后通过结合原脱涩罐内水的容量,控制石灰水流入量,从而完成石灰水脱涩实验;5、组合实验二氧化碳与酒精组合实验具体是将上述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相关装置共同打开即可完成。水浴酒精组合实验具体是将上述实验一和实验三的相关装置共同打开即可完成。其他实验类似。该装置可以进行多种不同实验及组合实验,结构简单,便于实验类教学,尤其是柿子脱涩实验的教学。各种装置的位置设计极为合理,结构简单,各实验相互之间并不产生影响且能够协同进行组合实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实际教学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柿子脱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柿子脱涩装置,包括脱涩罐、设置在脱涩罐顶部的端盖以及设置在脱涩罐内的柿子盛放装置,扣合端盖后,脱涩罐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涩罐内底部设置有水浴加热装置,柿子盛放装置与端盖之间设置有石灰收纳装置,石灰收纳装置一端与脱涩罐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脱涩罐内壁之间有间距;脱涩罐外部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储藏装置以及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液体储藏装置与石灰收纳装置连通,石灰收纳装置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检测器及通孔,通孔用于使石灰水从石灰收纳装置流出至脱涩罐内;所述石灰收纳装置下方、柿子盛放装置上方设置有酒精喷洒管,酒精喷洒管与设置在脱涩罐外壁上的酒精储存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柿子脱涩装置,包括脱涩罐、设置在脱涩罐顶部的端盖以及设置在脱涩罐内的柿子盛放装置,扣合端盖后,脱涩罐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涩罐内底部设置有水浴加热装置,柿子盛放装置与端盖之间设置有石灰收纳装置,石灰收纳装置一端与脱涩罐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脱涩罐内壁之间有间距;脱涩罐外部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储藏装置以及温湿度监测装置;所述液体储藏装置与石灰收纳装置连通,石灰收纳装置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检测器及通孔,通孔用于使石灰水从石灰收纳装置流出至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辉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