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6643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1:03
本公开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包括空心路缘石、第一雨水处理模块和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和第二导水沟槽,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水平段侧壁上,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竖直段侧壁上,且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低于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第一导水沟槽的排水口与第一雨水处理模块连通,第二导水沟槽的排水口与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连通。因此,通过铺装该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路缘石原有的路面雨水遮挡功能,还能有效地排水,防止下水口和管道的堵塞,且施工方便,维护简单。

Pavement rainwater runoff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avement rainwater flow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curb, the first rain rain processing module and a second processing module, the hollow curb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L shaped curbs, mutually spaced apart and extend in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water guide groove and second water guide groove the formation of the curb, L shaped inner wall comprises a horizontal section and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wall, the first water guide groove into the water point is locat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 second water guiding grooves into the water in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and the first water guide groove into the water below the second point guide the water groove into the water, drain water guiding groove and the first the first rainwater processing module connected, second water and second trench drain rainwater processing module connected. Therefore, through the pavement pavement rainwater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not only can achieve the original pavement rainwater curb shielding function,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blockage of drainage, sewer and pipelin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easy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本公开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时空分布又及不均匀的国家,这也使得雨水收集收集处理回收再利用也越来越被人重视。传统的雨水收集是在雨季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地面后通过地面渗透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水口收集后汇流到进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到河道或者指定地方;随着城市化程度提高,这样的收集处理也存才很多缺点,每逢暴雨时节,城市污染严重,易造成下水口堵塞、管道堵塞、管道损坏,往往排水不及时易造成城市洪灾,并且传统管道不好施工,损坏不好维护,雨水也没有经过处理,造成雨水径流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使雨水没有综合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沿路面延伸方向铺设的空心路缘石、第一雨水处理模块和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和第二导水沟槽,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一雨水处理模块连通,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连通。可选地,所述路缘石为一体成型的所述L形结构。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路缘石还包括铺装到所述第一路缘石的上表面的透水盖板,该透水盖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底壁平齐,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右侧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左侧壁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缘石还包括左侧壁和一对顶壁,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底壁的左右边缘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路缘石的一对顶壁间隔设置,且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边缘彼此相向地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缘石的一对顶壁关于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称。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缘石还包括右侧壁、顶壁,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左侧壁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底壁和顶壁分别从所述右侧壁的上下边缘向左延伸,所述第二路缘石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分别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底壁和顶壁的左边缘彼此相向地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缘石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之间的空隙关于所述竖直段侧壁的中心线对称。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水沟槽槽宽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槽宽相同。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右侧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右侧壁平齐,所述第一路缘石的顶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顶壁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雨水处理模块为用于植物生长利用的初期雨水处理模块,所述第二雨水处理模块为用于储存保鲜雨水的雨水收集利用模块,所述第一导水沟槽为雨水弃流导水沟槽,第二导水沟槽为雨水收集导水沟槽。可选地,所述初期雨水处理模块包括生态雨水花园,所述雨水弃流导水沟槽通过管道连通到所述生态雨水花园的底部。可选地,所述雨水收集利用模块包括蓄水井池、铺设在所述蓄水井池底部的透气防渗材质层、包围在所述蓄水井池外周的防渗水层,铺设在所述蓄水井池顶部的井盖。可选地,所述蓄水井池为蜂窝井体结构。可选地,所述蜂窝井体结构具有位于顶部的台阶槽,以及围绕所述台阶槽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滤水井,所述台阶槽的底部向下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滤水井,所述井盖包括铺设到所述第一滤水井上的砂基井盖,以及铺设到所述第二滤水井上的混凝土井盖,所述台阶槽内填充有位于所述混凝土井盖上方的第一碎石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碎石层上方的混凝土层。可选地,所述蓄水井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泵。可选地,所述初期雨水处理模块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模块的内侧,且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导水沟槽和所述初期雨水处理模块之间的人行道。可选地,所述人行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装的透水砖层、粘接找平层、第二碎石层,以及位于所述透水砖层、粘接找平层、第二碎石层两侧的一对透水路缘石,所述一对透水路缘石包括靠近所述路面设置的所述空心路缘石,以及远离所述路面设置的实心透水路缘石。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第二路缘石的上表面高于所述人行道的上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铺装该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路缘石原有的路面雨水遮挡功能,还能有效地排水,防止下水口和管道的堵塞,且施工方便,维护简单。具体地,当雨水量较小时,雨水可以首先通过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进入第一导水沟槽,并通过该第一导水沟槽流向第一雨水处理模块,由第一雨水处理模块进行雨水合理处理;当雨水量较大(如暴雨)时,雨水还是首先通过第一导水沟槽排水,当第一导水沟槽排水过慢或者来不及排水时,雨水还可以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进入第二导水沟槽,并通过该第二导水沟槽流向第二雨水处理模块,由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进行雨水合理处理,以此方式将进水口由原有的点式排水改为新的面式排水,且能对应不同大小雨水的收集,避免进水口堵塞和管道堵塞等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心路缘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的剖面线A-A剖得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心路缘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顶、下、底、左、右”通常是相对于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如图2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空心路缘石,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10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L形结构10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位于水平段侧壁上,该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位于竖直段侧壁上。换言之,该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分别位于该L形内侧壁的不同平面上。为便于对应不同大小的雨水量,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低于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其中,上述L形结构10可以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且该水平段和竖直段所围成的角度并不局限于90°,还可以为任意合适的角度,例如大于90°的100°,或者小于90°的80°,只要该水平段和竖直段大致形成为L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沿路面延伸方向铺设的空心路缘石、第一雨水处理模块和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10)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一雨水处理模块(20)连通,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雨水处理模块(3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沿路面延伸方向铺设的空心路缘石、第一雨水处理模块和第二雨水处理模块,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10)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一雨水处理模块(20)连通,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排水口与所述第二雨水处理模块(3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为一体成型的所述L形结构(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第一路缘石(11),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第二路缘石(12),所述路缘石还包括铺装到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上表面的透水盖板(3),该透水盖板(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第一路缘石(11),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第二路缘石(12),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底壁(110)与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底壁(120)平齐,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右侧壁(111)与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左侧壁(121)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缘石(11)还包括左侧壁(112)和一对顶壁(113),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左侧壁(112)和右侧壁(111)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底壁(110)的左右边缘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一对顶壁(113)间隔设置,且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左侧壁(112)和右侧壁(111)的上边缘彼此相向地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一对顶壁(113)关于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称。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缘石(12)还包括右侧壁(122)、顶壁(123),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左侧壁(121)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左侧壁(121a)和第二左侧壁(121b),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底壁(120)和顶壁(123)分别从所述右侧壁(122)的上下边缘向左延伸,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第一左侧壁(121a)和第二左侧壁(121b)分别从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底壁(120)和顶壁(123)的左边缘彼此相向地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第一左侧壁(121a)和第二左侧壁(121b)之间的空隙关于所述竖直段侧壁的中心线对称。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卫坤简聪秦升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