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路缘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883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6:10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心路缘石,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和第二导水沟槽,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以此方式,将本公开提供的空心路缘石铺装到路面两侧,不仅可以实现路缘石原有的路面雨水遮挡功能,还能有效地排水,防止下水口和管道的堵塞,且施工方便,维护简单。

Hollow curb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llow curb, the hollow curb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L shaped curbs, mutually spaced apart and extend in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water guide groove and second water guide groove is formed the kerb, L shaped inside wall of the L shaped structure comprises a horizontal section the side wall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the first water guide groove into the water in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the second water guiding groove into the water point is located in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and the first water guide groove into the water poi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water guide the groove point of entry. In this way, the public will provide hollow curb pavement to the road on both sides, not only can achieve the original pavement rainwater curb shielding function,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blockage of drainage, sewer and pipelin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easy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路缘石
本公开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空心路缘石。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能源、水资源匮乏,同时沙漠化面积扩大和风沙的频繁发生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劣。近年来,每年汛期,我国大、中、小各类城市,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轻则造成道路积水、交通瘫痪,财产损失,重则伤及人命。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城市路面下水道损坏、堵塞造成排水受阻,现有路面排水技术是通过路面单一固定的点式下水口排水到下水管道,再流经到下水收集处,道路两侧实心路缘石只起到路面雨水挡水的作用,此种技术缺点是城市污染严重,在遇到暴雨时节,极易堵塞下水口和下水管道,使其排水不及时发生内涝现象,并且地处流沙地区的下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好施工,加上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不足,导致管道接头过早、过大开裂,使管道也容易损坏,影响使用,严重时可能致使道路塌方,使其也无法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路缘石,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和第二导水沟槽,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可选地,所述路缘石为一体成型的所述L形结构。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路缘石还包括铺装到所述第一路缘石的上表面的透水盖板,该透水盖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底壁平齐,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右侧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左侧壁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缘石还包括左侧壁和一对顶壁,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底壁的左右边缘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路缘石的一对顶壁间隔设置,且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边缘彼此相向地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缘石的一对顶壁关于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缘石还包括右侧壁、顶壁,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左侧壁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底壁和顶壁分别从所述右侧壁的上下边缘向左延伸,所述第二路缘石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分别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底壁和顶壁的左边缘彼此相向地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二路缘石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左侧壁之间的空隙关于所述竖直段侧壁的中心线对称。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水沟槽槽宽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槽宽相同。可选地,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的第一路缘石,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的第二路缘石,所述第一路缘石的右侧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右侧壁平齐,所述第一路缘石的顶壁与所述第二路缘石的顶壁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本公开提供的空心路缘石铺装到路面两侧,不仅可以实现路缘石原有的路面雨水遮挡功能,还能有效地排水,防止下水口和管道的堵塞,且施工方便,维护简单。具体地,当雨水量较小时,雨水可以首先通过第一导水沟槽的入水点进入第一导水沟槽,并通过该第一导水沟槽流向指定收集位置;当雨水量较大(如暴雨)时,雨水还是首先通过第一导水沟槽排水,当第一导水沟槽排水过慢或者来不及排水时,雨水还可以第二导水沟槽的入水点进入第二导水沟槽,并通过该第二导水沟槽流向另一指定收集位置,以此方式将进水口由原有的点式排水改为新的面式排水,且能对应不同大小雨水的收集,避免进水口堵塞和管道堵塞等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心路缘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A-A剖得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心路缘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顶、下、底、左、右”通常是相对于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空心路缘石,该空心路缘石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10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L形结构10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位于水平段侧壁上,该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位于竖直段侧壁上。换言之,该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分别位于该L形内侧壁的不同平面上。为便于对应不同大小的雨水量,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低于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其中,上述L形结构10可以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且该水平段和竖直段所围成的角度并不局限于90°,还可以为任意合适的角度,例如大于90°的100°,或者小于90°的80°,只要该水平段和竖直段大致形成为L形结构即可,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中。在本文中,“L形内侧壁”是指在L形结构中面向该L形结构所围成的夹角小于180°的一侧的侧壁,相应地,该“L形外侧壁”是指在L形结构中面向该L形结构所围成的夹角大于180°的一侧的侧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和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是为了便于说明该空心路缘石的雨水渗透位置而虚拟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样,将本公开提供的空心路缘石铺装到路面两侧,不仅可以实现路缘石原有的路面雨水遮挡功能,还能有效地排水,防止下水口和管道的堵塞,且施工方便,维护简单。具体地,当雨水量较小时,雨水可以首先通过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进入第一导水沟槽1,并通过该第一导水沟槽1流向指定收集位置;当雨水量较大(如暴雨)时,雨水还是首先通过第一导水沟槽1排水,当第一导水沟槽1排水过慢或者来不及排水时,雨水还可以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进入第二导水沟槽2,并通过该第二导水沟槽2流向另一指定收集位置,以此方式将进水口由原有的点式排水改为新的面式排水,且能对应不同大小雨水的收集,避免进水口堵塞和管道堵塞等问题。其中,面式排水是指雨水可以沿多个方向进行排水,其中包括沿路缘石的延伸方向(例如马路的延伸方向),以及沿着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流向该收集位置的导通方向。上述路缘石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该分体式结构可以包括例如用混凝土粘接而成的两块路缘石,该两块路缘石中的一者形成有上述第一导水沟槽1,另一者形成有第二导水沟槽2,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路缘石为整体式结构,即,路缘石为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10。换言之,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均一体形成于该整体式的路缘石内。以此方式,使得施工方便,维护简单,承载力可靠,稳定性强。为同时实现雨水的收集和过滤功能,如图2和图4所示,L形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心路缘石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心路缘石,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10)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路缘石,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为L形结构(10)的路缘石,该路缘石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且同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沟槽(1)和第二导水沟槽(2),所述L形结构的L形内侧壁包括水平段侧壁和竖直段侧壁,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位于所述水平段侧壁上,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位于所述竖直段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入水点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为一体成型的所述L形结构(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第一路缘石(11),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第二路缘石(12),所述路缘石还包括铺装到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上表面的透水盖板(3),该透水盖板(3)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入水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导水沟槽(1)的第一路缘石(11),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导水沟槽(2)的第二路缘石(12),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底壁(110)与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底壁(120)平齐,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右侧壁(111)与所述第二路缘石(12)的左侧壁(121)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缘石(11)还包括左侧壁(112)和一对顶壁(113),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左侧壁(112)和右侧壁(111)分别从所述第一路缘石(11)的底壁(110)的左右边缘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路缘石(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卫坤简聪吴连波秦升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