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遵林专利>正文

预定位大行程焊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164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先定位后焊接,定位更准确,提高了焊接设备利用率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包括竖电极杆、前座和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分别与上拉杆和下拉杆相连,上拉杆和下拉杆的前端分别与前座相连,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之间设置有气弹簧和气钢,所述气弹簧一端与上拉杆前端相连,气弹簧的另一端与后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气缸位于气弹簧和下拉杆之间,气缸的两端分别与前座和后座相连,所述竖电极杆设置在前座前端,并与前座前端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采用一次定位,定位更加准确;使竖电极杆抬升更高,电极可以抬高600mm,方便工件上下搬运,减少使用者劳动强度;不会出现焊接位置出现偏差的现象,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成本。

Pre positioned large stroke welding ar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st position after welding, more accurate positioning, improve the welding a large stroke arm welding equipment utilization, including vertical electrode rod, front and rear sea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ack sea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connecting rod rod, an upper pull rod and a lower rod end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seat, the upper and lower pull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ull rod and steel gas spring, one end of the gas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pull rod, and the rear gas spring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e cylinder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air spring and the lower pull rod,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nd rear seat. The vertical electrode rod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seat front, front seat and front end connected together, a large stroke welding arm 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positioning, more accurate positioning; the vertical rod electrode lifting higher electro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aise the 600mm to facilitate the upper and lower movement of the workpiece,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users, and can not appear the deviation of the welding posi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cost in the process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定位大行程焊臂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定位大行程焊臂。
技术介绍
焊臂是带动焊头工作的机械装置,电极只能抬高80mm-150mm,高距离的工作上下搬运工件不方便,影响了焊接设备利用率,现有的设备在焊接过程中电极移位或没有预定位就进行焊接工艺,经常出现焊接位置出现偏差现象,需要重复焊接,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也增加了焊接过程的时间,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成本。当需焊接的物品上需要多处焊接时,需整体移动工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先定位后焊接,定位会更准确,提高了焊接设备利用率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本技术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包括竖电极杆、前座和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分别与上拉杆和下拉杆相连,上拉杆和下拉杆的前端分别与前座相连,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的前端分别与前座活动连接,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之间设置有气弹簧和气钢,所述气弹簧一端与上拉杆前端相连,气弹簧的另一端与后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气缸位于气弹簧和下拉杆之间,气缸的两端分别与前座和后座相连,所述竖电极杆设置在前座前端,并与前座前端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外侧分别设置有上防护罩和下防护罩。进一步的,所述后座安装气缸处向前凸出。进一步的,所述竖电极杆上设置有手柄。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该预定位大行程焊臂采用一次定位,定位更加准确;2、使竖电极杆抬升更高,电极可以抬高600mm,方便工件上下搬运;3、不会出现焊接位置出现偏差的现象,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成本;4、在需多处焊接时,无需整体移动工件,减少使用者劳动强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未焊接时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预定位大行程焊臂,包括竖电极杆1、前座5和后座10,后座10分别与上拉杆8和下拉杆9相连,上拉杆8和下拉杆9的前端分别与前座5相连,上拉杆8和下拉杆9的前端分别与前座5活动连接,上拉杆8和下拉杆9之间设置有气弹簧7和气缸6,气弹簧7一端与上拉杆8前端相连,气弹簧7的另一端与后座10连接在一起,气缸6位于气弹簧7和下拉杆9之间,气缸6的两端分别与前座5和后座10相连,竖电极杆1设置在前座5前端,并与前座5前端连接在一起。上拉杆8和下拉杆9外侧分别设置有上防护罩4和下防护罩3。后座10安装气缸6处向前凸出。竖电极杆1上设置有手柄2。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焊接时用手按下手柄2使竖电极杆1的电极头压紧工件,并按动焊接开关,气缸6自动加压并进行焊接,焊接时气缸杆伸出,气缸6向下斜和竖电极杆1行成一个夹角并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焊接完成。焊接完成后,用手抬起手柄2,竖电极杆1向上行走,同时气缸杆回缩,竖电极杆1向上行走一定位置后使气缸6平行,竖电极杆1继续向上行走这时气缸6超过了水平位置,此时气缸6向外伸使电极升的更高。竖电极杆1继续向上行走时由于气弹簧7的存在,预定位大行程焊臂上下运动会更轻松,最高可以升高500mm~600mm的高度,上下工件很方便,上下工件的时候焊臂无需下落,便可实现上下较深箱体工件的焊接,在需要多处焊接时,无需整体移动工件,从而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预定位大行程焊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定位大行程焊臂,包括竖电极杆(1)、前座(5)和后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10)分别与上拉杆(8)和下拉杆(9)相连,上拉杆(8)和下拉杆(9)的前端分别与前座(5)相连,所述上拉杆(8)和下拉杆(9)的前端分别与前座(5)活动连接,所述上拉杆(8)和下拉杆(9)之间设置有气弹簧(7)和气缸(6),所述气弹簧(7)一端与上拉杆(8)前端相连,气弹簧(7)的另一端与后座(10)连接在一起,所述气缸(6)位于气弹簧(7)和下拉杆(9)之间,气缸(6)的两端分别与前座(5)和后座(10)相连,所述竖电极杆(1)设置在前座(5)前端,并与前座(5)前端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定位大行程焊臂,包括竖电极杆(1)、前座(5)和后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10)分别与上拉杆(8)和下拉杆(9)相连,上拉杆(8)和下拉杆(9)的前端分别与前座(5)相连,所述上拉杆(8)和下拉杆(9)的前端分别与前座(5)活动连接,所述上拉杆(8)和下拉杆(9)之间设置有气弹簧(7)和气缸(6),所述气弹簧(7)一端与上拉杆(8)前端相连,气弹簧(7)的另一端与后座(10)连接在一起,所述气缸(6)位于气弹簧(7)和下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遵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遵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