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535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应用于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其包括:均温膜,其在选定平面或曲面上沿选定方向连续延伸,并依次与储能装置中的各电芯的至少局部表面相接触;所述均温膜包括具有极好传热性能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沿所述选定方向连续延伸,并可与所述储能装置紧密连接;并且在所述均温膜与相应电芯表面的接触界面处还分布有离型剂或压敏胶,用以使所述均温膜与相应电芯表面无缝贴合。籍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可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有效保障均温效果,提升储能装置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
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组等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属新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锂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锂电池在使用时,还需克服较多的技术问题,例如,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一般不宜直接在过热或过冷环境中使用。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因其内阻原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从而引起电芯产生较大的温升。由于电池组内电芯数量多,排列密集,只有位于电池组外侧的电芯易被外界空气冷却,而内部电芯因缺少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散热效果极差,与电池组内外侧的电芯相比往往会形成超过5℃以上的温升,给电芯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传统解决办法包括:在电池组内安装微型风扇进行强制对流,但由于电池组内空间受限,这种方式均温效果十分不理想;或者,在电池组下面加循环液再通过制冷器降温,这种方式效果一般且严重影响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为此,本案技术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储能装置均温结构,通过在锂电池组内引入一具有极好传热性能的均温膜,并使之与锂电池组中的各电芯相接触,从而调控锂电池组内各电芯的温度均一性。然则,此种均温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电芯之间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膜,其在选定平面或曲面上沿选定方向连续延伸,并依次与储能装置中的各电芯的至少局部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均温膜包括沿所述选定方向连续延伸的导热层,而且在所述均温膜与相应电芯表面的接触界面处还分布有离型层或压敏胶层,所述离型层或压敏胶层用于使所述均温膜与相应电芯表面在所述接触界面处无缝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9 CN 20162110640881.应用于储能装置的高效均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膜,其在选定平面或曲面上沿选定方向连续延伸,并依次与储能装置中的各电芯的至少局部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均温膜包括沿所述选定方向连续延伸的导热层,而且在所述均温膜与相应电芯表面的接触界面处还分布有离型层或压敏胶层,所述离型层或压敏胶层用于使所述均温膜与相应电芯表面在所述接触界面处无缝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均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含紧密排布的复数个电芯,所述均温膜与该复数个电芯的外壁和/或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至少局部区域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均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均温膜,该两个以上均温膜均沿波浪形曲面连续延伸,并分别从储能装置的相背对的两侧将各电芯的外壁包覆,且配合形成将各电芯外壁完全包裹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均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膜沿波浪形曲线在储能装置中的各电芯之间连续穿过,同时共形覆设在各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