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818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和附油腔,隔板的端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顶部通过隔板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在导气腔、附油腔以及连通口内填充活性炭,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和滤盖,上盖位于附油腔的正上方,滤盖位于导气腔的正上方,上盖上设有与附油腔连通的燃气吸附口和燃气脱附口,滤盖上设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大气口,该碳罐采用隔板将导气腔和附油腔隔开并通过连通口连通导气腔和附油腔的方式使得空气在导气腔和附油腔之间流通快速且流动方向精准,保证了吸附燃油和脱附燃油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罐,尤其是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
技术介绍
碳罐一般装在汽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气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碳罐大气口是和客体一同注塑成型的,成型后外接空气过滤装置会使碳罐整体的占用面积过大,并且是不可更换的。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因灰尘和水分的凝固,而引起大气口的堵塞,导致碳罐内部的燃油蒸汽不脱附,或者发动机负压直接抽油箱,最后使得油箱被发动机负压所挤压变形,而且现在碳罐内部的活性炭的填充密度无法调节,存在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罐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和附油腔,隔板的端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顶部通过隔板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在导气腔、附油腔以及连通口内填充活性炭,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和滤盖,上盖位于附油腔的正上方,滤盖位于导气腔的正上方,上盖上设有与附油腔连通的燃气吸附口和燃气脱附口,滤盖上设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大气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底部通过压板密封,压板上设有海绵密封板,活性炭位于海绵密封板的上方,壳体的底部设有底盖,底盖通过缓冲机构与压板连接。上述的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板底部的凸缘以及位于底盖上的凹槽,凹槽与凸缘之间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位于凹槽内,另一端套设在凸缘的外侧,压板与底盖之间设有多个升降气缸。上述的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所述压板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的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所述燃气吸附口和燃气脱附口上覆盖无纺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车用碳罐的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和附油腔,隔板的端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顶部通过隔板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在导气腔、附油腔以及连通口内填充活性炭,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和滤盖,上盖位于附油腔的正上方,滤盖位于导气腔的正上方,上盖上设有与附油腔连通的燃气吸附口和燃气脱附口,滤盖上设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大气口,燃油蒸汽从燃气吸附口进入到附油腔内,燃油被吸附在活性炭上被储存,气体从大气口排出,需要进行燃油二次利用时,外界空气从大气口进入到导气腔内,空气将活性炭上储存的燃油从燃气脱附口带出进入到发电机内燃烧,该碳罐采用隔板将导气腔和附油腔隔开并通过连通口连通导气腔和附油腔的方式使得空气在导气腔和附油腔之间流通快速且流动方向精准,保证了吸附燃油和脱附燃油的效率,而且壳体的底部设有底盖,底盖通过缓冲机构与压板连接,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板底部的凸缘以及位于底盖上的凹槽,凹槽与凸缘之间设置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位于凹槽内,另一端套设在凸缘的外侧,压板与底盖之间设有多个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可以带动压板以及压板上的海绵密封板适当地上下运动,升降气缸带动海绵密封板上升时,连通口的口径变小且空腔内的活性炭之间的间隙变小,适合碳罐在前期阶段使用,在活性炭出现轻微堵塞时,升降气缸可以带动海绵密封板下降,连通口的口径变大且空腔内的活性炭之间的间隙变大,便于燃油蒸汽进入到附油腔内被活性炭吸附,从而适当控制吸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板2,隔板2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3和附油腔4,隔板2的端部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5,导气腔3和附油腔4的顶部通过隔板2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5连通,在导气腔3、附油腔4以及连通口5内填充活性炭6,壳体1的顶部设有上盖7和滤盖8,上盖7位于附油腔4的正上方,滤盖8位于导气腔3的正上方,上盖7上设有与附油腔4连通的燃气吸附口71和燃气脱附口72,滤盖8上设有与导气腔3连通的大气口81;导气腔3和附油腔4的底部通过压板9密封,压板9上设有海绵密封板10,活性炭6位于海绵密封板10的上方,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盖11,底盖11通过缓冲机构与压板9连接,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板9底部的凸缘91以及位于底盖11上的凹槽111,凹槽111与凸缘91之间设置缓冲弹簧12,缓冲弹簧12的一端位于凹槽111内,另一端套设在凸缘91的外侧,压板9与底盖11之间设有多个升降气缸13。进一步,压板9的边缘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燃气吸附口71和燃气脱附口72上覆盖无纺布14。该车用碳罐的壳体内设有隔板2,隔板2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3和附油腔4,隔板2的端部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5,导气腔3和附油腔4的顶部通过隔板2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5连通,在导气腔3、附油腔4以及连通口5内填充活性炭6,壳体1的顶部设有上盖7和滤盖8,上盖7位于附油腔4的正上方,滤盖8位于导气腔3的正上方,上盖7上设有与附油腔4连通的燃气吸附口71和燃气脱附口72,滤盖8上设有与导气腔3连通的大气口81,燃油蒸汽从燃气吸附口71进入到附油腔4内,燃油被吸附在活性炭6上被储存,气体从大气口81排出,需要进行燃油二次利用时,外界空气从大气口81进入到导气腔3内,空气将活性炭6上储存的燃油从燃气脱附口72带出进入到发电机内燃烧,该碳罐采用隔板2将导气腔3和附油腔4隔开并通过连通口5连通导气腔3和附油腔4的方式使得空气在导气腔3和附油腔4之间流通快速且流动方向精准,保证了吸附燃油和脱附燃油的效率,而且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盖11,底盖11通过缓冲机构与压板9连接,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板9底部的凸缘91以及位于底盖11上的凹槽111,凹槽111与凸缘91之间设置缓冲弹簧12,缓冲弹簧12的一端位于凹槽111内,另一端套设在凸缘91的外侧,压板9与底盖11之间设有多个升降气缸13,升降气缸13可以带动压板9以及压板9上的海绵密封板10适当地上下运动,升降气缸13带动海绵密封板10上升时,连通口5的口径变小且空腔内的活性炭6之间的间隙变小,适合碳罐在前期阶段使用,在活性炭出现轻微堵塞时,升降气缸13可以带动海绵密封板10下降,连通口5的口径变大且空腔内的活性炭6之间的间隙变大,便于燃油蒸汽进入到附油腔4内被活性炭吸附,从而适当控制吸附效率。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板,其特征在于,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和附油腔,隔板的端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顶部通过隔板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在导气腔、附油腔以及连通口内填充活性炭,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和滤盖,上盖位于附油腔的正上方,滤盖位于导气腔的正上方,上盖上设有与附油腔连通的燃气吸附口和燃气脱附口,滤盖上设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大气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底部通过压板密封,压板上设有海绵密封板,活性炭位于海绵密封板的上方,壳体的底部设有底盖,底盖通过缓冲机构与压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牢固的车用碳罐,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隔板,其特征在于,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导气腔和附油腔,隔板的端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顶部通过隔板隔开,底部通过连通口连通,在导气腔、附油腔以及连通口内填充活性炭,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和滤盖,上盖位于附油腔的正上方,滤盖位于导气腔的正上方,上盖上设有与附油腔连通的燃气吸附口和燃气脱附口,滤盖上设有与导气腔连通的大气口;导气腔和附油腔的底部通过压板密封,压板上设有海绵密封板,活性炭位于海绵密封板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东旭吕秦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科效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