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热负荷越来越高,极易导致润滑油油温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润滑效果,甚至导致润滑失效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通常做法是在油底壳底面上加设散热筋,还加装风冷或水冷机油冷却器,增加了发动机的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同时相关部件的加工难度和成本也显著增加。为了满足不同热负荷下面的润滑油冷却并且成本低,可靠性好的要求,需要从油底壳的结构、冷却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强发动机油底壳散热能力,有效降低机油温度的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的外底面向外凸起形成有散热筋,油底壳本体的内底面且对应各散热筋的位置均设置有沿散热筋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槽。在本专利技术中,机油在油底壳本体内底面流动,位于油底壳本体外底面的散热筋能够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油底壳本体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的外底面向外凸起形成有散热筋,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的内底面且对应各散热筋的位置均设置有沿散热筋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的外底面向外凸起形成有散热筋,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的内底面且对应各散热筋的位置均设置有沿散热筋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横筋,两条横筋上依次交错设置有朝向对方延伸的纵筋,以形成迂回弯曲状的流槽,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下方还设置有油底壳盖板,油底壳盖板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面密封连接在一起,以使流槽与油底壳盖板之间形成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散热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晖,杨靖,杨秀林,张勇,冯仁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