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12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高效地制造具有布线束、保持该布线束的保持部及组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的线束、且能应对形状不同的卡合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由此制造的线束及保持部件。为了制造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和保持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而使用模具,该模具具有贯穿配置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配置的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和与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卡合部配置空间。在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之后成为卡合部的预先准备的镶嵌部件。使熔融树脂从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而将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并冷却固化。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device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 wire harness and holding memb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which can efficiently keep the wiring harness wiring harness, holding part and assembly beam to body the clamping part of the harness, and can handle different shape of the fastening part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wire harness manufactured thereby keeping component. In order to use the mold manufacturing is mounted to a vehicle body for clamping and holding part of the beam wiring harness, the mold has a hole, through the beam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wiring wiring wiring configuration of the beam beam will be surrounded by a peripheral annular holding portion, and forming space and keeping space with the clamping part forming part of the configuration space. After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clamping part configuration space, the pre assembled insert part of the clamping part is formed. The molten resin flow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inserted member and fills the holding portion forming space and cools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2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装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保持部品”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3624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线束的保持部件、具有该保持部件的线束、该线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车辆中,在车体铺设线束等被安装物。在该情况下,由保持部件对形成线束的布线束进行捆扎保持,在此基础上,将该保持部件组装到车体。在这样的保持部件中,具有将布线束用带子进行捆扎的所谓带扣等(参照专利文献1)。在带扣中,设置有带子作为保持布线束的保持部,并且设置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且这些部件形成为一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17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如上述那样以手工操作对布线束进行捆扎的保持部件,进行了在线束上直接成形上述那样的保持部件的技术的开发。即,在模具内配置线束,并向模具内注射树脂,从而将在该线束的外周环状包围的保持部和与该保持部呈一体的卡合部一体且同时成形的技术。根据该技术,由于能同时进行保持部的成型和将线束进行捆扎的捆扎操作,因此能省略由操作员的手进行的捆扎操作,能大幅改善操作效率。然而,在该技术中,在卡合部的形状变得复杂的情况下,新产生了树脂在模具内有可能无法到达成形卡合部的空间的末端的问题。作为该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考虑提高树脂的注射压力以使树脂进入成形空间内的末端的方法。然而,在该情况下,在所成型的保持部有可能产生形状异常。具体而言,在成型时,在成形环状保持部的圆柱状成形空间的中心配置布线束,树脂进入在该布线束的外侧形成的环状空间。由此,成型环状的保持部。然而,在以较高注射压力使树脂流入该环状空间时,布线束被该树脂挤压,而从该圆柱状的成形空间的中心偏移。其结果是,所成型的保持部在布线束偏移一侧厚度变薄,而不能维持保持强度。根据不同情况,所成型的保持部还有可能在布线束偏移一侧中断而不能成为环状。此外,多个布线部件的束即布线束在其外表面具有凹凸。即,在形成布线束的圆柱状的布线部件间,在外表面相邻的布线部件彼此之间产生沿该布线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槽。在提高注射压力的情况下,树脂还有可能沿该槽而漏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关于模具而存在其他问题。卡合部根据车体侧的安装孔的形状而有各种形状。因此,如果对于该各形状而分别使用专用的模具,则需要很多模具,而导致成本增加。进一步的,由于需要区分使用多个模具,因此操作效率也较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高效地制造具有布线束、保持该布线束的保持部及组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的线束、且能应对不同形状的卡合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由此制造的线束及保持部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专利技术效果解决上述问题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和保持所述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模具,该模具具备: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的中途区间配置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将成为所述卡合部的镶嵌部件以设置于该镶嵌部件上的贯穿孔与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内部的卡合部配置空间;以及使熔融树脂从配置于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的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的树脂流入口,在所述模具中,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且在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所述镶嵌部件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从所述树脂流入口流入,并将该熔融树脂经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而向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之后,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形成线束,其中,该线束具备所述布线束、所述保持部和由所述镶嵌部件构成的所述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一体具有在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以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成形的环状部及在所述贯穿孔内成形的芯部、且以与所述镶嵌部件结合的形式成形。解决上述问题的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束,其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保持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而将该布线束以包围的形式保持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芯部;卡合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能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能向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连结部;和贯穿孔,其在所述卡合部贯穿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所述芯部。解决上述问题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与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而将该布线束以包围的形式保持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芯部;卡合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能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能向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连结部;和贯穿孔,其在所述卡合部贯穿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所述芯部。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能同时进行保持部的成型和捆扎线束的捆扎操作,因此能省略以往那样的由操作员的手进行的捆扎操作,能大幅改善操作效率。此外,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由于预先准备具有复杂形状的卡合部作为镶嵌部件,因此不会在卡合部产生形状异常。此外,在上述构成中,可将模具设为以下构成:将具有树脂流入口(所谓的浇口)和卡合部的配置空间的第一模具、以及与第一模具一同形成保持部的成形空间或者具有保持部的成形空间整体的第二模具合模。根据该构成,在将熔融树脂从具有树脂流入口的第一模具向具有保持部成形空间的第二模具引导时,镶嵌部件(即,成形后的卡合部)的贯穿孔成为树脂从第一模具向第二模具的通过路径。由此,根据各种卡合部的形状而准备多种具有树脂流入口的第一模具,另一方面,能使第二模具成为与该全部的第一模具对应的共用的模具。由此,即使是具有形状不同的卡合部的线束,也能高效地制造。此外,所成型的保持部一体形成保持布线束的环状部和在卡合部的贯穿孔内填充的芯部。如果卡合部及保持部的树脂材料相同,则在成型时两者在贯穿孔内一体化,保持部不会从卡合部脱落。此外,即使卡合部和保持部的树脂材料不相同,只要将卡合部的贯穿孔的形状设为具有阻止芯部从该贯穿孔脱落的防脱部的形状,则更加难以发生保持部从卡合部的脱落。例如,如果芯部形成为具有在芯部的轴线方向上该轴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与保持部侧开口成为相同截面的中心轴部和向该轴线的正交方向鼓出的外周部,则防脱部为该外周部。此外,布线束在其外周面存在凹凸。而且,该凹部成为沿布线束的长度方向的槽。因此,填充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的树脂有可能沿布线束的外周面的槽向外部漏出。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树脂流入口位于卡合部配置空间侧,而使树脂首先通过卡合部配置空间(即,卡合部的贯穿孔)后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的树脂随着温度下降而粘度增高,进而压力也下降,因此,难以从呈凹部的布线彼此的间隙向外部泄漏,在防漏的观点上也很合适。此外,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的树脂的压力的下降意味着将位于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中心的布线束从该中心推出的力的下降,因此在能可靠地成型环状的保持部的观点上也很合适。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线束的侧面的图。图1B是图1A的主视图。图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和保持所述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模具,该模具具备: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的中途区间配置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将成为所述卡合部的镶嵌部件以设置于该镶嵌部件上的贯穿孔与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内部的卡合部配置空间;以及使熔融树脂从配置于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的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的树脂流入口,在所述模具中,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且在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所述镶嵌部件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从所述树脂流入口流入,并将该熔融树脂经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而向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之后,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形成线束,其中,该线束具备所述布线束、所述保持部和由所述镶嵌部件构成的所述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一体具有在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以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成形的环状部及在所述贯穿孔内成形的芯部、且以与所述镶嵌部件结合的形式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6 JP 2016-0362411.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和保持所述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模具,该模具具备: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的中途区间配置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将成为所述卡合部的镶嵌部件以设置于该镶嵌部件上的贯穿孔与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内部的卡合部配置空间;以及使熔融树脂从配置于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的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的树脂流入口,在所述模具中,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且在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所述镶嵌部件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从所述树脂流入口流入,并将该熔融树脂经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而向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之后,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形成线束,其中,该线束具备所述布线束、所述保持部和由所述镶嵌部件构成的所述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一体具有在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以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成形的环状部及在所述贯穿孔内成形的芯部、且以与所述镶嵌部件结合的形式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部件在所述贯穿孔的所述保持部结合一侧具有以使该贯穿孔的孔宽度扩大的形式开口的贯穿孔宽度扩大开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具设置中心位置保持构件,该中心位置保持构件对配置于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的布线束进行保持以使其通过环状的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的中心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中心位置保持构件而具备孔形成部,该孔形成部位于与贯穿配置于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面接触的位置、且形成相对于所成型的环状的保持部在内外方向上贯穿的孔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部件一体成形有在所述保持部的成型后成为所述卡合部时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诚伊藤裕亮荻野阳介古木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