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52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复合结构包含不锈钢工件以及塑料层,不锈钢工件具有最终腐蚀面且塑料层是形成于最终腐蚀面上。最终腐蚀面具有尺寸为介于50至300纳米之间的多个纳米结构。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最终腐蚀面的多个纳米结构,改良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之间的结合力。

With stainless steel and plastic material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stainless steel workpie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osite structure with stainless steel material and plastic material, and a stainless steel workpiece.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comprises a stainless steel workpiece and a plastic layer, wherein the stainless steel workpiece has a final corrosion surface and the plastic layer is formed on the final corrosion surface. The final corrosion mask has a variety of nanostructures between 50 and 300 nanometers in size.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bonding force between the stainless steel material and the plastic material through a plurality of nano structures at the end of the corrosion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
技术介绍
在移动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是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不锈钢材料具有诸多优点而成为这些领域所欲积极发展与应用的材料之一。具体来说,不锈钢材料一般可被与塑料材料相互结合而形成智能穿戴设备的组件。在不锈钢材料以及塑料材料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时,现有技术一般是利用卡扣结构或是螺栓结构等结构上的设计来将两种材料彼此结合。然而,如此一来,将会增加制造成本并提高产品结构的复杂性,进而影响产品的美观。因此,仍有需要发展出新的技术,以在不使用额外的固定结构下,通过对材料的表面进行处理而提升不同材料之间的结合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包含一不锈钢工件以及一塑料层,所述不锈钢工件具有一最终腐蚀面且所述塑料层是形成于所述最终腐蚀面上,其中,所述最终腐蚀面具有尺寸为介于50至300纳米之间的多个纳米结构。优选地,多个所述纳米结构是一蜂窝状多孔结构或是一多面体层叠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另外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不锈钢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工件具有一最终腐蚀面,所述最终腐蚀面具有尺寸为介于50至300纳米之间的多个纳米结构。优选地,多个所述纳米结构是一蜂窝状多孔结构或是一多面体层叠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其通过具有特定组成的蚀刻液的使用,以使得不锈钢工件的表面上能形成纳米结构,借此以改良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之间的结合力。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不锈钢工件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第一腐蚀面的不锈钢工件的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第二腐蚀面的不锈钢工件的示意图;图2D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其中一种不锈钢工件的表面显微相片;图3B为图3A的不锈钢工件在进行5分钟的阳极氧化步骤后,所形成的第一腐蚀面的表面显微相片;图3C为图3A的不锈钢工件在进行10分钟的阳极氧化步骤后,所形成的第一腐蚀面的表面显微相片;图3D为图3A的不锈钢工件在形成第二腐蚀面后的表面显微相片;图3E为图3D的局部放大图;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另一种不锈钢工件的表面显微相片;图4B为图4A的不锈钢工件在形成第二腐蚀面后的表面显微相片;以及图4C为图4B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功效。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先予叙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范畴。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将不锈钢工件置入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步骤,以使得不锈钢工件被氧化而形成第一腐蚀面(S100);将具有第一腐蚀面的不锈钢工件置入蚀刻液中进行化学蚀刻步骤,以使得第一腐蚀面被蚀刻而形成第二腐蚀面(S102),其中,第二腐蚀面具有尺寸为介于50至300纳米之间的多个纳米结构;以及,通过注塑成型步骤,将塑料层结合在不锈钢工件的第二腐蚀面上,以形成复合结构(S104)。在进行所述步骤S100至S104前,可以对不锈钢工件1进行前处理步骤。举例而言,前处理步骤可以包括对不锈钢工件1进行清洗或是脱脂,以使得不锈钢工件1的表面清洁无油。请配合图3A以及图4A所示。图3A以及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不同不锈钢工件1的表面显微相片。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锈钢工件1可以使用SUS304或是SUS316系列不锈钢材料所形成。图3A的不锈钢工件1是由SUS304不锈钢材料所制成,而图4A的不锈钢工件1是由SUS316不锈钢材料所形成。如图3A和图4A所示,SUS304不锈钢材料以及SUS316不锈钢材料的表面都具有片状结构(即,不锈钢材料的晶体结构)。相较之下,SUS316不锈钢材料的晶体结构较为致密,而SUS304不锈钢材料的晶体结构较疏松。在不锈钢工件1经过前处理步骤后,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0以及S102对不锈钢工件1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并通过步骤S104而将经过处理的不锈钢工件1与塑料材料结合而形成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S。接下来,将针对步骤S100至S104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A及2B所示。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不锈钢工件的示意图,而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制造方法中,具有第一腐蚀面的不锈钢工件的示意图。在步骤S100中,将不锈钢工件1置入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步骤,以使得不锈钢工件1被氧化而形成第一腐蚀面S1。具体来说,阳极氧化步骤可以通过电化学腐蚀方法而去除不锈钢工件1表面的天然氧化膜结构,并将不锈钢工件1内的金属材料氧化,进而生成第一腐蚀面S1。举例而言,步骤S100中所使用的电解液包含浓度介于100至200克/升的硫酸(H2SO4)以及余量的水。施加于电解液的电压为固定电压,电压范围介于3至5伏之间。阳极氧化步骤的时间为介于5至20分钟。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是使用包含浓度为200克/升的硫酸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对电解液施加3伏的电压,而处理时间为5至10分钟。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处理时间为10分钟。请参阅图3B以及图3C所示。图3B为图3A的不锈钢工件在进行5分钟的阳极氧化步骤后,所形成的第一腐蚀面的表面显微相片,而图3C为图3A的不锈钢工件在进行10分钟的阳极氧化步骤后,所形成的第一腐蚀面的表面显微相片。换句话说,图3B以及图3C同样使用SUS304不锈钢材料来形成不锈钢工件1,只是进行阳极氧化步骤的时间不同。由图3B与图3C的比较可看出,阳极氧化步骤的时间为5分钟时(图3B),虽然不锈钢工件1表面所形成的第一腐蚀面S1已经具有明显的沟槽结构,依然可以看到不锈钢材料本身的晶体分布趋势,因此,图3B所示的结构可以推测主要是不锈钢材料晶体之间的腐蚀所形成。而阳极氧化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时(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不锈钢工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包含一不锈钢工件以及一塑料层,所述不锈钢工件具有一最终腐蚀面且所述塑料层是形成于所述最终腐蚀面上,其中,所述最终腐蚀面具有尺寸为介于50至300纳米之间的多个纳米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不锈钢材料与塑料材料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包含一不锈钢工件以及一塑料层,所述不锈钢工件具有一最终腐蚀面且所述塑料层是形成于所述最终腐蚀面上,其中,所述最终腐蚀面具有尺寸为介于50至300纳米之间的多个纳米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军洪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光宝移动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