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234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其中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分别沿所述换热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多列扁管组件,所有的扁管组件沿换热器的宽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列扁管组件均包括沿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根扁管,同一列扁管组件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扁管之间均设置有翅片,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所有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通过优化扁管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空气进入微通道换热器后的流向,使得背风侧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更高,提高了整个微通道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group respectively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for extending the first heat collecting pipe and collecting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header and second columns of the collecting pipe flat tube assembly includes 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onent extending direction interval the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width of all flat tube, each flat tub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along the first header and the second header extension direction of evenly spaced arrangement of the flat tub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fins are the same row flat tube component in the flat tube, all of the components the tube heigh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staggered two adjacent columns of the flat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by optimizing the arrangement of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thus changing the flow of air into the micro channel, the leeward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of higher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mprove the switching performance of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两个集流管、连通两个集流管的扁管及设在扁管间的翅片构成。扁管内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微通道。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通过集流管的进口端进入到集流管内,然后经由集流管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在理想的情况下,外界空气经过微通道扁管时,会与整个扁管进行均匀热交换。但对微通道冷凝器实验中发现,在微通道管的末端,迎风侧的微通道孔内的制冷剂已经过冷而背风侧微通道孔内的制冷剂仍然处于两相状态。该实验表明,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背风侧与迎风侧相比,由于空气在迎风侧已经被加热或降温处理,背风侧换热不如迎风侧,严重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性能。同时,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在应用于蒸发器时,还会出现吹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能够提升微通道换热器背风侧的换热性能,同时改善微通道换热器应用于蒸发器时出现吹水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分别沿所述换热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多列扁管组件,所有的所述扁管组件沿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每列所述扁管组件均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根扁管,同一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扁管之间均设置有翅片,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所有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优选地,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的高度值为所述翅片高度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扁管组件有2列或3列。进一步地,同一列所述扁管组件中所有的所述扁管相互平行且宽度相等。更进一步地,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的所述扁管宽度相异地设置。更进一步地,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的两组所述扁管之间的夹角为0°~18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能够提升多组微通道换热器中背风组的换热性能,同时改善微通道换热器组应用于蒸发器时出现吹水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由多组微通道换热器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组成,每组所述换热器均包括沿所述换热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且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根扁管,相邻的两根所述扁管之间均设置有翅片,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器中,所有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优选地,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器中,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的高度值为所述翅片高度的一半。进一步地,同一组所述换热器中,所有的所述扁管相互平行且宽度相等。进一步地,相邻两组所述换热器中,所述扁管的宽度相异地设置,或者所述扁管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异地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其中通过将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组件设置成多列,且使得相邻两列扁管组件中的扁管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从而能够增加空气与扁管的接触面积,改变了空气进入微通道换热器后的流向从而增强了空气的扰流,使得背风侧的换热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增大了微通道换热器的热交换率,同时当微通道换热器应用于蒸发器时,可减轻吹水问题。2、本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组,其中将多个微通道换热器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并使得相邻两组换热器中的多个扁管沿换热器组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使得空气与扁管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改变了空气进入微通道换热器组后的流向从而增强了空气的扰流,改善了微通道换热器组的整体热交换性能,以及解决应用于蒸发器时出现的吹水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1中空气进入换热器后的流动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1的换热器中两列扁管一种排列方式的截面示意图;附图4为实施例1的换热器中两列扁管另一种排列方式的截面示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1的换热器中两列扁管第三种排列方式的截面示意图;附图6为实施例1的换热器中两列扁管第四种排列方式的截面示意图;附图7为微通道换热器采用三列扁管组件时,三列扁管的一种排列方式截面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微通道换热器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10、微通道换热器;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扁管组件;31、32、33、扁管;4、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参见附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10包括分别沿换热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连通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的多列扁管组件3。所有的扁管组件3沿换热器的宽度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并且每列扁管组件3均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根扁管。同时,同一列扁管组件3中相邻的两根扁管之间均设置有翅片4。为了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相邻两列扁管组件3中所有的扁管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这里所说的交错排布,指的是,一列扁管组件3上的任一扁管,其与相邻列扁管组件3上最近的扁管之间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均存在高度差,即相邻两列扁管组件3上任意两个扁管在换热器的不同高度位置上。优选地,当相邻两列扁管组件3中的扁管交错排布的高度为翅片4高度的一半时,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最佳。空气进入微通道换热器10后的流动方向如附图2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10中,扁管组件3可设置为多列,优选为2列或3列。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扁管组件3设置为前后两列。该两列扁管组件3中,第一列扁管组件3的所有扁管31均相互平行且宽度相等,第二列扁管组件3上所有扁管32也都相互平行且宽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扁管31与扁管32的宽度相等,且相邻的两个扁管31之间、相邻的两个扁管32之间分别沿换热器10的高度方向间隔的距离也相同。多个扁管31与多个扁管32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的高度值为翅片4高度的一半。如附图3所示,扁管31与扁管32的宽度相等,且相邻的两个扁管31之间、相邻的两个扁管32之间分别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间隔的距离也相同。多个扁管31与多个扁管32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的高度值为翅片4高度的一半。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扁管31与扁管32的宽度值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如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扁管31与扁管32可相互平行地设置,两者的宽度延伸方向均与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相一致,如图3、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扁管31与扁管32之间也可以呈一定的倾角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180°,扁管31与扁管32的宽度延伸方向也可分别与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相倾斜设置:例如图5所示的设置方式中,扁管31与扁管32相互平行设置,其两者的宽度延伸方向与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又如图6所示的设置方式中,扁管32的宽度延伸方向与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相一致,扁管31的宽度延伸方向与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10上扁管组件3设置为三列,第一列扁管组件3的所有扁管31均相互平行且宽度相等,第二列扁管组件3上所有扁管32也都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分别沿所述换热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多列扁管组件,所有的所述扁管组件沿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每列所述扁管组件均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根扁管,同一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扁管之间均设置有翅片,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所有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分别沿所述换热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多列扁管组件,所有的所述扁管组件沿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每列所述扁管组件均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多根扁管,同一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扁管之间均设置有翅片,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所有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的所述扁管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交错的高度值为所述翅片高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件有2列或3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列所述扁管组件中所有的所述扁管相互平行且宽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所述扁管组件中的所述扁管宽度相异地设置。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翔超
申请(专利权)人: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