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10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56
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其中,左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一端,右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另一端,太阳轮轴设置在箱体上,且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具有等速的驱动动力输入,分别通过减速机构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动力经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组合形成比例关系后传递至左侧主减速总成及右侧主减速总成输出至驱动轮轴,用于驱动履带装备行驶,通过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调节比例转向机构外齿圈的转速,使履带装备转向角度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调速幅度成一定比例关系,从而提高履带装备的转向精准性和操作稳定性,适合应用在履带式农业机械装备领域。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 steering gear

The propor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iving device, steering the left proportional steer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sun shaft end, right proportional steer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sun wheel, sun wheel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box on the left and right steering ratio and ratio of steering mechanism with driving power input spe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reduction gear connected with the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 change mechanism the power, hydrostatic stepless speed change mechanism with left and right steering ratio Ratio of steering mechanism are combined to form a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after the transfer to the left and right main reducer assembly main reducer assembly output to the drive wheel for driving, driving and steering mechanism of tracked equipment, outer ring gear through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 change mechanism of adjusting the ratio of the speed of the tracked equipment the steering angle and speed stepless speed change mechanism of hydrostatic amplitud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teering accurac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of the high track equipment are suitable for the field of track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
本技术涉及履带装备动力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
技术介绍
履带装备如履带式工程机械装备、履带式军工机械装备、履带式农业机械装备等,当履带两侧的转速出现差异即可实现转向;然而履带式工程机械装备和履带式军工机械装备通常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由于这些履带式产品主要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履带行驶,传动系统反而相对简单,几乎无变速器、驱动桥等装备,这类履带装备的转向主要采用液压阀调整两侧履带速度而实现转向;但在履带式农业机械装备通常采用变速器驱动,在其变速器内部设置动力分离或分流装置,使得左右侧动力出现转速差而实现转向,主要有牙嵌式离合器转向装置、行星齿轮转向装置和液控差速转向装置方案等,其中,牙嵌式离合器转向装置由于通过分离与结合输出至驱动履带两侧的动力实现转向,转向精度低,转向时单侧动力中断,降低了驱动力或陷车后的脱困能力;行星齿轮转向装置和液控差速转向装置虽然解决了转向时动力中断问题,但其转向精度低,准确性差,转向操控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包括箱体、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减速机构、左侧主减速总成及右侧主减速总成;其中,左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一端,右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另一端,太阳轮轴设置在箱体上,且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具有等速的驱动动力输入,分别通过减速机构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动力经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组合形成比例关系后传递至左侧主减速总成及右侧主减速总成输出至驱动轮轴,用于驱动履带装备行驶,通过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调节比例转向机构外齿圈的转速,使履带装备转向角度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调速幅度成一定比例关系,从而提高履带装备的转向精准性和操作稳定性;各机构具体结构如下:减速机构中,转向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并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另一端安装有与转向主动锥齿轮啮合的转向从动锥齿轮;在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与转向轴之间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并伸出箱体安装在减速左端盖内,另一端安装有中间轴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还安装有用于与液压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轴从动齿轮,减速左端盖安装在左行星轮壳上;转向轴两端分别支撑在箱体上并伸出箱体,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分别安装在转向轴的伸出部位,与中间轴主动齿轮啮合的转向轴从动齿轮安装在转向轴上;与右转向齿轮啮合的右转向惰轮齿轮安装在右转向惰轮轴上,右转向惰轮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减速右端盖内,减速右端盖安装右行星轮壳上;左侧比例转向机构中,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副变速输出轴上,太阳轮轴一端设置有左太阳轮并伸出左齿圈支撑架安装在左外端盖内,中部安装有与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啮合的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动力经挡位变换后传递至副变速输出轴,再传递至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通过花键驱动太阳轮轴,左外端盖安装在左行星轮壳上;太阳轮轴上还安装有左行星架轴,左行星架轴上安装有与左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啮合的左行星架轴主动齿轮,且左行星轮设置在左行星轮支撑销上,左行星轮围绕左行星轮支撑销旋转,左行星轮与左太阳轮啮合,左齿圈紧固在左齿圈支撑架上,同时左齿圈内齿与左行星轮啮合,左齿圈外齿与左转向齿轮啮合;右侧比例转向机构中,太阳轮轴另一端设置有右太阳轮并伸出右齿圈支撑架安装在右外端盖内,右外端盖安装在右行星轮壳上;太阳轮轴上还安装有右行星架轴,右行星架轴上安装有与右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啮合的右行星架轴主动齿轮,且右行星轮设置在右行星轮支撑销上,右行星轮围绕右行星轮支撑销旋转,右行星轮与右太阳轮啮合,右齿圈紧固在右齿圈支撑架上,同时右齿圈内齿与右行星轮啮合,右齿圈外齿与右转向齿轮啮合;左侧主减速总成中,左驱动轮轴一端安装在左减速端盖内并伸出左减速端盖,另一端安装有与左行星架轴主动齿轮啮合的左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左减速端盖安装在箱体上;右侧主减速总成中,右驱动轮轴一端安装在右减速端盖内并伸出右减速端盖,另一端安装有与右行星架轴主动齿轮啮合的右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右减速端盖安装在箱体上。在本技术中,左行星轮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左行星轮围绕左行星轮支撑销旋转的左行星轮铜套,此处左行星轮铜套相当于滑动轴承。在本技术中,右行星轮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右行星轮围绕右行星轮支撑销旋转的右行星轮铜套,此处右行星轮铜套相当于滑动轴承。在本技术中,太阳轮轴上安装有套筒。在本技术中,在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处设置有角接触轴承与卡环。在本技术中,中间轴上设置有用于进行限位的卡环。在本技术中,转向轴上设置有用于进行限位的卡环。在本技术中,左加强套安装在伸出左减速端盖的左驱动轮轴上,右加强套安装在伸出右减速端盖的右驱动轮轴上。在本技术中,伸出左减速端盖的左驱动轮轴端部通过轴承支撑,轴承内侧安装有密封圈与卡环。在本技术中,伸出右减速端盖的右驱动轮轴端部通过轴承支撑,轴承内侧安装有密封圈与卡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合形成了比例转向机构,使得履带装备具有转向角速度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调速幅度成一定比例关系的转向特性,从而提高履带装备的转向精准性和操作稳定性,转向操控性好;在转向同时单侧动力不中断,适合应用在履带式农业机械装备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左侧比例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主减速总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2的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包括箱体X1、左侧比例转向机构TL、右侧比例转向机构TR、减速机构TD、输出轴主动锥齿轮T1、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T2、左侧主减速总成ML及右侧主减速总成MR,左侧比例转向机构TL与右侧比例转向机构TR共同支撑在太阳轮轴TL11上,太阳轮轴TL11安装在箱体X1上,左侧比例转向机构TL、右侧比例转向机构TR分别通过减速机构TD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H连接,左侧主减速总成ML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TL连接,右侧主减速总成MR与右侧比例转向机构TR连接,动力经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H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TL、右侧比例转向机构TR组合形成比例关系后传递至左侧主减速总成ML及右侧主减速总成MR,输出至驱动轮轴ML11、MR11,用于驱动履带装备行驶,通过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H调节比例转向机构T外齿圈的转速,使履带装备转向角度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H调速幅度成一定比例关系,从而提高履带装备的转向精准性和操作稳定性;参见图3~4所示,减速机构TD包括从动锥齿轮输入轴TD11、中间轴TD12、转向轴TD13、右转向惰轮轴TD14、转向主动锥齿轮TD21、转向从动锥齿轮TD22、液压输出齿轮TD23、中间轴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

【技术保护点】
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包括箱体、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减速机构、左侧主减速总成及右侧主减速总成;其特征在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一端,右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另一端,太阳轮轴设置在箱体上,且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分别通过减速机构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左侧主减速总成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连接,右侧主减速总成与右侧比例转向机构连接;各机构具体结构如下:减速机构中,转向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并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另一端安装有与转向主动锥齿轮啮合的转向从动锥齿轮;在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与转向轴之间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并伸出箱体安装在减速左端盖内,另一端安装有中间轴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还安装有用于与液压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轴从动齿轮,减速左端盖安装在左行星轮壳上;转向轴两端分别支撑在箱体上并伸出箱体,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分别安装在转向轴的伸出部位,与中间轴主动齿轮啮合的转向轴从动齿轮安装在转向轴上;与右转向齿轮啮合的右转向惰轮齿轮安装在右转向惰轮轴上,右转向惰轮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减速右端盖内,减速右端盖安装右行星轮壳上;左侧比例转向机构中,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副变速输出轴上,太阳轮轴一端设置有左太阳轮并伸出左齿圈支撑架安装在左外端盖内,中部安装有与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啮合的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动力经挡位变换后传递至副变速输出轴,再传递至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通过花键驱动太阳轮轴,左外端盖安装在左行星轮壳上;太阳轮轴上还安装有左行星架轴,左行星架轴上安装有与左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啮合的左行星架轴主动齿轮,且左行星轮设置在左行星轮支撑销上,左行星轮围绕左行星轮支撑销旋转,左行星轮与左太阳轮啮合,左齿圈紧固在左齿圈支撑架上,同时左齿圈内齿与左行星轮啮合,左齿圈外齿与左转向齿轮啮合;右侧比例转向机构中,太阳轮轴另一端设置有右太阳轮并伸出右齿圈支撑架安装在右外端盖内,右外端盖安装在右行星轮壳上;太阳轮轴上还安装有右行星架轴,右行星架轴上安装有与右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啮合的右行星架轴主动齿轮,且右行星轮设置在右行星轮支撑销上,右行星轮围绕右行星轮支撑销旋转,右行星轮与右太阳轮啮合,右齿圈紧固在右齿圈支撑架上,同时右齿圈内齿与右行星轮啮合,右齿圈外齿与右转向齿轮啮合;左侧主减速总成中,左驱动轮轴一端安装在左减速端盖内并伸出左减速端盖,另一端安装有与左行星架轴主动齿轮啮合的左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左减速端盖安装在箱体上;右侧主减速总成中,右驱动轮轴一端安装在右减速端盖内并伸出右减速端盖,另一端安装有与右行星架轴主动齿轮啮合的右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右减速端盖安装在箱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比例差速转向行驶装置,包括箱体、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减速机构、左侧主减速总成及右侧主减速总成;其特征在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一端,右侧比例转向机构设置在太阳轮轴另一端,太阳轮轴设置在箱体上,且左侧比例转向机构、右侧比例转向机构分别通过减速机构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左侧主减速总成与左侧比例转向机构连接,右侧主减速总成与右侧比例转向机构连接;各机构具体结构如下:减速机构中,转向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并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连接,另一端安装有与转向主动锥齿轮啮合的转向从动锥齿轮;在从动锥齿轮输入轴与转向轴之间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并伸出箱体安装在减速左端盖内,另一端安装有中间轴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还安装有用于与液压输出齿轮啮合的中间轴从动齿轮,减速左端盖安装在左行星轮壳上;转向轴两端分别支撑在箱体上并伸出箱体,左转向齿轮与右转向齿轮分别安装在转向轴的伸出部位,与中间轴主动齿轮啮合的转向轴从动齿轮安装在转向轴上;与右转向齿轮啮合的右转向惰轮齿轮安装在右转向惰轮轴上,右转向惰轮轴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减速右端盖内,减速右端盖安装右行星轮壳上;左侧比例转向机构中,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安装在副变速输出轴上,太阳轮轴一端设置有左太阳轮并伸出左齿圈支撑架安装在左外端盖内,中部安装有与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啮合的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动力经挡位变换后传递至副变速输出轴,再传递至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太阳轮轴从动锥齿轮通过花键驱动太阳轮轴,左外端盖安装在左行星轮壳上;太阳轮轴上还安装有左行星架轴,左行星架轴上安装有与左驱动轮轴从动齿轮啮合的左行星架轴主动齿轮,且左行星轮设置在左行星轮支撑销上,左行星轮围绕左行星轮支撑销旋转,左行星轮与左太阳轮啮合,左齿圈紧固在左齿圈支撑架上,同时左齿圈内齿与左行星轮啮合,左齿圈外齿与左转向齿轮啮合;右侧比例转向机构中,太阳轮轴另一端设置有右太阳轮并伸出右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祝张苏丁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萨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