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式注入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05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塞式注入泵,泵体的内部为空腔,其前端和后端均开口,活塞位于泵体的内部空腔中,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在活塞的一端面上并向泵体的后端口外延伸,前端盖盖在泵体的前端口上,前端盖的端面上开有注入孔并通向泵体的内部空腔,后端盖盖在泵体的后端口上,活塞杆穿过后端盖,后端盖的端面上开有透气孔,与泵体的内部空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拆卸清洁,能够重复利用,能够提供较大的压力,使得注入变得容易,可设计满足需要的泵体空腔以能够容纳足够的注入液。

Piston type injection pu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iston type injection pump, the pump body is inside the cavity, the front end and the back end opening, the piston in the pump body inner cavity, one end of the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pump body and extends after the port on one end surface of the piston, the front cover on the front port of the pump body end, the front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injection hole and the internal cavity of the pump body to the rear cover, after the port of the pump body, the piston rod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end cover, the end of the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ir holes, which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side cavity of the pump body.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piston pump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cleaning, can be recycled, can provide greater pressure, make the design easier, meet the need of the pump body cavity to accommodate enough liquid in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式注入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入泵,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式注入泵。
技术介绍
目前液化气船液罐吊装过程中,环氧浇注主要有两种方式:1、预先涂抹好高粘度的环氧以后将液罐落到位;2、液罐先落到位,将粘度很低的环氧利用成套设备充注到鞍座内。但是这两种浇注方式均有不足之处,即无法百分之百保证液罐层压木与鞍座之间的空间能够完全充满环氧,尤其是预先涂抹的方式,出现空腔的可能性更大。环氧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较高的时候,环氧的流动性会变得很好,即使在鞍座内放置了横向阻挡木条,在两侧较陡处环氧仍旧会很快向下侧流动,留在高处鞍座上的环氧就会变少,当液罐落座后,两舷高处的鞍座内非常容易出现空腔,不能填充满环氧。这将可能对船舶后期运行存有不确定的潜在影响。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类似的环氧充注工具,主要有以下不足:成本较大;一些小型的手动泵,例如硅胶枪、牛油枪等,可提供的压力较小,针对于鞍座下间隙比较小的间隙,很难将环氧注入进去;而且每次可容纳的环氧量很少,需频繁拆卸填充环氧;相关大型填补工装较为笨重,结构复杂,灵活性差,不方便在船上狭小空间使用;不可拆卸,清洗难度大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式注入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入工具提供的压力较小、注入困难,或结构复杂、灵活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塞式注入泵,所述活塞式注入泵至少包括:泵体、活塞、活塞杆、前端盖、后端盖,泵体的内部为空腔,其前端和后端均开口,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泵体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塞的一端面上并向所述泵体的后端口外延伸,所述前端盖盖在所述泵体的前端口上,所述前端盖的端面上开有注入孔并通向泵体的内部空腔,所述后端盖盖在所述泵体的后端口上,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后端盖,所述后端盖的端面上开有透气孔,与所述泵体的内部空腔相通。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为螺杆式,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与其配对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泵体的前端口的外侧面套有第一环形体,所述前端盖与所述第一环形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前端盖与所述第一环形体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前端盖的侧面安装有第一手柄。优选地,所述活塞的与所述活塞杆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垫,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的端面上。优选地,所述泵体的后端口的外侧面套有第二环形体,所述后端盖与所述第二环形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端盖与所述第二环形体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端盖的侧面安装有第二手柄。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泵体的后端口外侧的端部安装有第三手柄。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拆卸清洁,能够重复利用,能够提供较大的压力,使得注入变得容易,可设计满足需要的泵体空腔以能够容纳足够的注入液。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泵体2活塞3活塞杆4前端盖5后端盖6注入孔7透气孔8第一环形体9第一手柄10密封垫11第二环形体12第二手柄13第三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塞式注入泵,活塞式注入泵至少包括:泵体1、活塞2、活塞杆3、前端盖4、后端盖5,泵体1的内部为空腔,其前端和后端均开口,活塞2位于泵体1的内部空腔中,活塞杆3的一端连接在活塞2的一端面上并向泵体1的后端口外延伸,前端盖4盖在泵体1的前端口上,前端盖4的端面上开有注入孔6并通向泵体1的内部空腔,后端盖5盖在泵体1的后端口上,活塞杆3穿过后端盖5,后端盖5的端面上开有透气孔7,与泵体1的内部空腔相通。注入孔6安装有接头,以方便与外部的注入设备相连接,可采用单头外螺纹接头。本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将注入液充注至泵体1的空腔内,盖上前端盖,通过向前端盖4的方向移动活塞杆3,从而将注入液从注入孔6中推出,在充注注入液时,可以从泵体1的前端口充注,也可以从泵体1的后端口充注。透气孔7用于在活塞杆3向后端口方向移动时,能够排出泵体1内部空腔的气体,向前端口方向移动时,能够吸入外部的气体,以实现活塞杆3的前后移动操作。本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注入工具能够提供较大的压力,使得注入变得容易,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设计满足需要的泵体空腔以能够容纳足够的注入液。活塞杆3为螺杆式,后端盖5上设置有与其配对的螺纹孔,以便于活塞杆3穿过后端盖5并实现活塞杆3的前后移动。泵体1的前端口的外侧面套有第一环形体8,前端盖4与第一环形体8相连接。前端盖4与第一环形体8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前端盖4可采用盲板法兰,通过螺栓与第一环形体8连接。前端盖4的侧面安装有第一手柄9,第一手柄9对称安装在前端盖4的侧面,安装第一手柄9以方便前端盖4的拆卸与安装及整个泵的操作使用。活塞2的与活塞杆3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垫10,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活塞2的端面上。活塞2与泵体1的内部侧面做成硬密封配合,以保证密封性能,并且所设置的密封垫10能够进一步增强活塞2与泵体1的内部侧面间的密封性,保证注入泵的注入压力。泵体1的后端口的外侧面套有第二环形体11,后端盖5与第二环形体11相连接。后端盖5与第二环形体11的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后端盖5可采用盲板法兰,通过螺栓与第二环形体11连接。后端盖5的侧面安装有第二手柄12,第二手柄12对称安装在后端盖5的侧面,安装第二手柄12以方便后端盖5的拆卸与安装及整个泵的操作使用。活塞杆3位于泵体1的后端口外侧的端部安装有第三手柄13。活塞杆3端部安装的第三手柄13可方便转动活塞杆3从而完成活塞的进退动作。本技术的活塞式注入泵采用钢材质制造,手柄可采用圆钢切割,制造材料可利用车间内剩余材料,从而降低成本。本技术以液化气船鞍座的环氧注入为例对活塞式注入泵的操作予以说明:拆下前端盖4,转动活塞杆3使其向泵体1的后端口方向拉出至最大位置。从泵体1的前端口向泵体1的空腔中倒入搅拌好的环氧,而后安装好前端盖4。利用喉箍或者螺纹接头将注入孔6外侧的螺纹接头与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连接到鞍座上的环氧注入处。旋转第三手柄13,向泵体1的前端口方向推动活塞2,环氧通过注入孔6被挤出,而后通过软管进入鞍座内的空腔。泵内环氧注入完,则拆下该泵,重新加注环氧,重复上述工作即可。对于环氧的充注也可拆下后端盖5,连同将活塞杆3、活塞2以及密封垫10从泵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活塞式注入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式注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式注入泵至少包括:泵体(1)、活塞(2)、活塞杆(3)、前端盖(4)、后端盖(5),泵体(1)的内部为空腔,其前端和后端均开口,所述活塞(2)位于所述泵体(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塞(2)的一端面上并向所述泵体(1)的后端口外延伸,所述前端盖(4)盖在所述泵体(1)的前端口上,所述前端盖(4)的端面上开有注入孔(6)并通向泵体(1)的内部空腔,所述后端盖(5)盖在所述泵体(1)的后端口上,所述活塞杆(3)穿过所述后端盖(5),所述后端盖(5)的端面上开有透气孔(7),与所述泵体(1)的内部空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式注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式注入泵至少包括:泵体(1)、活塞(2)、活塞杆(3)、前端盖(4)、后端盖(5),泵体(1)的内部为空腔,其前端和后端均开口,所述活塞(2)位于所述泵体(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塞(2)的一端面上并向所述泵体(1)的后端口外延伸,所述前端盖(4)盖在所述泵体(1)的前端口上,所述前端盖(4)的端面上开有注入孔(6)并通向泵体(1)的内部空腔,所述后端盖(5)盖在所述泵体(1)的后端口上,所述活塞杆(3)穿过所述后端盖(5),所述后端盖(5)的端面上开有透气孔(7),与所述泵体(1)的内部空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注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为螺杆式,所述后端盖(5)上设置有与其配对的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注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前端口的外侧面套有第一环形体(8),所述前端盖(4)与所述第一环形体(8)相连接。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奔张成友马杰曹新光朱德云虞谦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