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34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6:44
IGBT(1)具有:n型漂移层(5);p型基极层(6)及n型发射极层(7),它们形成在n型漂移层(5)的表面;以及p型集电极层(8),其形成在n型漂移层(5)的背面。FWD(2)具有:n型漂移层(5)、在n型漂移层(5)的表面形成的p型阳极层(10)、以及在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半导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内置有FWD(FreeWheelingDiode)的反向导通IGBT(RC(ReverseConducting)-IGBT)。
技术介绍
在逆变器、转换器安装的IGBT、FWD的损耗逐年降低。与之相伴地,芯片的电流密度提高,芯片尺寸缩小。但是,近年,IGBT、FWD的损耗正在接近极限值,为了大幅缩小芯片尺寸,还在进行以SiC为材料的功率器件的开发、兼具IGBT和FWD的性能的RC-IGBT等的开发。以SiC为材料的功率器件能够在高温下使用,期待其损耗也能够大幅地降低。但是,存在诸如SiC晶片材料昂贵、以SiC中的缺陷为要因而产生故障等课题,在市场上广泛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与之相对地,RC-IGBT能够通过至今已进行了一定开发的以Si为材料的IGBT和FWD的组合而实现。并且,如果IGBT区域和FWD区域的构造能够得到优化,则能够使用目前的制造装置而以稳定的成品率进行制造。但是,对IGBT区域和FWD区域的构造同时进行优化,使它们的损耗与单独制造出的IGBT、FWD的损耗等同是极其困难的。就通常的FWD而言,为了降低恢复损耗,采用了通过Pt扩散、电子束照射而使Si中的寿命(lifetime)变短的方法。但是,RC-IGBT存在下述问题,即,如果使Si中的寿命变短,则IGBT的总损耗(导通时的损耗和通断损耗的合计)变差。为了降低恢复损耗且不使Si中的寿命变短,有效的方法是在对FWD施加正向偏置而进行通电时对来自阳极区域的空穴的注入进行抑制。因此,阳极区域的浓度降低。但是,由于也会从阳极区域以外的芯片表面的P型扩散层注入空穴,因此还需要注意阳极区域以外的P型扩散层的设计。为了使例如RC-IGBT的恢复损耗降低,提出了下述技术,即,在IGBT的P型基极层的正下方,不形成成为二极管阴极层的背面n+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525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衬底的配线区域形成有小信号焊盘、栅极配线,该小信号焊盘用于将栅极、内置的温度传感二极管与外部电极进行导线连接,该栅极配线用于对栅极焊盘和各单元的栅极进行电连接。另外,在衬底的外周的终端区域形成有用于保持耐压的FLR(FieldLimitingRing)。在上述这些区域,形成与IGBT的p型基极层、FWD的p型阳极层相比杂质浓度高且深度深的p型阱,以能够保持耐压。该p型阱与IGBT的P型基极层、FWD的p型阳极层电连接。在FWD被正向偏置时,会从p型阱注入空穴,对于现有的RC-IGBT来说,恢复时的防干扰效果并不充分。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使FWD的恢复损耗降低而不使IGBT的损耗变差的半导体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IGBT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具有n型漂移层、p型基极层、n型发射极层、以及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背面形成的p型集电极层,所述p型基极层及n型发射极层形成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FWD即续流二极管,其具有所述n型漂移层、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形成的p型阳极层、以及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背面形成的n型阴极层;p型阱,其在配线区域和终端区域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以及配线,其在所述配线区域形成于所述p型阱之上,相对于所述p型阳极层,所述p型阱的杂质浓度高且深度深,所述p型阱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区域分离,没有形成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p型阱与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区域分离,没有形成于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由此,在对FWD施加正向偏置而进行通电时,能够使FWD的形成区域的n-型漂移层的空穴的量减少。其结果,能够使FWD的恢复损耗降低,而不使IGBT的损耗变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对比例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的I—II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进行说明。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的剖视图。该半导体装置是在1个半导体衬底形成有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1和FWD(FreeWheelingDiode)2的RC-IGBT。另外,在RC-IGBT,除了作为IGBT1、FWD2而进行动作的区域以外,还存在配线区域3,在上述区域的外周存在终端区域4。IGBT1具有:n-型漂移层5;p型基极层6及n+型发射极层7,它们形成在n-型漂移层5的表面;以及p型集电极层8,其形成在n-型漂移层5的背面。集电极电极9与p型集电极层8连接。就IGBT1的表面侧的MOS构造而言,通过对栅极施加电压,从而经过沟道将电子供给至n-型漂移层5。FWD2具有:n-型漂移层5、在n-型漂移层5的表面形成的p型阳极层10、以及在n-型漂移层5的背面形成的n型阴极层11。在配线区域3和终端区域4处,在n-型漂移层5的表面形成有p型阱12,以能够保持耐压。在配线区域处,在p型阱12之上作为配线而形成有栅极配线13及栅极焊盘14。栅极配线13对栅极焊盘14和各单元的栅极进行电连接。另外,在配线区域还设置有小信号焊盘(未图示),该小信号焊盘用于将在IGBT1内置的温度传感二极管与外部电极进行导线连接。另外,在终端区域形成有用于保持耐压的FLR(FieldLimitingRing)。这些配线不同于产生反转区域的栅极电极,不会使p型阱12产生反转层。相对于p型阳极层10,p型阱12的杂质浓度高且深度深。p型阱12与n型阴极层11的正上方区域分离,没有形成于n型阴极层11的正上方。下面,与对比例进行比较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图3是表示对比例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视图。在对比例中,p型阱12的一部分形成于n型阴极层11的正上方。因此,在FWD2被正向偏置时,空穴会从p型阱12注入至FWD2的形成区域,恢复时的防干扰效果并不充分。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p型阱12与n型阴极层11的正上方区域分离,没有形成于n型阴极层11的正上方。由此,能够在对FWD2施加正向偏置而进行通电时,使FWD2的形成区域的n-型漂移层5的空穴的量减少。其结果,能够使FWD的恢复损耗降低,而不使IGBT的损耗变差。另外,如果考虑到从表面的p型阱12注入的空穴朝向背面的n型阴极层11而以斜下方45度不断进行扩散,则为了降低FWD2的恢复损耗,p型阱12优选与n型阴极层11的正上方区域至少分离大于或等于n-型漂移层5的厚度t(图2中的w≥t)。另外,优选在FWD2的区域不形成n+型发射极层7,p型基极层6与p型阳极层10的深度和浓度相同。仅通过形成n+型发射极层7与否,即可分开形成IGBT1和FWD2。另外,在形成R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半导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IGBT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具有n型漂移层、p型基极层、n型发射极层、以及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背面形成的p型集电极层,所述p型基极层及n型发射极层形成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FWD即续流二极管,其具有所述n型漂移层、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形成的p型阳极层、以及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背面形成的n型阴极层;p型阱,其在配线区域和终端区域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以及配线,其在所述配线区域形成于所述p型阱之上,相对于所述p型阳极层,所述p型阱的杂质浓度高且深度深,所述p型阱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区域分离,没有形成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IGBT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具有n型漂移层、p型基极层、n型发射极层、以及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背面形成的p型集电极层,所述p型基极层及n型发射极层形成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FWD即续流二极管,其具有所述n型漂移层、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形成的p型阳极层、以及在所述n型漂移层的背面形成的n型阴极层;p型阱,其在配线区域和终端区域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层的表面;以及配线,其在所述配线区域形成于所述p型阱之上,相对于所述p型阳极层,所述p型阱的杂质浓度高且深度深,所述p型阱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区域分离,没有形成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阱与所述n型阴极层的正上方区域至少分离大于或等于所述n型漂移层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WD的形成区域没有形成所述n型发射极层,所述p型基极层与所述p型阳极层的深度和浓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线区域及所述终端区域与所述FWD的形成区域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所述IGBT。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时,以固定的间隔而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春口秀树友松佳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