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87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25
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泥泞地、雪道、砂地等中的优异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关于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的胎肩区域设置了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主槽(20),并设置了从该主槽(20)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胎侧部为止的多条横槽(41),且由所述主槽(20)以及所述横槽(41)区划出多个块(42),在所述充气轮胎中,在所述块(4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该块(42)隆起的隆起部(50),使该隆起部(50)以向位于其两侧的横槽(41)内突出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获得泥泞地、雪道、沙地等中的优异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泥泞地、雪道、沙地等(以下,称为泥泞地等)的行驶所使用的充气轮胎中,一般采用以边缘成分多的横槽(日文:ラグ溝)为主体的、且槽面积和/或槽深大的胎面花纹。在这样的轮胎中,卡入路面上的泥、雪、沙等(以下,称为泥等)而获得牵引性能,并且防止泥等堵塞于槽内(提高泥等的排出性能),提高泥泞地等处的行驶性能(泥地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尤其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着眼于在泥泞地等行驶时,从胎肩部到胎侧部为止的区域也会沉入泥等的情况,在胎肩部释放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横槽使其进一步超过胎肩部而到达胎侧部为止,并且使该横槽的槽宽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大。在这样的轮胎中,能够在泥泞地等行驶时,通过超过胎肩部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横槽来进一步提高泥地性能。然而,在这样的形状的横槽中,由于通过使槽宽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大来获得泥等的排出性能,所以反而难以压固横槽内的泥等,而存在由对于在横槽内压固了的泥等的剪切力产生的牵引性变得不充分的这一问题。因此,存在尤其是在像轮胎进入到深的泥泞地等时那样需要紧急起步的情况下,无法确保高的牵引性的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1838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涉及一种能够获得泥泞地、雪道、沙地等中的优异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成为环状;一对胎侧部,其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其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主槽,其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和多条横槽,其从该主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胎侧部为止,所述充气轮胎由所述主槽以及所述横槽区划出多个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该块隆起的隆起部,使该隆起部以向位于其两侧的横槽内突出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不仅能够通过从配置于胎肩区域的主槽到到达胎侧部为止的横槽来卡入泥等,还能够通过设置于比胎肩区域的块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且比该块隆起的隆起部来抓住泥等,所以能够获得优异的牵引性。另外,通过隆起部向位于其两侧的横槽内突出,从而横槽的槽宽变窄,所以变得容易压固进入到横槽内的泥等,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基于对于压固了的泥等的剪切力的牵引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向同一横槽内突出的一对隆起部配置成在该横槽内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相位互不相同。通过这样地使向同一横槽内突出的一对隆起部的向横槽内突出的突出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从而能够有效地压固进入到横槽内的泥等,并且能够避免槽宽急剧变窄来确保泥等的排出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从胎面部的接地端位置在轮胎径向上测定的到隆起部为止的垂直距离A相对于轮胎截面高度H的比A/H为0.15~0.30。通过这样地设定隆起部的位置,从而在泥泞地等行驶时,隆起部会切实地抓住泥等,有利于提高牵引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块设置周围被封闭了的至少一个凹陷部。通过设置这样的凹陷部,从而也能够通过该凹陷部来抓住泥等,并且能够压固进入到凹陷部内的泥等,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牵引性。此时,优选的是,从所述胎面部的接地端位置在轮胎径向上测定的到凹陷部为止的垂直距离B相对于轮胎截面高度H的比B/H为0.05~0.15。通过在这样的位置配置凹陷部,从而在泥泞地等行驶时凹陷部会切实地抓住泥等,有利于提高牵引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接地端是指在将轮胎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日文:正規リム)并填充了气压230kPa的状态下垂直放置于平面上并施加了正规载荷(日文:正規荷重)的60%时的轮胎轴向的端部。“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每个轮胎而规定的轮辋,例如,在JATMA中是指标准轮辋,在TRA中是指“DesignRim(设计轮辋)”,或者在ETRTO中是指“MeasuringRim(测量轮辋)”。“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而规定的载荷,在JATMA中是指最大负载能力,在TRA中是指表“TIRER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所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中是指“LOADCAPACITY(负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截面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主视图。图3是放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胎肩部的主视图。图4是放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胎肩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1中,标号CL表示轮胎赤道。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由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成为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胎侧部2、以及配置于这些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构成。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安装架设有一层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括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多条加强帘线,并绕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车辆内侧向车辆外侧折回。另外,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胎圈填胶6,该胎圈填胶6由胎体层4的主体部和折回部包入。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中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置有多层(在图1中为两层)带束层7、8。各带束层7、8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加强帘线,这些加强帘线配置成在层间互相交叉。在带束层7、8中,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为10°~40°的范围。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进一步设置有带束加强层9。带束加强层9包括取向于轮胎周向的有机纤维帘线。在带束加强层9中,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例如设定为0°~5°。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这样的通常的充气轮胎,但其截面构造不限定于上述的基本构造。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胎面部1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主槽10。在这四条主槽10中,将在轮胎赤道CL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配置于轮胎赤道CL侧的主槽10设为内侧主槽11,将配置于该内侧主槽1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胎肩部侧)的主槽10设为外侧主槽12。由这四条主槽10在胎面部1区划出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五列陆部。在这五列陆部中,将区划在两条内侧主槽11之间的陆部设为中央陆部20,将区划在内侧主槽11与外侧主槽12之间的陆部设为中间陆部30,将区划在外侧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陆部设为胎肩陆部40。在中央陆部20,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与中央陆部20的两侧的内侧主槽11连通的多条中央横槽21。各中央横槽21具有锯齿形状,由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部分、从其一端朝向一侧的主槽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以及从其另一端朝向另一侧的主槽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构成。此时,各中央横槽21的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部分位于轮胎赤道CL上。另外,各中央横槽21中的两个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分别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相同方向倾斜,各部分的倾斜角度相同。由这样的中央横槽21将中央陆部20分割成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中央块22。在各中央块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成为环状;一对胎侧部,其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其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主槽,其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和多条横槽,其从该主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胎侧部为止,所述充气轮胎由所述主槽以及所述横槽区划出多个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该块隆起的隆起部,使该隆起部以向位于其两侧的横槽内突出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29 JP 2015-015089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成为环状;一对胎侧部,其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其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主槽,其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区域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和多条横槽,其从该主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胎侧部为止,所述充气轮胎由所述主槽以及所述横槽区划出多个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从该块隆起的隆起部,使该隆起部以向位于其两侧的横槽内突出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森谅平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