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731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1:13
处置器具(12)具有第1处置部(32)和第2处置部(34)。第1处置部(32)具有第1构件(42)和第2构件(44)。通过使第1构件(42)和/或第2构件(44)沿着护套(22)的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第1构件(42)的第1接触面(52)与第2构件(44)的第2接触面(62)之间的间隔。当第1接触面(52)接近第2接触面(62)时,杆状的第2处置部(34)的顶端位于比第1处置部(32)的顶端靠顶端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经由第2处置部(34)向生物体组织流入高频电流,切开或剥离与第2处置部(34)相接触的生物体组织(单极处置)。在第1接触面(52)与第2接触面(62)之间夹入血管,经由第1构件(42)和第2构件(44)向血管流入高频电流,使血管凝固、密封(双极处置)。这样,不用更换处置器具就能够实现两种处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处置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置器具。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6184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处置器具,其在顶端侧的固定电极与朝向固定电极沿着长度轴线方向滑动移动的可动电极之间夹着生物体组织,且能够使生物体组织凝固。例如在体腔内等存在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的套管针放入内窥镜和处置器具并进行处置。日本特开2001-61848号公报所公开的处置器具虽然容易将血管密封等使其凝固,但是有时难以进行切开生物体组织或者剥离生物体组织等适当的处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经由套管针等替换放入与日本特开2001-61848号公报的处置器具不同的其他处置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生物体组织凝固、并且不用更换就能够进行例如切开生物体组织或者使生物体组织剥离的处置等适当的处置的处置器具。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护套,其利用顶端和基端限定长度轴线;第1处置部,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该第1构件具有与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第1接触面,该第2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接触面相对并在比所述第1接触面沿着所述长度轴线靠基端侧的位置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第2接触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处置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护套,其利用顶端和基端限定长度轴线;第1处置部,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该第1构件具有与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第1接触面,该第2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接触面相对并在比所述第1接触面沿着所述长度轴线靠基端侧的位置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第2接触面,通过对夹持在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从而该第1处置部能够使所述生物体组织凝固;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移动,从而切换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接近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远离的打开位置;以及第2处置部,其与所述第1处置部并列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6 JP 2015-1423631.一种处置器具,其中,该处置器具包括:护套,其利用顶端和基端限定长度轴线;第1处置部,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该第1构件具有与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第1接触面,该第2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接触面相对并在比所述第1接触面沿着所述长度轴线靠基端侧的位置与所述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第2接触面,通过对夹持在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从而该第1处置部能够使所述生物体组织凝固;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移动,从而切换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接近的闭合位置和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远离的打开位置;以及第2处置部,其与所述第1处置部并列设置,当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其顶端位于比所述第1处置部的顶端沿着所述长度轴线靠顶端侧的位置,当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其顶端位于与所述第1处置部的顶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第1处置部的顶端靠基端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宫裕人增田信弥川口佑树加贺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