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76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升降系统和主框架,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与升降台的一组对角相连;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该曳引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重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对角,使得起吊时升降台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倾斜所导致的意外。

Stereo gar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reo garage,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system and the main frame, the lifting system comprises two sets of traction system; traction system comprises a traction machine, a counterweight, rope group, steering wheel, two guide wheels and two branch sheave; traction machine, steering wheel, guide wheel and wheel respectively. Set in the top frame, wherein the two branch sheave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center of the frame area and two to the rope wheel opposite; sling at one en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on, through the traction machine and reversing wheel to wheel, two branch sheave rope will divided into two sub groups of rope the sub group, a group of diagonal rope through the guide wheel and the lifting table is connecte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rope sub group. The traction system can provide sufficient power, so as to achieve the lifting of large weight lifting vehicles; each tractor borne by the diagonal, the lifting platform lifting force is more balance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ccident caused by the inclined lifting platform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车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体车库主要针对小型车,没有适用于重量大、车身长的车辆(例如公交车)的立体车库。此类车辆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如果平放地面上同样会严重浪费土地,举个浅显的例子,汽车客运总站往往占地面积都比较大,这些地皮大部分都被空着的公交车、大巴车占据着。当然,人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设计制造适用于公交车的立体车库,一直没有实现的原因在于,立体车库升降系统的设计存在难点。现有的小型车立体停车库由于要提升的重量小,一般一个曳引装置足够,但提不动公交车,想要提升公交车,则需更大的动力支持,例如设置两个曳引装置,两个曳引装置确实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设置两个曳引装置又很难保证起吊时轿厢均匀受力,并且当其中一个曳引装置出现故障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车辆安全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自重大的车辆且安全性能高的立体车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和升降系统,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框架,顶框架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矩形的升降台和与升降台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升降台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升降设置;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连接到升降台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连接的角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与对重相适配的对重导轨,所述对重导轨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第二框架的一侧并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系统中两个分绳轮与距离其较近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的,曳引系统还包括安装在顶框架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和第一滑轮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上;曳引系统中的对重上设有第二滑轮,吊绳组经由第二滑轮连接到顶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上还设有第一定滑轮,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还设有第三滑轮,子吊绳组依次经由导向轮、第一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三滑轮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上;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第二定滑轮,沿立体车库高度方向进行投影,第二定滑轮位于对重中心区域,对重上还设有第四滑轮,吊绳组依次经由第二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四滑轮连接到顶框架上。进一步的,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两组曳引系统中的两个曳引机分别位于第一框架区域和第二框架区域,两组曳引系统中的两个换向轮分别位于第一框架区域和第二框架区域,两组曳引系统中的四个导向轮分别位于升降台的四个角上。进一步的,还包括侧移系统,侧移系统包括第一横移系统、第二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第一横移系统设置在升降台上,第二横移系统设置在第一框架上,第三横移系统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第一横移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滚筒组,驱动电机与滚筒组中的一个滚筒连接,滚筒组中的滚筒的一端分别设有滚筒齿轮,相邻的滚筒齿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第二横移系统的构造和第三横移系统的构造分别与第一横移系统的构造相同;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进行投影,第一横移系统、第二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呈一排排列。进一步的,滚筒组的两端分别设有边梁,所述边梁包括竖直部和与竖直部垂直的垂直部,滚筒组可转动设置在竖直部上,垂直部与顶框架之间的间距小于滚筒组与顶框架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的,升降台上设有两个第一横移系统,滚筒组中滚筒的长度大于待停放车辆的车轮的直径的1/2。进一步的,所述侧移系统还包括定位系统,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二横移系统之间以及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之间分别设于所述定位系统;定位系统包括伸缩组件和定位孔,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相连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沿其轴向可滑动设置,定位销与定位孔相适配;所述定位系统用于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二横移系统之间的连接定位以及第一横移系统和第三横移系统之间的连接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曳引系统进行升降,让立体车库在升降车辆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且速度更快;设有两组曳引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实现对自身重量较大的车辆进行升降;每台曳引机所承担的起吊点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使得起吊时升降台受力更为均衡,可有效防止起吊时升降台倾斜所导致的意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两组曳引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细节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两组曳引系统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细节B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降低曳引力要求的结构的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另一种立体车库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另一种立体车库的右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降低曳引力要求的另一种结构的原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侧移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中的侧移系统的结构的正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第一横移系统中的滚筒齿轮与链条配合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定位系统中的伸缩组件与定位孔配合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定位系统中的伸缩组件与定位孔配合的俯视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车库的第一横移系统中的边梁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主框架;11、第一框架;12、第二框架;13、顶框架;2、曳引系统;21、曳引机;22、对重;221、第二滑轮;23、吊绳组;24、换向轮;25、导向轮;26、分绳轮;27、子吊绳组;28、对重导轨;29、固定装置;3、升降台;31、第一滑轮;4、升降台导轨;5、第一横移系统;51、驱动电机;52、滚筒组;53、滚筒齿轮;54、链条;55、边梁;551、竖直部;552、垂直部;6、第二横移系统;7、第三横移系统;81、第一定滑轮;82、第三滑轮;83、第二定滑轮;84、第四滑轮;9、定位系统;91、伸缩组件;911、驱动件;912、定位销;92、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两组曳引系统,每组曳引系统的提升点都设置在升降台的一组对角上。请参照图1至图15,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1和升降系统,主框架1包括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以及连接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顶框架13,顶框架13位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顶部,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2、矩形的升降台3和与升降台3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4,升降台3在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之间可升降设置;所述曳引系统2包括曳引机21、对重22、吊绳组23、换向轮24、两个导向轮25以及两个分绳轮26;曳引机21、换向轮24、导向轮25和分绳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和升降系统,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框架,顶框架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矩形的升降台和与升降台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升降台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升降设置;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连接到升降台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连接的角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框架和升降系统,主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框架,顶框架位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两组曳引系统、矩形的升降台和与升降台相适配的升降台导轨,升降台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可升降设置;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对重、吊绳组、换向轮、两个导向轮以及两个分绳轮;曳引机、换向轮、导向轮和分绳轮分别设置在顶框架上,其中,两个分绳轮位于顶框架的中心区域且两个分绳轮的转向相反;吊绳组一端与对重连接,另一端经由曳引机和换向轮到达分绳轮后,两个分绳轮将吊绳组均分为两个子吊绳组,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连接到升降台的一个角上,与两个子吊绳组连接的角为升降台的一组对角;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子吊绳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与对重相适配的对重导轨,所述对重导轨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一侧或第二框架的一侧并沿升降台的升降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中两个分绳轮与距离其较近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曳引系统还包括安装在顶框架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第一滑轮,子吊绳组经由导向轮和第一滑轮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上;曳引系统中的对重上设有第二滑轮,吊绳组经由第二滑轮连接到顶框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上还设有第一定滑轮,升降台的四个角上分别还设有第三滑轮,子吊绳组依次经由导向轮、第一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三滑轮连接到所述固定装置上;曳引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顶框架上的第二定滑轮,沿立体车库高度方向进行投影,第二定滑轮位于对重中心区域,对重上还设有第四滑轮,吊绳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健鸣杨方升王淼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