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9698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包括:安装于隔震层楼板下端面、用于形成磁场的永磁装置,以及安装于隔震层底板上端面、用于产生感应磁场的生磁装置,且所述永磁装置与生磁装置相对设置,此外,还进一步设置供电装置,为生磁装置提供电能,以增强生磁装置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利用磁场特性以实现减震限位的目的,且无需外接供电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社会生活也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但是,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做好地震的防御工作尤为重要,通过提高人口密集区域建筑,以及核电、水利大坝等重要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以尽可能减小地震灾害的影响。目前的减震技术,根据减震的原理,可分为耗能减震、消能减震、冲击减震、吸振减震和主动控制减震。近来,也有在地震恢复的过程中利用磁场的特性以复位的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582191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基于电磁感应空间定位的强震可复位隔震垫装置及使用方法。参见图1所示,该装置通过逐次给导电金属棒通直流电产生磁场,利用电磁感应空间定位技术确定感应接收器的位置,依据变形前后位置变化推算出强震可复位隔震垫的具体变形情况。但是,利用磁场特性以达到减震限位的研究还较少,而通常的减震技术都涉及到直接或通过其他有形介质的碰撞以达到限制隔震层相对位移的目的。尤其是在水平方向上,地震的破坏作用尤为明显,直接碰撞会造成实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隔震层楼板(14)下端面、用于形成磁场的永磁装置,以及安装于隔震层底板(15)上端面、用于产生感应磁场的生磁装置,且所述永磁装置与生磁装置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隔震层楼板(14)下端面、用于形成磁场的永磁装置,以及安装于隔震层底板(15)上端面、用于产生感应磁场的生磁装置,且所述永磁装置与生磁装置相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防护装置(2),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生磁装置,所述第一防护装置(2)具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内的底部螺接有第一U型磁铁(1),所述第一U型磁铁(1)的磁极朝向所述生磁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磁装置包括:具空腔的第二防护装置(8),所述空腔内设置缠绕有第一线圈(7)的U型铁块(6),所述U型铁块(6)的端部与所述第一U型磁铁(1)的磁极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外侧的切割装置(10),所述切割装置(10)包括垂直螺接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8)外端面的两根保护管(10c),所述保护管(10c)内设置第一导线(10d);所述两根保护管(10c)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长度相同,且其另一端通过切割线(10e)相连,所述切割线(10e)用于切割所述第一U型磁铁(1)的磁场以产生感应电流,所述切割线(10e)通过所述第一导线(10d)与所述第一线圈(7)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线(10e)包括:外管(10b),所述外管(10b)内设置至少一个网格,所述网格内放置导电线圈(10a),所述导电线圈(10a)沿所述外管(10b)的长度方向设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震自动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红凯韩淼陈璠蒋金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