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19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该磨耗层包括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和改性沥青,其中粒径为2.36‑4.75mm、1.18‑2.36mm、0.6‑1.18mm、0.3‑0.6mm、0.15‑0.3mm和0.075‑0.15mm的细集料分别由相应粒径的煤间接液化残渣替代。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各原材料进行预加热处理;将各档粒径的粗集料放入拌合锅内拌合,加入各档粒径的细集料和煤间接液化残渣进行拌合;加入改性沥青进行拌合,加入矿粉进行两次拌合,即获得用于制备煤间接液化残渣磨耗层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在粗集料较多的情况下同时具备优异的抗滑性能、渗水性能和低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的公路总里程高达数百万公里,其中高等级的沥青路面占比极高,每年有数十万公里的道路需要建设养护,而且如此庞大的建设养护规模还在逐年扩大,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已经开始由快速建设阶段逐步向养护管理阶段过渡。众所周知,超薄磨耗层作为道路预防性养护的一种手段,将其应用于沥青道路面层的上方,能够解决路面的轻微裂缝、路面渗水、车辙以及抗滑性能降低等问题。为了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道路的建设养护规模,很多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对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开发,探究超薄磨耗层的应用材料与相关性能之间的关系。

2、超薄磨耗层与沥青道路面层(上面层)之间洒布黏结层,黏结层的厚度随着超薄磨耗层性能的不同而变化。黏结层能够使超薄磨耗层与沥青道路面层之间紧密黏结,防止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导致超薄磨耗层与沥青道路面层之间相剥离,发生剪切破坏。超薄磨耗层主要起到路面抗滑、降噪和渗水等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抵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破坏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包括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和改性沥青,所述细集料包括六档粒径,分别为2.36-4.75mm、1.18-2.36mm、0.6-1.18mm、0.3-0.6mm、0.15-0.3mm和0.075-0.15mm,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径为2.36-4.75mm、1.18-2.36mm、0.6-1.18mm、0.3-0.6mm、0.15-0.3mm和0.075-0.15mm的细集料分别由相应粒径的煤间接液化残渣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且各档粒径的替代比例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中各物质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包括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和改性沥青,所述细集料包括六档粒径,分别为2.36-4.75mm、1.18-2.36mm、0.6-1.18mm、0.3-0.6mm、0.15-0.3mm和0.075-0.15mm,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径为2.36-4.75mm、1.18-2.36mm、0.6-1.18mm、0.3-0.6mm、0.15-0.3mm和0.075-0.15mm的细集料分别由相应粒径的煤间接液化残渣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且各档粒径的替代比例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中各物质占所述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的质量百分比为,粗集料占57-68wt%、细集料占22-33wt%、矿粉占5-6wt%、改性沥青占4.6-4.9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集料包括两档粒径,分别为9.5-13.2mm和4.75-9.5mm;所述粒径为9.5-13.2mm和4.75-9.5mm的粗集料分别占所述粗集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wt%和85-9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径为2.36-4.75mm、1.18-2.36mm、0.6-1.18mm、0.3-0.6mm、0.15-0.3mm和0.075-0.15mm的细集料分别占所述细集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2-15wt%、40-46wt%、18-20wt%、10-12wt%、5-7.5wt%和6-9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其特征在于:各档粒径的细集料分别由相应粒径的煤间接液化残渣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替代比例分别占各档粒径细集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0-100wt%,且各档粒径的替代比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间接液化残渣超薄磨耗层,其特征在于:当各档粒径的细集料分别由相应粒径的煤间接液化残渣部分替代时,改性沥青的质量与粗集料、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节张梓源马童郑文华李兴嘉李增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