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661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转体梁体、第二转体梁体和用于连接第一转体梁体和第二转体梁体的合拢段,所述合拢段包括先浇合拢段和后浇合拢段,所述先浇合拢段沿桥梁纵轴线分为左半幅和右半幅,所述第一转体梁体端部与左半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体梁体端部与右半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体梁体、第二转体梁体旋转闭合后形成后浇合拢间隙,所述后浇合拢段设置于后浇合拢间隙内,并将左半幅、右半幅、第一转体梁体、第二转体梁体连接形成一个连续梁整体。无需采用合拢吊架,仅用简易的模板即可完成现阶段的施工,节省钢材,成本低,很大程度减少了合拢段的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的连续梁在施工时,需要进行转体闭合,由于两端的转体梁体端面为与普通矩形断面,为了转体时不发生相互干涉,预留的后浇合拢间隙较宽,导致后浇合拢段施工过程复杂。现有通常采用在桥位处满堂支架现浇或分节段悬臂浇注施工方法,如果桥梁跨越重要建筑物,如高速铁路,势必对既有建筑物营运产生较大影响,且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为了减小对既有公路或高速铁路的干拢而采用转体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其运营额影响,目前连续梁合龙段施工均采用合龙吊架做为载体,在合龙吊架上进行支模后对连续梁进行合龙,但在既有铁路或公路上方进行合龙段施工要对既有铁路或公路进行管棚防护。而管棚的施工就要对既有铁路或公路造成干扰,这样对转体施工的优越性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跨越营运中的高速铁路,在有限的“天窗”时间施工,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后浇合拢段施工时间,降低对营运线干扰的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一种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包括第一转体梁体(1a)、第二转体梁体(1b)和用于连接第一转体梁体(1a)和第二转体梁体(1b)的合拢段(2),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拢段(2)包括先浇合拢段(201)和后浇合拢段(202),所述先浇合拢段(201)沿桥梁纵轴线分为左半幅(201a)和右半幅(201b),所述第一转体梁体(1a)端部与左半幅(201a)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体梁体(1b)端部与右半幅(201b)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体梁体(1a)、第二转体梁体(1b)旋转闭合后形成后浇合拢间隙,所述后浇合拢段(202)设置于后浇合拢间隙内,并将左半幅(201a)、右半幅(201b)、第一转体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包括第一转体梁体(1a)、第二转体梁体(1b)和用于连接第一转体梁体(1a)和第二转体梁体(1b)的合拢段(2),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拢段(2)包括先浇合拢段(201)和后浇合拢段(202),所述先浇合拢段(201)沿桥梁纵轴线分为左半幅(201a)和右半幅(201b),所述第一转体梁体(1a)端部与左半幅(201a)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体梁体(1b)端部与右半幅(201b)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体梁体(1a)、第二转体梁体(1b)旋转闭合后形成后浇合拢间隙,所述后浇合拢段(202)设置于后浇合拢间隙内,并将左半幅(201a)、右半幅(201b)、第一转体梁体1a)、第二转体梁体(1b)连接形成一个连续梁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幅(201a)和右半幅(201b)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合拢缓冲块(3),所述左半幅(201a)的合拢缓冲块(3)与右半幅(201b)的合拢缓冲块(3)错位设置,所述合拢缓冲块(3)的厚度与后浇合拢间隙宽度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其特征在于:第一转体梁体(1a)和左半幅(201a)断面预埋有第一临时固定装置(5a),所述第二转体梁体(1b)和右半幅(201b)断面相应位置预埋有与第一预临时固定装置(5a)匹配的第二临时固定装置(5b),所述第一临时固定装置(5a)和第二临时固定装置(5b)外露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临时固定装置(5a)以及第二临时固定装置(5b)均相对于桥梁纵轴线对称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固定装置(5a)和第二临时固定装置(5b)均为角钢或槽钢,所述角钢或槽钢外露部分错位焊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体施工桥梁的超短合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体梁体(1a)和左半幅(201a)断面预埋有第一预埋钢筋(4a),所述第二转体梁体(1b)和右半幅(201b)断面相应位置预埋有与第一预埋钢筋(4a)匹配的第二预埋钢筋(4b),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华军毕玉琢王德志文望青李海泉柳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