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33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行李箱盖内板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及位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环形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为对称设置的等长弧形框;所述环形框的外侧延展有环形安装边缘,弧形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弧度与弧形框相同且同向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正面的中部竖向加工有弧形加强筋,加强板正面上位于弧形加强筋的两侧对称加工有至少一组第一减重孔和至少一组第二减重孔。内板主要由边框、加强板及设置在加强板中部竖向设置的加强筋构成定型后稳定;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的设计,使得行李箱后盖在结构强、性能稳定的基础上能够减轻重量,使整车的重量减轻。

Automobile trunk cover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 trunk lid body, trunk panel comprising parallel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nd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of the left and right border ring structure integrated frame, arc length left and right border for symmetrical frame; the lateral extension the annular frame has an annular mounting edge, the inner side of the curved box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reinforcing structure includes an arc frame with the same radian and the reinforcing plate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strengthen the central processing board has a positive vertical arc-shaped reinforcing ribs, the reinforcing board surface is an arc strengthening rib on both sides of the symmetrical processing at least a group of first holes and at least one group of second holes. The inner plate mainly comprises a frame, a reinforcing plat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reinforcing rib plate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shaping stability; design of the first second holes, holes, the trunk can lighten the weight of the base structur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the vehicle weight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行李箱是重要的储物空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性能以及汽车的能耗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李箱包括储物腔体,以及设置在车尾可开合的汽车行李箱盖,行李箱盖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之间通过粘接连接,外板用于保证行李箱盖的强度与车身的适配以及美观,内板用于设置行李箱盖与车身之间实现安装和锁定的安装部件。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行李箱盖内板结构多样,为了保证内板的强度,多数内板上设置有多根结构复杂的加强筋,导致行李箱盖内板比较重,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不能将行李箱盖上受到的力均匀有效分布,对行李箱盖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行李箱盖内板结构复杂、内板重量较重,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行李箱性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包括一体式结构的行李箱盖上外板、行李箱盖下外板及扣合在行李箱盖上外板和行李箱盖下外板内的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上外板内下边缘的位置设有微动开关,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下边缘的中部固定有用于固定行李箱盖上的锁扣固定板,微动开关与行李箱盖上的锁扣连接,使用时微动开关控制锁扣的开闭;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及位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环形框,该环形框上边框的长度大于下边框的长度,左边框和右边框为对称设置的等长弧形框;上边框用于与行李箱盖上外板的上边缘连接,下边框用于与行李箱盖下外板的下边缘配合锁定;所述环形框的外侧延展有环形安装边缘,弧形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弧度与弧形框相同且同向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外凸的弧面为正面,内凹的弧面为背面;所述加强板正面的中部竖向加工有弧形加强筋,加强筋靠近下边框的位置设置有行李箱锁安装板,加强板正面上位于弧形加强筋的两侧对称加工有至少一组第一减重孔和至少一组第二减重孔;第一减重孔位于靠近上边框的位置,第二减重孔位于靠近下边框的位置;加强板正面上上边框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连接的夹角处对称设置有铰链安装部,加强板正面上下边框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连接的夹角处对称开有用于安装车尾灯的灯孔。其中,所述加强板正面上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之间水平开有凹陷的配合装配槽,装配槽的槽底由过渡段相互连接的扇形段和U形段组成,所述扇形段的弧面与加强筋过渡连接,过段段的中部到两端宽度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重孔呈长方形结构,且邻边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减重孔用于配合安装缓冲垫,所述第二减重孔由相互贯穿的固定孔和装配缓冲垫的装配孔组成,所述固定孔与行李箱盖下外板的固定部位相对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板主要由边框、加强板及设置在加强板中部竖向设置的加强筋构成,加强筋与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构成两个加强区,整个内板的设计使行李箱后盖的结构加强,定型后稳定;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的设计,使得行李箱后盖在结构强、性能稳定的基础上能够减轻重量,使整车的重量减轻。同时,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的设计使得加强筋与加强板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使内板的结构更牢固和稳定;加强筋的数量少,也减轻了内板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行李箱盖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行李箱盖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李箱盖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图3,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体式结构的行李箱盖上外板1、行李箱盖下外板3,还包括扣合在行李箱盖上外板1和行李箱盖下外板3内的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上外板1内下边缘的位置设有微动开关,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下边缘的中部固定有用于锁扣行李箱盖的锁扣固定板,微动开关与锁扣连接,使用时微动开关控制锁扣锁定行李箱。行李箱盖上外板1外侧边缘2的中部突出有标示牌安装座5,所述行李箱盖下外板3外侧加工用于固定车牌的车牌基座6,行李箱盖下外板3两侧对称开有车尾灯安装孔4。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上边框7和下边框8及位于上边框7和下边框8之间的左边框9和右边框10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环形框,上边框7用于与行李箱盖上外板1的上边缘连接,下边框8用于与行李箱盖下外板3的下边缘配合锁定;该环形框上边框7的长度大于下边框8的长度,左边框9和右边框10为对称设置的等长弧形框,便于配合装配使用,弧度根据不同的车型的尺寸制定。所述环形框的外侧延展有环形安装边缘,在安装的过程中,外侧延展的边缘用于与外壳固定,弧形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弧度与弧形框相同且同向设置的加强板11,加强板11外凸的弧面为正面,内凹的弧面为背面;所述加强板11正面的中部竖向加工有弧形加强筋12,加强筋12靠近下边框8的位置设置有行李箱锁安装板19,锁安装在该安装板19上,加强板11正面上位于弧形加强筋12的两侧对称加工有至少一组第一减重孔13和至少一组第二减重孔14;第一减重孔13位于靠近上边框7的位置,第二减重孔14位于靠近下边框8的位置;内板主要由边框、加强板11及设置在加强板11中部竖向设置的加强筋12构成,加强筋12与上边框7、下边框8、左边框9、右边框10构成两个加强区,整个内板的设计使行李箱后盖的结构加强,定型后稳定;第一减重孔13、第二减重孔14的设计,使得行李箱后盖在结构强、性能稳定的基础上能够减轻重量,使整车的重量减轻。同时,第一减重孔13和第二减重孔14的设计使得加强筋12与加强板11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使内板的结构更牢固和稳定;加强筋12的数量少,也减轻了内板的重量。加强板11正面上上边框7与左边框9和右边框10连接的夹角处对称设置有铰链安装部18,两个铰链安装部18上分别安装铰链,上边框7通过所述铰链与行李箱开口的上边沿铰接,实现行李箱盖开合时相对于车身的转动;加强板11正面上下边框8与左边框9和右边框10连接的夹角处对称开有与车尾灯安装孔4对应的灯孔15,用于安装汽车车尾大灯,灯孔15的具体设置位置以从车尾部进行观察时,大灯的照明警示效果最为突出为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板11正面上第一减重孔13和第二减重孔14之间水平开有凹陷的装配槽16,装配槽16的槽底由过渡段相互连接的扇形段和U形段组成,所述扇形段的弧面与加强筋12过渡连接,过段段的中部到两端宽度逐渐增大。装配槽16浇筑或注塑成型,方便加工,提高了内板的强度。所述第一减重孔13呈长方形结构,第一减重孔13的形状可根据不同车型加强板11的空置的空间来,本技术优选长方形,使第一减重孔13的面积较大,减重效果更好,且邻边之间圆弧过渡连接,防止在加工的过程中应力集中。第二减重孔14用于配合安装缓冲垫,所述第二减重孔14由相互贯穿的固定孔17和装配缓冲垫的装配孔组成,所述固定孔17与行李箱盖下外板3的固定部位相对固定,第二减重孔14内用于安装防撞缓冲垫,缓冲垫安装后通过固定孔17与下外板3的固定部位固定;在达到给内板减重目的同时还具有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包括一体式结构的行李箱盖上外板、行李箱盖下外板及扣合在行李箱盖上外板和行李箱盖下外板内的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上外板内下边缘的位置设有微动开关,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下边缘的中部固定有用于固定行李箱盖上的锁扣固定板,微动开关与行李箱盖上的锁扣连接,使用时微动开关控制锁扣的开闭;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及位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环形框,该环形框上边框的长度大于下边框的长度,左边框和右边框为对称设置的等长弧形框;上边框用于与行李箱盖上外板的上边缘连接,下边框用于与行李箱盖下外板的下边缘配合锁定;所述环形框的外侧延展有环形安装边缘,弧形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弧度与弧形框相同且同向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外凸的弧面为正面,内凹的弧面为背面;所述加强板正面的中部竖向加工有弧形加强筋,加强筋靠近下边框的位置设置有行李箱锁安装板,加强板正面上位于弧形加强筋的两侧对称加工有至少一组第一减重孔和至少一组第二减重孔;第一减重孔位于靠近上边框的位置,第二减重孔位于靠近下边框的位置;加强板正面上上边框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连接的夹角处对称设置有铰链安装部,加强板正面上下边框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连接的夹角处对称开有用于安装车尾灯的灯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机构,包括一体式结构的行李箱盖上外板、行李箱盖下外板及扣合在行李箱盖上外板和行李箱盖下外板内的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上外板内下边缘的位置设有微动开关,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下边缘的中部固定有用于固定行李箱盖上的锁扣固定板,微动开关与行李箱盖上的锁扣连接,使用时微动开关控制锁扣的开闭;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包括由相互平行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及位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环形框,该环形框上边框的长度大于下边框的长度,左边框和右边框为对称设置的等长弧形框;上边框用于与行李箱盖上外板的上边缘连接,下边框用于与行李箱盖下外板的下边缘配合锁定;所述环形框的外侧延展有环形安装边缘,弧形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弧度与弧形框相同且同向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外凸的弧面为正面,内凹的弧面为背面;所述加强板正面的中部竖向加工有弧形加强筋,加强筋靠近下边框的位置设置有行李箱锁安装板,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乔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同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